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 支架钻孔加工专用夹具设计院(系)别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级 别 2009级学 号 0911116036姓 名 沈华坤指导老师 黄国钦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2012年10月专业课程综合设计目录第一章夹具设计任务 (1)1.1 零件(产品)结构分析及零件图 (1)1.2 支架钻孔工序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 (2)第二章拨叉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3)2.1 基准面的选择(夹具体方案的确定) (3)2.2 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选择 (3)2.3 夹紧方案及夹紧元件选择 (3)2.4夹具结构 (4)第三章主要零件设计及计算说明 (6)3.1夹紧力计算 (6)3.2其他零件设计计算 (8)第四章夹具定位误差计算 (14)第五章夹具的装配要求及使用说明 (15)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夹具设计任务1.1零件(产品)结构分析及零件图1、零件的二维图如图1.1所示图1.1 支架CAD图2、零件的三维图如图1.2所示图1.2 支架三维图1.2 支架钻孔工序六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1、支架钻孔工序图六如图1.3所示图1.3 工序图2、工装及切削要素数据表如表1.1所示表1.1工装及切削要素数据表如表 工步号 工 步 内 容工 艺 装 备 主轴转速 切削速度 进给量 切削深度 进给次数 工步工时 r/min m/min mm/r mm 机动 辅助 01 钻与φ18垂直的孔φ10至φ9.8X525卧式铣床 545 17.1 0.4 4.9 1 0.18 02 粗铰与φ18垂直的孔φ10 锥柄麻花钻8.9φ 680 21 0.3 0.1 1 0.153、工序的重点技术要求分析由工件的零件图和三维立体图可以看出,钻与18φ垂直的孔10φ至8.9φ的重点是保证两通孔的垂直度要求。
故夹具体应围绕保证其垂直度的精度来设计,同时也要保证其表面粗糙度及位置精度。
第二章支架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2.1 基准面的选择(夹具体方案的确定)因采用卧式钻床,故待加平面处于水平位置。
若设φ18垂直的孔的凸台面分别为前面和后面,则使后面面为定位基准面。
以基准面上的直径为φ20的两孔以及基准面定位。
夹紧件由工件前面向定位基准面夹紧。
采用快速螺旋夹紧机构。
2.2 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选择如图2.1为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方式简图.图2.1 定位方式简图在夹具中,工件以圆孔表面定位时,需要限制6个自由度,所选钻孔的轴线要与18孔轴线垂直,所以应该以该轴线为定位基准。
使用短定位销加一个侧面限制了5个自由度,为确保与底面的平行度再在底面加一个可调节支承,限制住第六个自由度。
在大批量生产中,由于定位销磨损较快,为保证工序加工精度需定期维修更换,此时常采用便于更换的可换式定位销。
总而言之,图中是通过一个短销加上一个侧面限制五个自由度,在通过可调节辅助支撑限制一个自由度,从而达到完全定位。
2.3 夹紧方案及夹紧元件选择2.3.1夹紧方案机械零件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每个要素之间都有一定的尺寸和位置公差要求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输出轴的轴线在设计中就是一个精基准。
通过零件图的分析得知,输出轴的定位基准有两端面及中心孔,而设计的夹具是用来钻端面10φ的通孔的,因此采用一个套环和套筒,共限制5个自由度,定位面为30φ轴颈外圆及阶梯轴端面,定位基准即为轴心线,夹紧元件为一个浮动压块,靠齿轮齿条机构及压紧弹簧产生夹紧力。
2.3.2夹紧元件选择一般夹紧装置由下面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1) 动力源即产生原始作用力的部分。
如果用人的体力对工件进行夹紧,称为手动夹紧;如果用气动、液压、气液联合、电动以及机床的运动等动力装置来代替人力进行夹紧,则称为机动夹紧。
2) 夹紧机构即接受和传递原始作用力,使之变为夹紧力,并执行夹紧任务的部分。
它包括中间递力机构和夹紧元件。
中间递力机构把来自人力或动力装置的力传递给夹紧元件,再由夹紧元件直接与工件接触,最终完成夹紧任务。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和工件夹紧的实际需要,一般中间递力机构在传递夹紧力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a 改变作用力的方向;b 改变作用力的大小;c 具有一定的自锁性能,以保证夹紧可靠,在手动夹紧时尤为重要。
本次设计采用手动夹紧方式。
2.4夹具结构从前面提到的夹紧装置组成中可以看出,不论采用何种力源(手动或机动)形式,一切外加的作用力要转化为夹紧力均需通过夹紧机构。
因此,夹紧机构是夹紧装置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夹紧机构可分为斜楔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偏心夹紧机构、定心对中夹紧机构等。
斜楔夹紧机构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螺旋夹紧机构、偏心夹紧机构及定心对中夹紧机构等都是斜楔夹紧机构的变型。
斜楔夹紧机构主要是利用其斜楔面移动时所产生的压力来夹紧工件的,亦即一般所谓的楔紧作用。
斜楔的斜度一般为1:10,其斜度的大小主要是根据满足斜楔的自锁条件来确定。
一般对夹具的夹紧机构,都要求具有自锁性能。
所谓自锁,也就是当外加的作用力Q一旦消失或撤除后,夹紧机构在纯摩擦力的作用下,仍应保持其处于夹紧状态而不松开。
螺旋夹紧机构中所用的螺旋,实际上相当于把斜楔绕在圆柱体上因它的夹紧作用原理与斜楔时一样的。
不过这里是通过转动螺旋,使绕在圆柱体上的斜楔高度发生变化来夹紧工件的。
本次工件夹紧便采用螺旋夹紧机构。
第三章主要零件设计及计算说明3.1夹紧力计算夹紧力的大小对于保证定位稳定、加紧可靠,确定夹紧装置的结构尺寸,都有很大关系。
夹紧力过小,则加紧不稳固,在加工过程中工件仍会发生位移而破坏定位。
结果,轻则影响加工质量,重则造成安全事故。
夹紧力过大,则没有必要,反而增加加紧变形,对加工质量不利。
此外,夹紧装置的结构尺寸也不必要的加大了。
所以,夹紧力的大小必须恰当。
夹紧力大小的确定:计算夹紧力时,通常将夹具和工件看成一个刚性系统,然后根据工件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工件还应考虑重力,运动的工件还需考虑惯性)后处于静力平衡条件,求出理论夹紧力,为了安全起见再乘以安全系数K。
=W'WK式中:W'——计算出的理论夹紧力;W——实际夹紧力;K——安全系数安全系数K=K1×K2×K3×K4XK5XK6XK7K1——基本安全系数 1.33K2——加工性质系数1K3——刀具钝化系数1K4——断续刀削系数1K5——夹紧力的稳定性 1K6——手动夹紧时的手柄位置 1K7——接触情况 1所以K=K1×K2×K3×K4XK5XK6XK7=1.33理论夹紧力的计算:])tan([1f r W T τφψ++=式中:w ——理论夹紧力T ——理论夹紧转矩R ——螺纹的平均半径ψ——螺纹升角n ——螺纹线数φ——螺纹摩擦角f1——摩擦因数τ——计算力臂所以查表得w=637综上所述实际夹紧力w=12953N,而此时只需在扳手上施加不到100N 的力便可产生此效果,且再加上钻削时切削力与夹紧力方向一致,故可认为此设计是合理的。
在夹紧力工件时各种不同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可见表。
表3.1各种不同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 接触表面的形式摩擦系数μ 接触表面均为加工过的光滑表面0.15~0.25 工件表面为毛坯,夹具的支承面为球面0.2~0.3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在沿主切削力方向有齿纹0.3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在垂直于主切削力的方向有齿纹0.4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有相互垂直齿纹0.4~0.5 夹具定位或夹紧元件的淬硬表面有网状齿纹 0.7~0.8为了减小夹紧力,可以在正对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设置一支承元件。
这种支承不用作定位,而是用来防止工件在加工中移动。
在钻床上对工件钻孔时,为了减小夹紧力,应力求使主要定位基准面处于水平位置,使夹紧力、重力和切削力同向,都垂直作用在主要定位基准面上。
2) 夹紧力的作用点夹紧力的作用点是指夹紧元件与工件相接触的一小块面积。
选择作用点的问题是在夹紧力方向已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
选择夹紧力作用点位置和数目时,应考虑工件定位可靠,防止夹紧变形,确保工序的加工精度。
a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能保持工件定位稳定,而不致引起工件发生位移和偏转。
当夹紧力虽然朝向主要定位基面,但作用点却在支承范围以外时,夹紧力与支反力构成力矩,夹紧时工件将发生偏转,使定位基面与支承元件脱离,以至破坏原有定位。
应使夹紧力作用在稳定区域内。
b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使被夹紧工件的夹紧变形尽可能小。
对于箱体、壳体、杆叉类工件,要特别注意选择力的作用点问题。
在使用夹具时,为尽量减少工件的夹紧变形,可采用增大工件受力面积的措施。
采用具有较大弧面的夹爪来防止薄壁套筒变形;可在压板下增加垫圈,使夹紧力均匀地作用在薄壁夹紧力的大小必须适当。
当夹紧力过小,工件可能在加工过程中移动而破坏定位,不仅影响质量,还能造成事故;夹紧力过大,不但会使工件和夹具产生变形,对加工质量不利,而且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2其他零件设计计算3.2.1钻套的选择与设计夹具在机床上安装完毕,在进行加工之前,尚需进行夹具的对刀,使刀具相对夹具定位元件处于正确位置。
在钻床夹具中,通常用钻套实现刀具的对准,如图7所示,加工中只要钻头对准钻套,所钻孔的位置就能达到工序要求。
当然,钻套和镗套还有增强刀具刚度的作用。
图3.1钻套对刀1-定位元件;2-工件;3-钻模板;4-固定衬套;5-快换钻套1) 钻套的四种形式a 固定钻套图8(a)为固定钻套的两种结构,A型为无肩的,B型为带肩的。
带肩的主要用于钻模板较薄时,用以保持钻套必要的导引长度。
钻套外圆以76H rH n或76配合直接压入夹具体或钻模板孔中。
这种钻套的缺点是磨损后不易更换,因此主要用于中小批生产用的钻床夹具上或用来加工孔距小和孔距精度要求较高的孔。
为防止切屑进入钻套内,钻套的上下端应以突出钻模板为宜,一般不能低于钻模板。
b可换钻套可换钻套的实际功用仍和固定钻套一样,可供钻、扩、铰孔工序使用,在批量较大时,磨损后可迅速更换。
可换钻套的结构如图8(b)所示,它的凸缘铣有台肩,防转螺钉的头部与此台肩有一定间隙以防止可换钻套转动。
拧去螺钉便可取出可换钻套。
为了避免钻模板的磨损,钻套不直接压配在夹具体或钻模板上,而是以76H g的配合装进衬套的内孔中,并用防转螺钉防止在加工过程H g或65中刀具、切屑与钻套内孔的摩擦力使钻套产生转动,或推倒时随刀具抬起。
衬套外圆与夹具体或钻模板的配合采用76H r。
H n或76c 快换钻套快换钻套是供一个孔须经多个加工工步(如钻、扩、铰、锪孔和攻丝等)所用的。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需依次更换、取出钻套,以适应不同加工刀具的需要,所以采用快换钻套。
图8(c)是标准快换钻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