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3.单位工程施工质量优良标准
(1)所含分部 工程质量全部 合格,其中 70%以上达到 优良等级,主 要分部工程质 量全部优良, 且施工中未发 生过较大质量 事故。
(2)质量事故 已按要求进行
4.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优良标准
(1)单位工 程质量全部合 格,其中70% 以上单位工程 质量达到优良 等级,且主要 单位工程质量 全部优良。
•< •>
•menu
后坡滑坡
•< •>
•menu
•< •>
•menu
•< •>
•menu
•< •>
•menu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以下简称《规范》 )自颁布实施以来,在规范施工程序、施工技术,确保 施工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我国堤防工程 建设做出了应用贡献,并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肯定与 认可。
般就地取材; ➢ 各地堤防所处自然、地理、社会条件等均差别很大; ➢ 现状堤防一般是在历史老堤基础上逐步加修而成, 一般
都存在标准低、隐患多、情况复杂的问题, 因此加固、改 建、扩建任务很大。
二、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解读
本标准共分12 章和3 个附录,对原标准作了适当补充和 修改。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我国现有堤防28 万多k m 。堤防工程保护着耕地3 2 2 0 万公顷 , 保护人口近4 亿。
➢ 一、二级堤防达标率为74%,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 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 中小河流堤防堤基条件差、堤身施工质量差,堤身迎水 坡常发生滑坡(脱坡)、崩岸、裂缝、跌窝等现象,堤身内 浸润线较高,渗水出溢点较高,以至渗水集中后造成背 水坡面的水流冲刷。由于接触冲刷或白蚁洞穴在堤防背 水坡及堤脚附近常出现贯穿堤身的渗水孔洞;堤基的渗 透破坏则通常表现为管涌和流土。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编写组在大量收集资料、分析对比、实地调查研究等 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 再进行修改,修编完成了《规范》送审稿。于2006年3 月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规范》送 审稿审查会,17个单位的专家和编写组成员共28名代表 参加了会议。
➢ 2004年10月水利部建管司在蚌埠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 施工规范》修编大纲及初稿审查会。会议建议“第9章防 护工程施工”和“第10章崩岸整治”的内容,应合并成“防护 工程与崩岸整治”一章送了《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在 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编写组按照《关于印发<堤防工程施工规范>修编大纲 及初稿审查会议纪要的函》(建管函[2005]5号)的要求 ,于2005年4月完成《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在水利 部网站上发布,并向全国各流域机构、水利厅、水务局 、设计院、水利水电工程局等120个单位发送了《规范》 修订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
规范》SL260-98的淮委为主编单位,组织该规范的修订 工作。建管司与国科司提出此次修改,一定要增加垂直 防渗和崩岸整治两方面的内容。2003年底水利部建管司 推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编写组成员,负责编写 崩岸整治部分的内容。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2002年12月,淮委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堤防工程施工 规范》SL260—98修订任务后,成立了编写组,开展了 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同时,为了保证这次修订主 要内容的编写质量,在水利部建管司的指导和帮助下, 将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的两位专家充实进编写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于 2004年9月完成了《规范》修编大纲及初稿。
➢ 但《规范》内容还是存在着不少缺陷,如垂直防渗、崩 岸整治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另外,近年来在我国大规模 堤防工程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许多已经比较成熟的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规范》中得不到反映 ,说明《规范》已不能满足我国堤防工程建设的最新需 要,必须加以修编补充才行。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1 总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加固、扩建、改建堤防 工程的设计。
1.0.5 堤防工程设计除应满足稳定、渗流、变形等方面 要求外,还应考虑河道生态、周边环境及景观要求。
1.0.6 堤防工程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 则,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1.0.7 位于地震烈度7 度以上的1 级堤防工程,经主管 部门批准,应进行抗震设计。
2 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
2.1.1 堤防工程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防洪标准》(GB50201-94)确定。
2.1.2 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失事后遭受洪灾损失 的影响程度,可适当降低或提高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 当采用低于或高于规定的防洪标准时,应按照《防洪标 准》的要求进行论证和报批。
5 堤基处理
5.6.4 粘土、水 泥土、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 、固化灰浆和 土工合成材料 均可做为截渗 墙墙体材料。 采用土工合成 材料时厚度不 应小于0.5mm ,采用其它材 料时,墙体的 厚度可按下式 确定。
砼四脚空心块及螺母块护面
挂桩坝头丁坝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技术
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要点
2.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优良标准 (1)所含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70%以上达到
优良等级,主要单元工程以及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关键部位 单元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且未发生过质量事故。
(2)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混凝土(砂浆)试件质 量透到优良等级(当试件组数小于30时,试件质量合格)。 原材料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质量合格,机电产品质 量合格。
• 专家对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对原条文的措词 及内容做了详细的修改。认为第九章的总称还应改为“防 护工程”,崩岸整治可作为其中的一节。
堤防工程特点
➢ 堤防工程战线长、工程量大; ➢ 堤防高度一般比大坝低得多; ➢ 河、海堤防顺水流方向挡水, 除受波浪作用外, 还受水力
作用、动水冲刷; ➢ 挡水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而年内变幅比较大; ➢ 堤防处河、湖、海岸边、堤线选择范围小, 土堤取土一
(2)工程施 工期及试运行
四、新《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水利部于2012年9月发布了》《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自2012年12月起实施。 原标准自1988年颁布以来,对保证我国水工建设工程
5 堤基处理
5.6.1 垂直防渗墙有悬挂式、半封闭式和封闭式等型式。选择防渗墙 型式时,在考虑渗流控制效果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 响。 5.6.2 防渗墙可布置在堤基中心区,也可在临水侧或背水侧堤脚附近 布置,可结合盖重以满足渗控要求。当堤基和堤身均需采取渗控措施 时,防渗墙应布置在临水侧堤肩或堤脚处。 5.6.3 悬挂式防渗墙的深度应满足控制渗透稳定的要求。封闭式防渗 墙的深度应深入相对不透水层1.0m。与堤身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墙, 其墙顶高程应高出浸润线0.5m。
5 堤基处理
5.1.2 堤基处 理应满足渗流 控制、稳定和 变形的以下要 求。
3 竣工后堤基 和堤身的总沉 降量和不均匀 沉降量应不影 响堤防的安全 运用。
5 堤基处理
5.3.2 透水层 较厚且临水侧 有稳定滩地的 堤基宜采用铺 盖防渗措施。
5.3.3 透水堤 基上的重要堤 段,可设置地 下防渗墙,防 渗墙的设计应 满足本规范第 5.6 节的要求
二、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本标准共分11 章和6 个附录,对原标准作了适当补充和 修改。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
1. 第5 章中增加防洪墙的基础处理和堤基垂直防渗工程的 内容;
2. 第7 章中增加岸坡稳定计算的内容; 3. 第11 章中增加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内容; 4. 附录E 中增加防洪墙底部渗流计算的内容。
4.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合格标准
(1)单位工 程质量全部合 格;
(2)工程施 工期及试运行 期,各单位工 程观测资料分 析结果均符合 国家和行业技 术标准以及合
施工质量优良标准
1.单元工程施工质量优良标准按照《单元工程评定标准》以 及合同约定的优良标准执行。全部返工重做的单元工程,经 检验达到优良标准时,可评为优良等级。
项目按计划分为对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 元(工序)工程等三级。
新规程规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等级分为 “合格”、“优良”两级。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以单元(工序) 工程为基础。
单位工程:指 具有独立发挥 作用或独立施 工条件的建筑 物。
分部工程:指 在一个建筑物 内能力组合发 挥一种功能的 建筑安装工程 ,是组成单位
➢ 2001年5月8日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技术标准体表》中,
就已明确地提出了《规范》在“修订时,增加堤防防渗新 技术、崩岸治理等方面内容”的要求。2002年12月,水利 部建设与管理司决定委托淮河水利委员会作为主编单位 ,开展对《规范》的修订工作。 ➢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2002年底水利部建管司要求原负责编辑《堤防工程施工
➢SL260-2014替代SL260-98。
堤防工程规范编制的缘由、概况
➢ 堤防工程是举世公认的防御洪水最普遍、最有
效的工程措施。在历次抗洪、潮灾害中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 ➢ 我国堤防种类繁多,按抵御水体类别可分为河堤 、湖堤、海堤,按筑堤材料可分为土堤、砌石堤 、土石混合堤、钢筋混凝土防洪墙等。按工程建 设性质又有新建堤防及老堤的加固、扩建及改建 之分。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目录
一、《堤防工程施工规范》颁布的意义、特点及 调整
二、《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解读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技术 四、新《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五、堤防单元工程验收评定标准解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