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家具需求分析与设计依据
第二章家具需求分析与设计依据
期望解决的问题:整合数字化信息的环境, 连接办公空间中不连续的片段活动,促进 有效沟通。
概念设计
现代办公家具一组(不同风格和样式)
Mobile Office—可移动办公室,灵活机动的新办公形态。 1. 附加把手和轮子是此类产品的共同点。 2. 桌子具有调整高度的机能,增加使用的弹性及广度。 3. 造型体现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随时随地因需要变化格局。 4. 质地轻便的屏风可配合机动办公家具,同时具有易于移动收藏 的特性。 5. 文件档案柜不再遵照传统的用途和外形,呈现以个人为中心的 档案柜,外型多采用直立式,可减少放置空间,内部则规划有抽屉 式、吊挂式、开放棚架式。 6. 最为特别的创意,将个人工作柜的造型,设计成旅行箱一样, 令人耳目一新,脱离了传统的规矩。
-卧室 -客厅 -餐厅 -书房 ······ 2。基本使用功能;(课堂训练:根据潜在功能需求,创造一件非常规家具) -椅子 -桌子 -柜子 ······ 3。细微功能的延展;(课堂训练:在餐馆用餐时,为随身物品解决临时存放问题) -床头放书 -椅子靠背挂包 ······ 4。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设计。
专项研究:
> 问题的分解 > 功能的分解 > 行为程序的分解 > 基于使用者需求的分解 > 相关产品分析 > 竞争分析 > 否定分析 > 类比分析 > 利用相关领域来启发 > 利用不相关领域来启发
产品概念是技术、功能要素和 产品形式的动态描述。
折叠椅的概念描述: 可折叠、轻便 一人使用,占用空间最少 户外使用
从需求到概念的信息来源 1. 采访;
2. 组织研讨 3. 产品使用状态的直接和间接观察
客户需求的识别程序
采集客户意见 对客户表达出来的需求目标进行诠释 对需求进行分级排序,首要功能、次要功能等等 确定各需求项的相对重要性。
客户需求细析:
> 何时和为何使用这种产品? > 是怎样使用这种产品的? > 哪些方面是现有产品的正面属性? > 哪些方面是现有产品的负面属性? > 顾客在决定购买产品时有哪些考虑? > 我们的客户和未来客户的人口统计学特性如何?将怎样变化? > 产品可作哪些改良? > 目标市场客户群所表达的所有意见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怎样的? > 对不清楚的环节要通过进一步的测试来发展对现有领域的调查。 > 发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 > 哪些需求是出人意外的? > 要成功调查现有产品和客户群的详尽需求,也要探测潜在客户的全套需求。
1、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 怎样?将需求转化为设计条件
功能形态分析
功能形态分析 使用功能上演绎
无限可能。 考虑技术与产品
语义
功能目标与技术评价 系统
对功能和价值指标, 评估优化,并予以设 计赋予。
产品部位分解后,每 个部位对应指标,地 毯式扫描,细节上实 现最终效果。
新概念电脑工作台一组
曲线办公家具一组
信息时代的家具产品
桌子的设计演变发展轨迹
@ 单纯的桌子设计:大小、材质、工艺、形状、单体、单一功能
桌 @ 创造更合理的工作方式:环境、场所、条件、时间、设备、学习、工作 子 的 设 计
@ 桌子的再设计:工作台、工作单元、工作站、网络终端、组合式、
便携式、流动式
(三)人与家具间深度 关系的考虑
设计细节考虑无形方面, 如安全性、舒适性使用 中的动态特性。
在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指 导下进行设计和实验。
(四)特殊功能与造 型构想之间的关系
对特殊使用功能需求 忠实分析
课堂练习
1、什么是家具使用的场景?描述宿舍家具在宿舍功能空间中的使用场景。 作业二: 2、环境使用功能及其对家具的分工;(课堂训练:客厅功能的畅想,脑力激荡)
板 5、概念的可视化:影像和产品使用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串联板。
年龄跨度大 功能综合响应
办公形态与办公家具设计
1.办公形态与办公家具设计 (1)办公形态演变分析 20世纪初的工厂化办公 20世纪50年代的程序化办公 20世纪60年代的风景化办公 20世纪70-80年代的系统化办公 20世纪90年代的选择性办公
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小型个人家庭工作室——自由自在的新的工作方式
1. 根据美国“富士比杂志”预测,到2005年,美国将有一半以上 的劳动人口是属于SOHO族。 2. 中国北京市近年注册的小型公司,近30%把办公地点选择在家中, 在广州、深圳、上海地区,这一比例高达35%。 3. 知识型、智能型的行业:作者、编辑、设计师、建筑师、律师、 会计师…….都具备在家办公的条件。 4. SOHO家具不但是新的工作方式,同时也是拥有无限商机的新兴 办公家具市场。 5. SOHO办公家具的特征——个性化、小型化、一体化。
耐日晒雨淋、价低、批量生 产
2、家具使用的环境分析
分析方法:
分析人的动态行 为——故事板
家具使用状态的 设想——使用场 景图
脑地图(Buzan ,1982,英国)
给定主题或论题的有系统关联的图式世界,便于作机会发展和问题分析
通过联想和发散思维制作的像地图一样的图表
多功能家具
生活方式的变 化带来功能的 变化。
两人世界使用沙发的场景
三人世界使用沙发的场景
儿童与老人使用沙发的场景
多人大家庭使用沙发的场景
二、家具单体与细 节对功能的响应
(一)同类家具的 细节差异
对功能深入研究和 分析基础上,对功 能的自然演绎。
(二)对功能、环境 与使用状态的完整考 虑
使用的特殊性,对功 能、环境和使用状态 全面完整考虑
摇篮与摇椅基于功能 的组合
可以健身的沙发
可以骑行的婴儿车
一、住宅家具 (一)家庭公共空间 (二)家具私密空间 (三)操作空间 (四)特殊空间
操作空间厨房系统家具设计概念生成 1、前期研究:文字影像资料 2、绘制场景地图:作业流程绘制、拍摄 3、描述生活风格:提取影像资料和关键词 4、概念生成:选择有价值的概念,建立情绪模
UCD(User Centered Design)是指以用 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以用户 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用户优先的 设计模式。
需求框架与程序
程序:需求特性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条件
市场调查和 用户分析及 设计调查
供求状态甄别(使用多样性的动态 考虑)
必须了解5W1H: (WHO)谁购买?谁使用?谁销售?谁维修? (WHAT)用途?其他用途?竞争者?生活期望?期望成本? (WHY)为什么设计?为什么购买?手工、机械、数字化? (WHEN)什么时候被购买?使用维修搬运? (WHERE)什么地方被安装?在哪销售?原料来自?在哪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设 计依据
推荐读物:李乐山《设计调查》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7
第一节 系统框架与程序(程序、分解与指标) 第二节 需求明确的情况(经验、想象与推理) 第三节 需求不明确的情况(调查、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系统框架与程序
(程序、分解与指标)
第一节 系统框架与程序
家具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和商品,设计不是 盲目行为,而是满足特定的需求,需求就 是设计的最初依据。
SOHO办公家具一组
新概念电脑工作台 1. 各种资讯产品(个人电脑、手提电脑、输入输出设备、因特 网、移动电话) 2. 工作沟通方式的多元化,新的价价值观,新的工作形态及办 公空间。 3.设计上的新概念:
A 资讯设备与工作台面分离 B 在造型上用一根大型的立柱为主轴,可在主轴上吊挂工作 台面及各式的棚板,主轴内空间做线路设计。 C 机动性、灵活性、创造一体化多功能工作空间的新理念。
Mobile Office—可移动办公室 家具一组
信息网络的快捷性与虚拟性的实现,使办公家具将与住宅家具融 和,朝九上班办公空间与晚五下班生活空间的界线将变得模糊, 办公室与住家合二为一,随之产生了信息时代的Soho家具 (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据统计:仅美国就已有4700万人在家中办公,每年更以5%的速度 增长,到2000年底美国将有超过1/5的工作人口选择在家中办公。 我国北京近年注册的小型公司中,近20%把办公地点选择在家中, 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上海这一比例更高达30%。
第三节 需求不明确的情况
(调查、分析与研究)
1、市场和目标客户群的调查
市场:
我们的访客和用户是哪些人群?如何发展新客户? 现有和将发展的客户的教育水平?发展趋势? 现有和将发展的客户的收入水平?将会如何变化? 现有和将发展的客户客户的地理分布?会怎样变化? 现有和将发展的客户的消费习惯?会怎样变化? 我们的客户和未来客户人口统计学特征?会怎样变化? 我们的客户和未来客户构成怎样?会怎样变化?
里制造? (HOW)如何生产?如何使用?如何传播?
从狭义的目标客户群角度看,可以需求分 析简化聚焦为表2-1
第二节 需求明确的情况
(经验、想象与推理)
第二节 需求明确的情况(经验、想象与推理)
1、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 谁:目标客户群的消费特性
1、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 什么?目标客户群的用户需求
@ 资源有限,设计无极限,现有市场有限,未来市场无限
桌子设计的演变一组
信息时代的家具产品
办公空间四种工作形态分析
第三节 家具单体及其功能细节
一、家具的使用 场景分析
设计家具时把家 具所承担的功能 任务通过场景勾 画,来呈现需求 情况。
几种白领家庭的家具选择取向
单人使用沙发的场景
1. 以活动屏风代替固定隔墙 2. 家具可任意排列变换 3. 阶级被打破,无固定隔间 4. 新式轻巧的活动办公家具 5. 办公室景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