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运用
概念
实施方案具体措施
实际运用
目录
13
24
概念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通过优化围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患者的快速康复。
丹麦外科医生Kehlet在2001年率先提出,
其本人被誉为“快速康复外科”之父。
目标
Ø麻醉
Ø微创手术操作
Ø
围手术期的护理
主要靠以下三个环节共同实现:
实施方案
营养支持:针对营养不良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宣教:疾病知识
体位训练
功能锻炼(吹气球、气管推移、踝泵运动等)
心理护理
Ø以往为防止Mendelson综合症的发生常规禁饮食10h 以上,
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ØFTS认为术前2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
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于1999年重新修订了术前禁食指南:
麻醉前6h禁食,2h禁饮。
术前用药
Ø术前30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无需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Ø无需常规给予麻醉前用药,针对高度紧张患者,手术前夜给予安定,利于休息;
肠道准备:FTS不主张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
疼痛管理:预防镇痛。
早期进食进水
Ø常规全麻病人术后6h开始进食进水
ØFTS主张全麻患者术后清醒,呼吸道通畅,吞咽反射良好,即鼓励患者先饮水,再进食,无需等到肠道通气。
Ø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保温,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心脏并发症,以及降低分解代谢的作用。
保持体温
限制液体输入
ØFTS研究表明:在维持生命体征正常的情况下减少液体输入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Ø个体化镇痛、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Ø了解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意义;
Ø引流管:每日评估,尽早拔管;
Ø尿管:掌握适应症,尽早拔管,术后24h内拔
除。
术后早期活动
ØFTS强调在充分地止痛,尽量不使用引流管的前提下,鼓励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
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患者
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
FTS具体实施方案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Ø现病史
Ø既往史
Ø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
个性化宣教及康复指导:
Ø口头及书面告知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事宜
Ø指导功能锻炼(踝泵功能锻炼、股四头肌收缩)、俯卧位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等。
Ø对于所有入院患者运用
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对于有疼痛的患者,积极 控制患者的疼痛,以睡眠 时无痛、静止时无痛、活 动时无痛为疼痛管理目标,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血液管理
Ø要求责任护士关注患者查血结果,术前即重视治疗原发疾病及贫血,必要时请营养师会诊进行营养指导及均衡膳食Ø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治愈过程,告知患者成功案例,强化家庭支持系统
心理护理(个性化)
术前30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Ø患者返回病房后,积极采取保暖措施,纠正患者
术后低体温状态,对患者输注的液体使用加温器进
行加温(35~37℃),监测患者体温,维持在37℃左右。
饮食管理
Ø全麻术后清醒,呼吸道通畅,吞咽反射良好,即鼓励患者先饮水,再进食。
对于营养差的患者,及时请营养师进行会诊。
Ø术后有效镇痛: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法,将静脉用药、肌注用药及口服止痛药相结合以缓解患者不适。
(镇痛泵+静滴+肌注)
疼痛管理
Ø患者麻醉清醒后:踝泵功能锻炼、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Ø遵医嘱尽早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Ø待引流管拔除后遵医嘱尽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
Ø督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Ø遵医嘱监测患者D-二聚体
Ø指导患者多饮水、清淡饮食,控制血糖
Ø遵医嘱使用气压泵治疗。
Ø留置导尿管:妨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增加了尿路逆行感染的风险,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因此要求掌握适应症,尽早拔管,尽量使得留置尿管的时间不超过24h
Ø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的颜色、性质、量,
以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每日评估,尽早拔管。
Ø能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状态,降低机体应激;Ø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Ø减少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