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点面结合,绘就壮丽 “场景”——五年级上册习作八《场景描写》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点面结合,绘就壮丽 “场景”——五年级上册习作八《场景描写》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点面结合,绘就壮丽“场景”——五年级上册习作八《场景描写》习作指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八《场景描写》习作指导,本设计以本学校的升旗仪式为范例进行指导。

【设计理念】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点。

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在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主张进习作片段练习。

“小片断成就大作文”,学生不断经过片段的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而5-年级习作的年段目标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我这节习作指导课就以此为指导思想,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来设计,教会学生“取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景。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习作指导(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八),安排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这节课设计的是《场景描写》的习作指导。

关于场景,在《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之前,人教版的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在编排上已经穿插安排了一些有关场景描写的文章,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三年级下册的《检阅》五年级下册的《狼牙山五壮士》等。

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场景描写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于场景描写的训练,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至这个单元的习作之前,虽然没有专门安排写场景的专训练,但有安排了两次写活动的习作练习。

活动的描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属于场景描的范畴。

【学情分析】虽然写场景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场景描写的写作技巧,但对于“点面结合”这种方法还是比较陌生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减低这个“门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范文《开国大典》,让学生在回顾总此课作者写场景的方法,再相机出示课文中升国旗的片段,让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作者是如何“面到点”、“点面结合”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然后利用录像、照片,让学生回忆我们学校升旗仪式,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想象。

升旗仪式是每周星期一都举行的,学生是比较熟的,并且是身临其境的,还让学生选择升旗仪式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小场景先说后写,应该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体验所处场景的氛围,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以及自己的内心受,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会选择出彩的“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用字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表达出真情实感。

2、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要善于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选择出彩的“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用文字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表达出真情实感;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突出场景的点。

【教学过程】一、指导审题,明确要求(一)出示习作提示,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什么?有什么要求?《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

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二)读后指名交流。

师在课件上画出来,并板书:习作八场景描写(写具体,写清楚)(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既让学生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又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课件出示“场景”,师解释。

场景:一些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的某件事中的一个生动画面,这就是场面。

比如师生一同庆祝儿童节,一起劳动,进行一场比赛等等。

场面描写离不开人物,人物不能只是个,众多的人物的共同活动才构成场面。

场景或是热闹的,或是欢乐的,或是严肃的……(四)那么,你看过哪些场景呢?学生汇报(提示讲出每个场景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随着教师的提示进行生活联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他们思考。

)二、清晰顺序,由面到点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板书:人、事、景、物)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

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

比如,描写庆祝六儿童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写个别同学的表现,特“点”。

三、把握要点,精心“取景”(一)播放录像,唤起记忆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学校的一次升旗仪式的录像,回顾一下我们升旗的过程,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注意观察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要注意个别同学的神情动作。

(设计意图:场景描写是属于“素描作文”的范畴,是通过观察、想象,然后内化为语言文字。

录像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知,指导学生从声音、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点和“面”的观察,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是上好这节习作指导课的关键。

)(二)把握要点,精心“取景”1.理清顺序,交流感受(1)生汇报升旗仪式的顺序,师板书:出旗——升国旗——唱国歌——校长讲话。

(设计意图:按一定顺序写场景是场面描写的一个重点。

因此,理清升旗仪式的顺序是写好这个场景的关键。

)(2)出示我校升旗仪式的图片,交流: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个场景?哪个同学的态、动作吸引了你的眼球?(3)学生小组交流。

(4)指名在班上交流,交流后请学生评价(指导学生从是否抓住场景描写的方法去评) 2.出示照片,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哪张是点的描写,哪张是面的描写,写出这个小场景什么特点?3.当时,你是怎样做的?有怎样的感受?(“点”)(设计意图:据了解,学生的“取景构图”能力比较弱,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升旗仪式中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和对个别同学的印象,指导学生“取景”,这就是选择出彩的“点”;接在互相评价中深化认识,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此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识等能力。

学生说后出示哪里是点的描写,哪里是面的描写,进一步深化对“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法(一)回顾文本,小结写法我们刚刚学过26课《开国大典》,是一篇很好的场景描写的范文,文中向我们展现了一盛大、隆重的开国典礼,典礼中也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激动、自豪、兴奋的心情。

那作者是怎样把个场景写好的呢?(二)“出旗”为例,指导写法1.点面结合,写出特点(1)回顾文本“面”的描写。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总的写了开国典礼的总体情况以及会场气氛人们的心情?(文中第2、3、4、5、13、14等自然段从不同角度写了典礼的盛况)(2)指导升旗仪式“面”的描写——描庄严肃穆之景,抒爱校爱国之情。

指导:写我们学校升旗仪式“面”的时候,要写什么呢?抒发我们怎样的情感?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这就是“面”的描写。

(见图1)要写场景的整体情况,如国旗班的同学和所有同学的整齐的动作、一致的目光整体表现,当时的气氛怎样,在描写中抒发我们的情感。

然后学生同桌讨论写什么,用哪些词句以描绘出升旗仪式时壮丽的场面。

(3)回顾文本“点”的描写。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属于“点”的描写的语段。

(抓住毛主席言行的描写来体会)所谓“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详细描写。

这可以让人很真切地了解到场景的具体特点及人物的特点。

(4)指导升旗仪式“点”的描写——描精神抖擞之生,抒爱校爱国之情。

指导:抓住护旗手的神态、动作,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见图2)抓住一名普通学生的目光、手势、站势,想象其想法。

(见图3)(这样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展开详细的描写,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场景的气氛以及人们的心情,从而领悟到了作者的情感。

)(5)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在一段中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如:链接到文本中升国旗的片段: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点”)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面”)五星红旗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问:这段话中哪里是点的描写,哪里是面的描写?学生汇报后出示(“点”)(“面”)作者点面结合,写出了这个小场景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感受)那在写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时,如何进行“点面结合”的描写呢?(既要写出某个场景的总体面貌、场景气氛、同学的表现,又要注意抓住个别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比较详细的描绘,还要写出表达了同学们的什么感情,把“景”和“情”互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点面结合”,景中融情。

)老师小结并板书:2.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3.在写自己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自己的联想作一下简要的交代,增强场景的感染力。

(设计意图:在学习《开国大典》时,已经总结出场景描写的方法,这时范例的出示,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回忆,增强学生对场面描写的认识,强化场面描写的方法,尤其是“点面结合”运用。

我从“面”到“点”,再到“点面结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到“点面结合”对场景描写的好处。

)(三)以学定教,学以致用1.出示收集到的有关描写场面和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描写场面的:盛况空前、热闹非凡、庄严肃穆、振奋人心、激动人心、隆重、壮观、严肃庄重……描写人物的: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精神焕发、昂首挺胸、目不转睛、健步如飞、步履矫健、凝神注视、不约而同、斗志昂扬、井然有序、鸦雀无声、光坚定、注视、瞻仰、仰望、齐刷刷、雄赳赳、气昂昂……2.学生自读积累(设计意图:词语的出示,是让学生积累有关的词语。

积累是为了运用。

“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

这就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五、重审要求,“小试牛刀”(一)出示习作要求(二)练笔接下来,请同学们选取升旗仪式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根据场景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遵循了“快乐大作文”创始人——李白坚教授的理念,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写作的依据和材料;只要求写一个小场景,大大减低了习作难度,让学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六、总结收获,理清思路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点面结合”来进行场景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