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贡献与运用(一)

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贡献与运用(一)

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贡献与运用(一)
摘要]双因素激励理论作为诸多激励理论中的一种,对于在管理过程中,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运用激励因素,激发组织成员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成员自我发展的需要;运用保健因素,为组织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键词]激励因素保健因素运用
一、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
双因素激励理论(TheTwo—Dimensional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创立,全称为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TheTheoryofMotivationFactorsandHygienicFactors)。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赫茨伯格与他的同事对11个工商业机构中的200位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工作过程中何时感到心情舒畅(满意)和导致这种心情事件的原因及其作用的大小,工作过程中何时感到心情糟糕(不满意)以及导致这种心情事件的原因及其作用的大小。

调查结果表明,导致工作中“满意”与“不满意”的事件是截然不同的。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有:成就,即是否成功地完成了工作,是否解决了问题;认可,即工作中其他人员以赞扬等形式所做的评价,与完成任务直接相关的奖励;工作本身,即工作本身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有趣;责任,即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有没有自主性,是增强还是减弱了对别人的权威感,以及完成工作的责任;提升,即由于取得了成绩,个人在组织内的状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发展的可能性,即工作情景变化的可能性,提升的可能性,增加学习机会的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即上下级沟通是否顺畅,任务、资源分配是否合理,人事政策是否恰当;监督,即上司是否称职,监督是否公平,是否有效率;工资,即报酬是否合理;与上司的人际关系;与部属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即工作的物质条件如设备使用率、温度、光线、空间等是否如人意。

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相对立的观点,即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调查发现,对工作满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成长与发展,而对工作不满意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环境。

赫茨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类基本的需要:一是避免痛苦的需要,二是心理发展的需要。

前者是保持身体舒适的需要,后者是促进自我实现的需要。

能够满足心理发展需要的工作因素如果存在并且充分,会引起人们的满意情感,这种工作因素叫激励因素;那些满足职工避免痛苦需要的工作因素一旦缺乏或不足,则会引起人们不满意的情感,这种工作因素叫保健因素。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贡献在于:第一,发现了成就、认可、工作本身的魅力、发展的可能性等富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为人们选择激励手段、制定激励策略提供了参照。

特别是肯定了工作的挑战性、丰富性等蕴涵在工作中的内在激励价值,为人们构建“激励为工作,用工作激励”的新的激励模式提供了思路。

第二,肯定了保健因素在维持人们积极性方面的基础作用,使人们懂得了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的道理。

第三,在肯定物质因素对保护人们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突出了精神因素的激励作用,对于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管理过程中的双因素问题
双因素理论的特征在于:一类因素是基础性和前提性的,不具备这些因素就会丧失起码的资格和机会,而拥有资格和机会并不等于就能够出类拔萃,这就是保健因素;另一类因素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缺乏这些因素只会使其陷入平庸,但还不至于濒临绝境,而具备这些因素却可以使其鹤立鸡群,这就是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划分方法以及这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隐含的管理思想,存在于许多管理问题中。

1.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
系统的管理知识是组织在日趋成熟和规范化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
管理有效性的保健因素。

缺乏科学的管理,组织就难以在市场立足;而科学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运用并不一定就能够确保组织出类拔萃。

在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基础上,能不能形成和发挥高度的管理艺术,则是决定组织是成为强者还是庸者的决定性环节,是管理有效性的激励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