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指导第四章揣摩人物的心理学习目标1.认识刻画人物心理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2.学会揣摩人物心理;3.掌握生动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写作指津心理刻画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大量用于人物描写之中。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借助卓越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一形象,被公认为“心理描写的巨匠”。
可以说,掌握了心理刻画的技巧,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人物的刻画技巧。
因此,在作品创作中,必须深入地探索,细致地揣摩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进而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描摩出人物的心理,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地展示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
关于作品人物的心理刻画,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即:一、自我展露式;二、直接陈述式;三、环境烘托式。
一、自我展露式。
所谓自我展露式,就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作者让作品中的人物用自己的语言(独白和对白)、动作、神态、梦幻等“主动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在得知“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这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写道:“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段人物独白活现了小弗朗士这样一个顽皮少年在国家沦陷时“万分难过”的内心世界。
《故乡》中在刻画中年闰土时说:“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支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此处中年闰土“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明白无遗地表现出了闰土与鲁迅重逢时的高兴与他想到自己的现状而感到凄凉的自卑、痛苦的矛盾心情。
《荷花淀》中写水生嫂突然听说水生已参军了时,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妇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十分贴切地表现了水生嫂依恋丈夫而又不愿让他发觉自己的依恋之情以使他为难时的的心理。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小女孩大年夜流落街头,在又冻又饿的境况下划了几根火柴时,眼前出现的种种幻觉。
这些幻觉写出了可怜的小女孩渴望温饱、向往亲情的内心情感!小女孩的悲惨现实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与黑暗。
二、直接叙述式。
所谓直接叙述式,就是作者用叙述的语言,“直接向读者介绍”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内心活动。
《阿Q正传》中写阿Q遭打: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
然而不到十分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作者在这段文字里,直接剖析了阿Q的“精神胜利”的心理:虽然受了害,但这种受害是其他人没有的,是“第一个”!因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瞧,我多么的骄傲,可以和状元媲美!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阿Q此时的确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这些心理活动,正是通过作者的叙述表现出来的。
下面两段文字都直接向读者介绍了作品中“我”的心理:我觉得面前是一团火, 一团闪着真诚、热情光线的火, 她烘热了我的全身, 暖和着我的心, 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我心中的冰在消逝、融化, 它化做一脉清泉, 浸润着我的心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 温柔的话语伴着和煦的春风, 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青山绿水、绿树红花都向我展开笑颜, 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 冲击着我的心扉, 甜滋滋的, 好似饮了琼浆玉液, 回味无穷。
三、环境烘托式。
所谓环境烘托式,就是作者通过对特定环境、景物等的描写,渲染一种氛围,让读者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真实地体味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常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环境烘托”这种方法就是要用景物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写道:“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这里景物描写烘托出“我们”愿望得以实现的欢快心理;然而当得知于勒叔叔并没有发迹时,母亲大为不满,因为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而破口大骂,弄得“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此时“我”眼中的哲尔赛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底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这里的景物描写则烘托出了“我”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船时的愉快心情形成了对比,从而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暴露无遗。
《荷花淀》一文中用大量笔墨描绘白洋淀优美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的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在水生嫂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正是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了水生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她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当然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不同的刻画手段往往是综合作用的。
必须强调的是,要想准确生动的刻画人物的心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认真揣摩并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
《红与黑》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天晚上,于连陪德·瑞纳那市长夫人在花园里纳凉,他硬是要握住市长夫人的手,将它“占为己有”。
作者为什么要为于连设计这么一个动作呢?原来,于连在德·瑞纳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地位等同于仆人,市长举行宴会,总是让他和孩子坐在桌子的末端。
于连因受歧视而产生了强烈的激愤不平的心理,急于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于连粗暴地握住市长夫人手的这个动作,以及采取这个行动前后的考虑,把这个抱有个人野心、渴望出头露面,但是因为出身卑贱,处处受到轻蔑,思想变得非常敏感,随时寻找机会进行报复性反抗的青年性格,刻划得活灵活现。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对于连心态的洞幽烛微,司汤达会虚构出于连“硬要握住市长夫人的手”的这一经典动作吗?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人物的内心刻画一定要建立在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捕捉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从而塑造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
专题训练【作文题目】下面是一个中学生的生活自述:“读初二那年,妈妈病重,本地医生建议立刻赴大医院治疗。
这样,妈妈再也不能尽力地工作,爸爸也得丢下手头的事,匆忙陪妈妈去省城求医。
家中的一切节奏都紊乱了。
我只好一方面动员妈妈不要牵挂家中一切,出去治病要紧,一方面强忍悲痛,独自品尝这孤独可怕的一个个白天和夜晚。
真是度日如年呵。
一个15岁的小女孩守着一个偌大的院子,我有说不出的委曲、孤寂、凄楚、恐怖。
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泪水常常伴随着我,沾湿了枕巾。
我怕,我想妈妈,我牵挂妈妈的病情,我期盼她平安地回来,健康地工作。
”请根据这段文字提供的情节,试着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我……一方面强忍悲痛,独自品尝这孤独可怕的一个个白天和夜晚。
真是度日如年呵……我有说不出的委曲、孤寂、凄楚、恐怖。
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泪水常常伴随着我,沾湿了枕巾。
我怕,我想妈妈,我牵挂妈妈的病情,我期盼她平安地回来,健康地工作”,根据材料中提供的这些情节,我们认为,这篇作文要写好,关键在于要能真实细致地写出小女孩的复杂心理。
既然是一个小女孩守着偌大的院子,不能没有恐惧的感觉;既然妈妈去省城就医,不能不作种种揣测;既然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只有自己形影相吊一人,不能不想到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在对作品主人公进行内心刻画时,可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可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绘,让读者洞悉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另外,还可以借助景物描写,侧面渲染人物的情感世界:如可写小女孩一人在家,夜阑人静之时,看到月光如水,不禁产生对月思亲的情怀。
【习作示例】中秋月一轮满月挂在深蓝的天穹,银白的月光轻柔地洒向大地。
冷静倚在窗前,怔怔地看着窗外满院惨白的月色。
偌大的一座院子一片寂寥!她不知站在这里多久了。
秋风瑟瑟,落叶萧萧,冷静不禁哆嗦了两下,她的心也仿佛带着颤音低唤:妈妈,你现在怎么样了……妈妈那苍白瘦削的脸庞,爸爸那强作镇静的神情,还有那车后飞扬的尘土……一一在眼前闪现。
7天前的中午,妈妈离开了她多年的讲台,在爸爸的陪同下,匆匆赶往300公里之遥的省城求医,医生说,妈妈的病情再也不能往下拖了。
冷静强忍着泪水,眼睁睁地看着车子缓缓地启动、无情地加速,终于越行越远,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泪水终于忍不住地簌簌落下来。
“吱嘎——”没有关紧的院门被风吹动,那熟悉的缓慢而又沉重的脚步在走近走近,然后在门前停住。
“哦,妈妈回来了。
”冷静一下子冲过去,拉开门。
哪里有妈妈的身影?只有一地清冷的月光。
往常,每个晚上,冷静总是习惯性地在饭桌旁等着那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响起。
只有妈妈,辛勤耕耘了一天的她,才有那疲惫的沉重的脚步声。
因而冷静总是还没等到妈妈叩门,就飞快地打开门,迎进满脸倦容却又总是微笑的妈妈。
可是,现在……妈妈一会儿在吵嚷的人群中排队挂号,一会儿躺在惨白的无影灯下接受刀剪,这些破碎的画面不断交错出现,“整整7天了,妈妈,你怎么还是音讯全无?”冷静的心沉甸甸的。
重又回到窗前,桌上有一盘青灰的桔子,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还有一盒没有开封的月饼,也被惨白的一层月光笼罩着。
冷静懒得去动这些。
桌子那头还有一堆妈妈没有批完的散乱的作业,冷静恨这些本子,妈妈就是那天在作文讲评课上突然栽倒的。
可是冷静又明白:教课和批改作业,是妈妈一生钟爱的事业!妈妈年轻时患有胃病,中年后又患脑贫血,近来日渐消瘦,爸爸劝妈当心,她只是说:“你让我干自己爱干的事情,我舒心,何况,还有两三年就要退下来了,要抓紧……”冷静把手放在那堆作业本上,久久地摩挲着,摩挲着。
窗下不远处就是小花台,花台前是昔日全家赏月亮、吃月饼,欢度中秋的地方。
每到中秋,冷静总是跟着爸妈忙前忙后,快乐得像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在小院里摆好一桌丰盛的吃食,然后早早坐下来,等那又圆又亮的月儿升上来。
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胡吹神侃,难得清闲轻松的妈妈,还会哼起那首很有韵味的歌谣:“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眼前,深蓝无际的天穹中,仍旧是一轮满月。
然而此刻,叶飘零,风凄凄,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有这满院的孤寂和凄清。
冷静抬头凝望那轮圆月,月中那寂寞多年的嫦娥呵,这时是否也在眺望着远方的亲人?黄黄圆圆的月亮越来越模糊了,冷静的双眼又涌满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