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生植物-研究课教案

水生植物-研究课教案

2、 比较两种水生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的。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C。
A .樟树 B. 狗尾草 C.水葫芦
(2)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B。
A.它很轻 B.它的叶柄内有气囊 C.它是水生植物
(3)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A。
A. 生长都需要空气
B. 生长都需要土壤
C. 都不会开花
(自主设计基础题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器材准备】
教师:相应的PPT
学生:浮萍、水花生、水葫芦、金鱼藻等常见水生植物、水槽、小刀、记录纸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3分钟
12分钟
选择:
樟树是B植物,水葫芦是A。它们的相同点有C D。
A、水生B、陆生C、生长都需要空气、阳光、水
D、都会繁殖E、都会开花F、都是草本植物
【相关课件和图片视频资源】
(单独做成PPT和视频)
教科版三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小学杨素春
【教材简析】
《水生植物》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的第四课。本课安排的水生植物与前面所学的陆生植物相对应,从植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展示不同的植物个体,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植物的个性独特面貌的体现,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开。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教科书第10页安排了四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认识水生植物。二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并用简图画下来;三是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这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最后是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和不同,还有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实际上这些总结的共同特点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观察有了一定地理解,会尝试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梳理知识。同时学生已经了解了陆生植物的主要特点,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认识较少,需要教师提供一定地感性材料帮助其构建有关水生植物的主要特点。同时,三年级的孩子观察、记录等处于起步阶段,速度较慢、效率较低,教师需要给孩子以足够的时间空间观察、记录,等一等孩子成长的脚步。
二、探究水葫芦的秘密
1.观察前的引导。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观察水葫芦:
(1)水葫芦在水中是怎样的状态?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里,还是挺立在水中?
(2)拿出水槽放盘子里观察,水葫芦的根茎叶是怎样的?你最关注的是哪一部分?我们可以用简图画在记录纸上。
2.学生分组观察,画简图,记随记。
3.展示交流。教师引导:
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吗?
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其它水生植同点
讨论:水葫芦和这些水生植物的共同点。
师生共同完成一张维恩图。建议水葫芦和金鱼藻为例。(建议维恩图留在黑板上)
五、探讨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共同点。
讨论:水葫芦与狗尾草的共同点。
师生共同完成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维恩图。
六、总结拓展
开放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具独立性。教师在学生纪录单的展示、交流基础上介绍水生植物及其分类等,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知,并不断地进行扩充、完善。
两个探讨活动,是引导学生了解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有了感性体验后的讨论、整理维恩图都是为了逐步构建这一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1.课堂小结。
2.课外继续观察植物。
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植物,要有意识的建立在某个环境基础上,而不是课堂上的孤立的某株植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直接引出水葫芦后,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先从大环境了解水葫芦的存在。初步构建水里生长着植物概念。
以水葫芦为例,学生经历一个有目的、有方法、有思考、有质疑的观察过程。为后面的对多种水生植物的观察奠定知识、情感、技能基础。
【板书设计】
水生植物
观察:
水葫芦 金鱼藻
【相关表单】
水生植物
我观察到的水葫芦我观察到的
画简图 画简图
我随记: 我随记:
【作业辅导】
(配套作业答案)
活动记录
1、用简图画一种水生植物,并写出它的特点。
我画的是水葫芦
它的特点
浮水植物。叶片卵形或肾圆形,叶柄上有葫芦状气囊,里面空心。开蓝紫色花,花瓣上有像眼睛的斑点。须根发达。
12分钟
10分钟
3分钟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认识了狗尾草、樟树等。昨天老师路过一个池塘,发现水里也生长着许多的植物,老师还在里面捞了很多“葫芦”。
2.教师出示水葫芦。瞧,有很多“小葫芦”。你认识它吗?在哪里看到过?
3.教师介绍: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植物,因为有很多“葫芦”,人们就叫它“水葫芦”。(图片出示水葫芦的生活环境、开花现象、大量繁殖等图片)
2.学生小组分散观察活动。教师指导。
3.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记录单,贴黑板上。并介绍自己观察的植物特点。
浮萍:漂浮在水面,叶绿色对称,根细小。
金鱼藻:沉在水中,茎很长。
菖蒲:根在水中土里,挺立在水面,叶子长像剑状。
水花生:挺在水面,茎管子状,里面空心。
教师小结:生活在水里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分成三类,如浮萍、水葫芦的植株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如金鱼藻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菖蒲、水花生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叫挺水植物。
根茎叶是怎样的?能繁殖吗?
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可能和它的那一部分有关?
4.学生分组剖开气囊观察,教师引导认识气囊的特点,作用。
三、认识多种水生植物
(教室里摆放多种水生植物。)
1.教师谈话:水里生长的植物还有很多,老师把其中的一些请来了。请大家小组为单位先把所有的水里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下,然后挑一种仔细观察,看看这种植物在水中的状态,是浮的还是沉的,还是挺立水中。再仔细观察它的根茎叶等,把自己的发现简单记录或画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