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调歌头 解析

水调歌头 解析

《水调歌头》
苏轼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诗中他并没有陷入抑郁惆怅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皎洁的明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呢?我不禁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月亮如玉似盘,不知道在月宫里,今天晚上是一个什么日子?
我很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恐怕月宫里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与凄凉。

浮想联翩中,我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玩赏着随人舞动的影子,天上虽然有琼楼玉宇又怎能比得上人间的幸福美好?
月光从朱红色的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儿。

明月啊!你总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侯才圆呢?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的变迁,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

只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够永远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