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口诀求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学数学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除法的概念。

在本单元首先知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然后在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除法是四则计算中较难教学的一种运算,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理解除法含义、形成除法概念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背景。

他们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平均分的现象,即使偶尔接触也很少关注。

另外,除法知识的难度比较大,不仅在概念上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且用乘法口诀求商也有逆向思维的成分。

因此,本单元教材作了如下的安排。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平均分的概念例2、3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例4对平均分的综合体验练习八
配合六道例题的教学,
主要练习平均分的活动和例5、6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知识列除法算式例7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九
主要练习除法口算单元复习整理全单元的内容从上表可以看到,全单元内容分成三段教学:平均分的含义和操作;除法的含义与有关知识;用乘法口诀求商。

这是连贯的且不能颠倒的次序,没有平均分的概念就不能讲除法;没有除法算式就没有除法计算。

除法概念是全单元的核心内容,用口诀求商不仅是计算,而且体现了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反映了除法的本质意义。

本单元教学的除法含义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用除法计算”。

编排的许多实际问题都与平均分直接联系,可以直接用除法解答,所以不编排专门教学除法实际问题的例题。

那些教学平均分知识、除法知识以及求商的例题,都同时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1.联系具体的现象和操作,教学平均分的知识。

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运算,除法含义要在平均分操作的基础上形成。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从平均分开始,通过例1~例4,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综合体验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教学除法知识。

本单元教学的除法知识,主要有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

除法的意义是重点。

教科书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知识,在突出除法含义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

教材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帮助学生意义接受除法知识,并通过练习逐渐形成除法的概念。

3.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教学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解答平均分的问题,列出的除法算式不能一直依赖操作寻找得数,而应该学会通过口算直接说出除法算式的商。

例7就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4.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从例5和例6就开始了,那时的除法算式是根据平均分的数量关系列出来的,算式的商是通过操作得到的,或者从图画里直接看出来的。

例7教学用口诀求商,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

所以,不需要再编排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只要在练习里编排一些用除法解答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
(1)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就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1)在教师指导下,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口诀求商。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口诀求商。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授课日期:月日
课时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