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抢劫犯罪案件量刑情况调查【论文摘要】通过对于镇原县2009-2011年上半年所有抢劫类案件的量刑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过半数的被告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宣告缓刑。
在对于影响此类案件轻刑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虽然该类案件的判决符合法定从轻、减轻等处罚条件,但量刑时仍应严守罪责刑相一致原则,防止重罪轻型化趋势,同时坚持量刑均衡,当宽则宽,当严则严,以更好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抢劫罪量刑缓刑Zhenyuan County robbery sentencing survey of criminal cases Abstract:For 2009-2011 the original county, town, the first half of all robbery types of cases the sentencing analysis, found that a majority of the defendants were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imprisonment or declared suspended. Although the judgment of such cases in line with statutory lighter, reducing the punishment condition, but should still be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unishment consistent with the sentencing, to prevent a felony light tre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uch cases light punishment factor, while upholding the balanced sentencing, when the width is wide, when strict is stri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Criminal policy, maintenance of social order.Keywords:Robbery;Sentencing ;Probation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1]抢劫罪作为一种严重侵害财产和人身权利的犯罪,实践中发案率较高,历来是打击的重点,我国刑法亦对于抢劫犯罪规定了较严厉的刑罚。
为了解实践中人民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刑罚裁量情况,笔者对镇原县2009年至2011年6月以抢劫罪名判决的案件量刑情况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于量刑特点及影响量刑的因素做出了分析。
在所有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有203起,涉案人员446人,占总人数的86.7%。
团伙犯罪占总体犯罪的绝大多数。
共犯人数基本上集中在2人到6人,最多的达到16人。
在515名涉案人员中,30周岁以下的有484人,占总人数的94%,其中未成年人有184人,占总人数的36.5%。
未成年人占到三成,究其原因,未成年人没有就业技能或没有经济来源,在无法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情况下走向犯罪道路,选择抢劫这种暴力侵财型犯罪。
经过调研,涉案人员中初中以下水平的人员有434人,占总人数的84.3%。
与上述年龄偏低相联系,因文化程度、年龄层次相对偏低,在社会上没有就业竞争力,该类人员遂选择抢劫犯罪这种非智力、无技术要求的暴力型犯罪获取非法利益。
一、镇原县抢劫犯罪案件的量刑总体情况(一)实刑与缓刑不匹配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1年6月镇原县已判决抢劫案件共273件、515人 ,其中判处实刑的有378人,宣告缓刑的有131人,免予刑事处罚的有6人。
整体量刑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镇原县抢劫犯罪总体量刑(二)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以缓刑为主。
三年中共有435人系共同犯罪,其中过半数的被告人均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有三分之一被宣告缓刑,宣告缓刑的人员中94.2%系未成年人,且全部缴纳罚金。
未成年人共有184人,近四分之三被宣告缓刑。
具体情况见下表:量刑合计 缓刑、免于刑事处罚3年以下(不包括3年) 3年以上10年以下(不包括10年) 10年以上 共同犯罪137 24 221 53 435 比例34.5% 5.5% 50.8% 12.2% 100% 未成年人131 3 23 27 184 比例 71.2% 1.6% 12.5% 14.7% 100% 表2.镇原县抢劫犯罪量刑情况分表(三)在抢劫案件中宣告缓刑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所占比例较大。
表1可见,三年来以抢劫罪判处的案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占7.4%,同时宣告缓刑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4.7%,按照法律规定,抢劫罪量刑起点为三年,但实践中在起点之下量刑所占比例过半。
笔者据此对于宣告缓刑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件的逐年判决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年份判决总人数 宣告缓刑(人) 所占比例 三年以下(人) 所占比例 2009年166 48 28.92% 51 30.72% 2010年291 70 24.05% 80 27.49% 2011年上半年58 13 22.41% 20 34.48% 合计 515 131 25.4% 151 29.3% 表3.2009-2011宣告缓刑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件情况上表可见,三年中宣告缓刑和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数虽然有所区别,量刑人数(人) 所占比例 宣告缓刑、免于刑事处罚137 26.6% 三年以下实刑(包括三年)151 29.3%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包括十年)189 36.7% 十年以上38 7.4% 合计 515 100%但是总体所占比例皆在50%左右,也就是说三年中在量刑起点之下处罚的人数为一半左右。
上表同时可以看出,宣告缓刑和执行实刑的人数大抵相当。
这是镇原县抢劫罪量刑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什么三年以下量刑的比例会过半?影响此类判决的因素又有哪些?我将结合统计数据对此做分析。
二、分析抢劫罪量刑的因素抢劫罪的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对其认定犯有抢劫罪的人裁量决定刑罚的审判活动。
它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也是对行为人定罪的结果。
[2]影响量刑的因素,我们称之为量刑情节,即人民法院在对抢劫犯罪量刑时,必须依据的各种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的法定刑和酌定的事实或情形。
[3]而作为法官也很难在每一个案件都保持同样的状态。
(一)以法定情节为主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务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入户抢劫的,这是指行为人用各种非法手段进入公民家中实施抢劫的行为。
入户抢劫是近年来镇原县抢劫罪中并非常见情形。
这里所说“户”,应理解为居民住宅,并不包括其他场所,如单位的办公楼、学校、公共娱乐场所等,否则,有悖立法原意。
对“入户”不能仅理解为进入住宅房间或者室内。
对于抢劫独门独院居民住宅的,只要行为人进入了住宅院内,也应视为“入户抢劫”。
第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指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客运列车、客运轮船、客运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交通工具。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应当包括行为人本身就在该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机、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行为人对运行途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实施的抢劫。
这种抢劫一般是针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及所载财物实施的,不应包括抢劫公共交通工具本身。
这在当地来说案发较少。
第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银行,包括国家银行,也包括民营银行和外国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银行,这里的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以外的依法从事货币资金的融通和信用的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是指行为人侵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所在建筑物内对其财物进行的抢劫,也包括对正在行驶途中的这些单位所属运钞车辆中的财物等实施的抢劫。
抢劫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行为一旦得逞,抢劫的钱物数额往往非常巨大,且常伴随着严重的暴力行为,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没有一起发生。
第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多次抢劫,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抢劫三次以上,对于抢劫犯中的惯犯、屡犯来说,由于其在一定时间内多次犯罪,除了主观恶性大之外,对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严重威胁,有时尽管实际抢劫到的财物总额可能并不很大,但是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宁,社会危害性很严重。
而在本地以团体作案为诱因,多次抢劫案件高发。
第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这里所说的致人重伤、死亡,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其特征在于:1、客观上出现了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结果;2、这种重伤、死亡的结果是由抢劫的暴力或者其他方法等手段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行为人对这种严重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有罪过,一般是过失,但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甚至直接故意杀人。
由于抢劫是以当场使用暴力或胁迫,所以在该镇抢劫案中,多有重伤。
(二)酌定情节为辅酌定量刑情节是否具有法定性,我国刑法学术界存在争议,大致可分为肯定说和否定说,肯定说认为,酌定量刑情节并非法律或者说刑法没有规定,而是刑法没有明文具体规定。
因此,酌定情节仍具有法定性。
否定说认为,酌定量刑情节不是法律规定或者说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而是根据立法精神从司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因此,酌定情节不具有法定性。
[4]在审判业务中,当案件的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并存时,应按法定量刑情节优于酌定量刑情节的原则处理。
往往大多数人认为酌定情节与法定情节相比较影响量刑的能力相对较弱。
笔者则认为,酌定量刑情节是基本量刑情节,它存在于各个具体案件中,而法定量刑情节是特别量刑情节,不具有普遍性。
作为量刑基础的酌定量刑情节来说,酌定量刑情节较法定量刑情节更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我国刑法绝大多数犯罪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法定刑幅度之内,刑罚如何裁量?在没有法定情节的时候,在法定刑那个较小的范围选择刑罚,在有法定刑情节的时候,从宽,宽到什么程度?从严,严到什么程度?都面临着确定一个量刑基础问题,这个问题法定刑本身无法解决,法定情节也无法具体解决。
这就需要选定一些情况作为量刑的基础。
这些情况不是由法律规定的,而是由审判机关根据具体犯罪掌握的情节,这些情况就是决定量刑基础的酌定量刑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