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民办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事实上,在我国民办学校复兴的初期,民办学校在队伍建设方面是很有优势的,利用这些优势,民办学校很容易就集合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优秀的师资队伍也往往成为民办学校招生宣传的一大亮点。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民办学校自身办学环境的逐渐恶化,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何在?这越来越成为民办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目前,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教育体制及政策层面的困难与挑战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进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是,民办学校却并没有随之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反而由于观念、政策和法规的滞后,更多地感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这样的挑战和压力也毫无疑问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体现出来,特别是民办学校招聘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难度越来越大。
具体说来,困难和挑战来源有五:一是内地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的持续提高;二是民办学校所在地公办学校在编甚至临聘教师工资福利的持续大幅度提升;三是地方政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近些年加大了对公办学校优秀临聘教师招调的步伐和力度;四是政府大量新建和扩容高水平公办学校大幅增加了对优秀教师的聘任和调入数量;五是政府一直以来就缺乏对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有效的政策保护,即使一些零星的、有限的政策也未能得到真正落实,使得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在编教师事实上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六是政府对民办学校聘任教师的工作、工资及退休养老等缺乏相关的规定和保障,与公办教师相比差距巨大。
2.来自民办学校本身的困难与挑战来自这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是办学经费相对不足而办学成本不断提高带来的。
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全部来自于收取的学生学费,由于收费高低与招生数量之间的矛盾,民办学校无法经常地或者大幅度地提高学生收费标准,所以控制办学成本便成为民办学校消解物价上涨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压力,同时又保有适当盈利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故而民办学校既无力经常地或者大幅度地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无法为聘用教师不断改善和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更无法从根本上解除聘用教师最为关注的退休养老等一系列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有些民办学校甚至无力为聘用教师按规定购买社会保险,不愿为教师的业务进修和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
第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性和保持适当流动性的矛盾带来的。
民办学校既要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要保持队伍适度的流动性,这样才能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提高聘任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而要把握稳定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度并不容易。
保有流动性就必然使聘用教师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这显然是公办学校教师所无法感受到的。
第三是民办学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带来的。
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生管理的难度较大,而民办学校及家长对教师师德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及工作水平的要求却反而更高。
因而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教师的工作更为复杂,工作难度更高,各种压力也更大。
3.来自民办学校教师自身的困难与挑战民办学校教师来自于内地学校,他们放弃稳定的工作,背井离乡,甚至别妻离子来到私立学校,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也怀抱着各种不同的理想和追求,这些都给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加大了队伍建设的难度。
主要影响有二:一是由于教师相对的身份自由和工作环境的不安定性,使教师在思想上缺乏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逐利性,进而在情感上缺少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部分教师因此不同程度地缺乏对学校和工作持之以恒的责任感。
二是由于民办学校的工作实际与原来一些美好愿望本就存在较大落差,而随着近些年民办学校所在地及原单位所在地公办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家对民办学校教师缺乏有效保护,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事实上的不平等,自然使民办学校教师思想上产生波动,产生受挫感,并进而强化了民办学校教师再次更换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想法。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近年来,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
民办学校原来对内地优秀教师的巨大吸引力已经不复存在,已经很难再从内地轻易招聘到优秀教师。
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所在地的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原有优秀教师的吸引力也持续增强,这使得民办学校即使千方百计招来了优秀教师,也很难留得住,优秀民办学校往往事实上成为当地公办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人才库。
以我们石岩公学为例,若以招入一位履职5年以上的中级职称教师来说,十年前,学校无需发广告,便会有上百位符合要求的教师前来应聘,学校甚至可以只考虑选聘地级市重点学校的教师。
那时内地地级市这样一位教师的月收入还不到400元,就是深圳当地公办在编教师的月收入也只是3000元左右,公办学校的临聘教师的月收入只有700-800元,而当时石岩公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已有了4200元,相当于内地工资的10倍。
再看十年后的今天,虽然经过不断努力,石岩公学专任教师的平均月薪已超过5000元,但同样的内地教师,若在条件较好的地级市工作,其月收入已超过4000元,即使县级市的教师月收入也已在3000元左右,而深圳当地公办在编教师的月收入已经近万元,即便是临聘教师也有4000-5000元的月收入,看看收入对比的变化,若再考虑到深圳与内地物价特别是房价的巨大差异,考虑到在公办学校做临聘教师可以参加招调考试等等优势,我们就不难想象现在民办学校招聘一位普通优秀教师的的难度了,更遑论招入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这样的拔尖人才了。
二、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如何破解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寻找一条出路?为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认为政府、学校、教师都须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为此做出努力。
(一)政府要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从政策上给予民办学校以有力的支持,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最为实际的帮助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民办学校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退休养老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职问题、失业问题以及与公办在编教师的公平待遇问题,等等,显然并非是一所基层学校所能解决的问题,它们的解决必须由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从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出台相关政策来给予民办学校以实际的帮助。
作为一所基层民办学校来说,我们深深感到,受制于时下的大环境,受制于政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即使民办学校可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但与政府的法规政策相比,我们一所民办学校的力量是那么的弱小,我们努力的成效是那么的有限,若无政府的政策扶持,我们只有深深的无奈。
由此作为一个基层民办学校,我们非常恳切地向政府发出吁请,希望政府能够从以下方面给予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帮助和扶持:1.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的人事政策,打通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人才流通的渠道。
制约民办学校引进和稳定优秀骨干教师的最大瓶颈就是公职和退休养老问题,建议政府给予有需要的民办学校一定的公办教师编制,并按公办教师选调标准和程序,帮助民办学校引进和稳才能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才能得到长期坚持,才能取信于教师,才能在队伍建设中切实地发挥功效和作用。
建立机制,健全机制,用机制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石岩公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举措。
为引进和留住优秀拔尖人才,2007年,学校推出并实施了《石岩公学特聘拔尖教师“钻石行动”计划》,根据该计划,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级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学校需要的特殊人才,对在通过规定严格程序考核确定的校内已在岗的特优教师,学校分别聘之为一、二、三级特聘教师。
特聘教师除享受学校正常的工资外,学校还和他们每五年签署一份“履约养老保障”合约,这些优秀骨干教师依约在校工作五年后,学校一次性分别发给他们20万元、10万元和6万元的履约养老保障奖金,以解决这些教师的未来保障问题。
为了确保五年到期后履约养老保障奖金的兑现,学校依据“计划”的规定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预留下来,五年共划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
同时“计划”和“合约”还分别对学校及特聘教师的权力和义务进行了约定,对特聘教师的管理、中期考核、进入和退出,以及如何发挥特聘拔尖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等进行了规定和约束。
通过实施这一计划,学校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优秀骨干教师所担忧的未来保障问题,提高了优秀骨干教师的待遇,而且也为这些优秀骨干教师及特殊教师在新的岗位上的专业发展及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了一个约束的机制。
两年来,学校先后引进了6位特级教师,1位博士,2位教授,5位特殊人才,10多位学科带头人,共和新引进的及原在职的共56位优秀教师先后签署了特聘教师“履约养老保障”合约。
除此之外,石岩公学还先后颁发了《石岩公学“名师工程”方案》、《石岩公学特聘教师、名师管理办法》、《石岩公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石岩公学教师奖惩制度》等,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专业发展、奖惩及骨干优秀教师的管理与提升等进行约束,一系列的相关方案、规定、制度及文件,构成了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完整机制,确保了石岩公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
2.民办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自我提升和事业发展的平台,让教师获得成长与成功。
除了提高待遇,民办学校还必须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事业成功负责,要对教师的终身发展负责,为教师进修学习和素质提升提供服务和方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不仅要让教师在学校里愉快地工作和生活,还要让他们与学生、学校一道获得发展,更要使他们在教育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体验人生、事业成功的喜悦。
石岩公学认为学习、提升是教师的权利,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给教师的最大福利,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为了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师训中心”,负责继续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制定了《石岩公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并早在2003年起就设置了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承担所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全部费用,对外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历进修的教师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和有薪假,主动为教师出国考察和学习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
学校开设了专家讲坛,每月至少一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
顾明远、桑新民、魏书生、胡思远、高玉宝、祝智庭、袁正光、应俊峰、任小艾、英国名校三一学校及克罗敦女子高中的校长等各类专家先后到校讲学。
学校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送教师出外参加各种学习考察及业务进修。
学校给参加博士学习的聘任教师有薪假期半年,支持其脱产完成相关学习及学位论文答辩;学校通过国外夏令营、带学生出国比赛及专访考察等形式,让三十多位优秀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走出国门,了解异域文化,提高见识;学校每年都分批派出众多教师参加国内各种培训学习、学术交流、教育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