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第
学生精神状态
1.学生精神饱满,坐立端正。
2.发言响亮清晰。
3.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参与程度
1.学生认真观察,能主动发现问题,有条理表达思考过程。
2.善于倾听思考,倾听后能评价他人,能补充自己的想法。
3.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
(3)、如何知道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的方向?
根据巡查的情况,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案让学生上台介绍说明,并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最后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修订完善一个简单易做的实验方案。)
学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完成
方案如下:
条形磁铁运动的情况
N 极向下
插入线圈
N 极向上
拔出线圈
N 极向下
插入线圈
N 极向上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对比试验结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概括能力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完成
1.实验方法的设计
2.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法能力对比能力概括能力
三.教师布置: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练习1-6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能力,概括能力。
时间:2020.3.2
地点:办公室
人员:王红芳高永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课内容:
本人贡献:提供文字素材,相关图片,发表对本课的认识,理解.写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学科年级
高三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4.让学生分析数据并寻找规律,得出结论(10分钟)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概括规律。
教师:总结得出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对“阻碍”的理解:当Φ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Φ原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即“增反减同”。
拔出线圈
原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
感应电流的方向(流过灵敏电流计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实验结论
3.实验操作(8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电路图连接与实验操作,并填好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教师巡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是探究过程的关键,难度也是最大的,学生不可能马上达到要求,因此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小组的合作讨论加以操作,尽可能使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巡查,充分肯定每一种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在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时,直接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规律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易使学生发现各现象间的联系。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猜想。
复习的同时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形成学动机。
培养猜想能力
二.新课教学
1、猜想:感应电流是由线圈中磁场变化引起的,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变化情况有关。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20分钟)
为了检验各自猜想的正确性,分小组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1)、如何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线圈中原磁场的方向与变化?
(2)、如何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师演示说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请学生用一节旧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电流分别从两个接线柱流入电流计时,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所用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同时提醒学生不同的电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关系不同)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1.问题导入
2.分组实验
3.合作探究
4.多媒体展台展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明确目标)(2分钟)
1、提问:如何判断闭合电路中是否能产生感应电流?
2、再问:那如何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
学生参与效果
1.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有竞争合作意识。
2.学生普遍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
3.不同学生均得到发展,整体达到教学效果。
被评班级
九、教学反思
1.教学中应该注意通过物理史实回放引入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法拉第和楞次在电磁感应规律建立过程中的贡献,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在猜想与假设阶段,问题由教师提出,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鼓励大胆的猜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此环节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