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设计发展趋势

图书馆设计发展趋势

关于图书馆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我见摘要: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人们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馆建设方兴未艾。

由于我国对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图书馆建筑在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本文针对目前图书馆设计要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图书馆设计;多功能性;开放性;灵活性;发展趋势建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它总是具有时代标记的意义,反映了时代的面貌。

作为文化标志之一的图书馆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内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同样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手工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图书馆建设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掌握图书馆设计要点及发展趋势形成新的设计理念对图书馆的设计至关重要。

1 图书馆设计1.1 选址图书馆选址应考虑基地地段合理、交通方便、环境安静。

场地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安全疏散。

馆区内外应进行绿化设计。

绿化率不宜小于30%。

栽种的树种以能符合城市气候、土壤和能净化空气等为宜。

图书馆宜朝南北向,应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每个房间都应有良好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阅览室应采取换气措施,如设置排气扇或抽风设备,保证在冬季门窗关闭情况下,满足室内通风换气的需要。

1.2 无障碍设计图书馆属于服务大众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人使用。

公共图书馆应从图书馆馆前广场开始铺设盲道,盲道可以直达服务台、厕所阅览室。

入口有台阶处应设置带扶手的无障碍坡道,入口交通及电梯候梯厅应考虑轮椅通行的无高差设计。

电梯应为无障碍电梯,楼梯亦满足无障碍做法,扶手设置盲文,踏步设计也应满足无障碍要求。

图书馆每层公厕都应设置一间无障碍卫生间。

大型公共图书馆应该设置残疾读者接待室,阅览室设残疾读者专座,配备专供盲人阅读的大字体图书和字体放大器,收藏盲文资料和盲人有声读物。

为方便盲人无障碍操作电脑,应在特定的电脑中配置盲人专用软件,通过语音导航,给予全程的语音提示。

按国际通行的“制作方便残疾人士使用的网站内容导航”的标准,设置无障碍网页,方便盲人、弱视者、色盲者通过网络使用图书馆资源。

1.3节能设计当今社会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

图书馆作为一种高能耗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该进行节能设计。

众所周知建筑物的能耗是由其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两方面造成的。

围护结构包括外墙、门窗、楼面、屋顶。

试验表明,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1/3以上,显然,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热性能,便可减少冬季室内传出室外的热量和夏季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从而也减少了保持室内舒适热环境所需要提供的采暖和制冷能量。

由此可见提高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对减少建筑能耗有重要意义。

外墙砌体材料应推广空心砌块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等,这些节能材料既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又有良好的隔声效果,耐火极限也高,适合大型公共建筑使用。

此外外墙装饰材料的选用对节能也有影响,使用浅色外墙材料要比使用深色材料吸收更少的太阳辐射。

由于从建筑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要比从墙体传入室内的热量多得多,所以屋面隔热尤为重要,其一屋面保温隔热层宜选用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减小屋面荷载及厚度;其二是屋面保温隔热层宜选用吸水率较小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常用新型节能材料如挤塑保温隔热板、聚氨酯硬泡沫塑料等导热系数低,吸水率小,结合倒置式屋面设计保护防水层不直接受日光暴晒,以延缓老化。

此外蓄水屋面,屋顶花园对屋面保温也有极佳的效果。

窗户是薄壁轻质构体,是耗热的薄弱环节。

普通单层玻璃窗的能量损失约占建筑物冬季保温或夏季降温能耗的50%以上,改善其绝热性能是节能的重点工作之一。

区别不同朝向控制窗墙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大窗,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

结合图书馆自然采光要求选择透光好性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等,并提高其气密水平.此外采用提高采暖及制冷设备的效率,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能耗也是节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图书馆的发展趋势2.1 功能设置---多功能性的趋势图书馆是功能性极强的建筑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内涵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更新,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已由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图书馆将提供更多的服务而发展成为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休闲娱乐场所。

因此,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多功能性,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传统的静态的阅览空间,也要设置多种供公共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影视厅、音乐厅、多功能报告厅、各类会议室、展览室、陈列室、书吧、书店、文印室等,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他公共活动的新型图书馆。

为顺应以上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使用以下做法:(1)在两个主要的功能体块之间衔接一多功能模块集交通,共享室内中厅,和多层退台的室内交流平台于一体,提供服务,交流,休息,展览,文化沙龙等丰富的衍生功能。

(2)在底层设置全开放式自习室、书吧、书店、咖啡厅、音乐茶座等。

(3)可结合公共主入口庭院设置多功能会议中心;集多媒体制作,信息中心,电子阅览等为一体的现代教育中心,提供了可独立管理的图书馆外延功能。

2.2功能布局---开放性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对文化教育的需求趋于日常化,同时现代化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减少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图书馆要保有对读者的吸引力就应更加方便开放。

图书馆要顺应新的需求必须树立开放观,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社会公民。

因此,图书馆的建筑布局要有开放性。

建筑物是开放的。

它应创造一个友好的开放的界面,开放的户外空间(广场、庭院等),摒弃高大封闭的围墙隔断,为读者的使用提供方便,设置无障碍设施等。

室内空间也是开放的,使读者可以自由的接触各种媒介,拥有自由的学习空间。

为实现开放性我们可采用了以下的设计方法。

(1)取消传统图书馆的目录检索大厅,代之以“一站式管理”的多功能入口大厅。

读者通过“一卡通”系统就可以站在入口大厅总服务台完成整个馆内的图书借还工作实现“一站式,超市化管理”实现馆内的自由通行。

馆内采用统一电脑管理系统可在馆内提供的电脑实现检索及信息的使用。

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和便捷性。

(2)阅览室一律采用大空间布局,空间通透开放。

同时,通过阅览桌,椅,书柜等室内设置分隔出既相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

(3)藏阅一体的空间布局设计,使现代图书馆的开架特色能尽情发挥。

(4)在空间布局上把图书馆的外延功能,自习室,会议报告厅,书吧等放在图书馆的门禁之外可实现完全的开放。

2.3 使用的灵活性擅长设计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英国著名建筑师哈里·佛克纳·布郎提出图书馆建筑设计十项原则,并把灵活性原则置于首位。

我国图书馆建筑专家鲍家声也认为,“使用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常被称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

”在新的时期灵活性又有了和传统不同的新的内涵。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不能追求建立空间和物质要素之间的理想图构或者寻求一个终极设计目标,而应建立适度的秩序或原型,同时为使用者的自营建构留足空间,从而形成配合使用行为不断发展的建筑环境,使建筑物在图书馆不断发展中具有灵活性,为今后的布局调整留下空间。

在实现灵活性我们采用了一下策略:(1)建筑上采用的模数化设计,通过基本模数扩展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对开间、进深、层高、楼梯门窗洞口、构配件截面进行模数设计。

结构上采用三统一。

统一柱面,使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

统一层高,使图书馆得到充足的采光。

统一荷载,使图书馆布置更加灵活。

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拓展,图书馆建筑也变得并非一成不变,特别是电子资源的发展,以及储存技术的成熟,图书馆中电子(多媒体)阅览室占据相当比重,从而使得统一荷载也可相应调整以节约成本。

(2)所有阅览室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具备多媒体阅览室的功能。

以适应文化载体高度数字化的迅猛发展趋势。

(3)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目前已有图书馆都设置了咖啡厅、音乐茶座、书店等休闲功能,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还有很多不同的拓展需求,因此现代图书馆的灵活性可理解为: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条件下,为适应将来发展变化而具有改变内部空间的布局、组合、划分和使用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运用鲍家声教授提出的“模块式”设计理论,将图书馆按职能灵活划分为人口区、读者区、服务区、研究区、办公区、公共活动区、技术设备区等功能区,然后再按照这些不同功能区来设计层高、荷载和柱网,而采用模块式与模数式结合的方式能使空间具有更大的使用灵活性。

2.4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图书馆设计一贯的追求。

它,一方面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在建筑布局上科学合理,有利于图书馆领导者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安排,充分发挥内化、整合、感召、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最大程度挖掘每个管理者的潜力,为实现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发挥其社会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就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即一切为读者考虑,一切为读者服务。

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建筑的整体造型,组织图书馆的功能,安排图书馆的结构布局,营造图书馆的环境,处理图书馆的空间尺度,都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与习惯,以达到功能、造型、环境、气氛的和谐统一。

3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设计及发展的新的动向和研究成果,总结了以上图书馆的设计发展趋势中的关注要点,并在未来的项目的设计中尝试运用各种设计策略以实现并印证它们,以期对今后图书馆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