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鹅》课文导读

《白鹅》课文导读

《白鹅》课文导读
㈠作家作品
丰子恺先生(1898—1975)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我国美育教育的先驱者。

㈡要点提示
1、字词积累
⑴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盛馔( ) 猥鄙( ) 篓子( ) 叫嚣( )
引吭( ) 冥顽( ) 愚蠢 ( ) 窥伺( )
⑵在下面空白处根据所给的拼音填上恰当的字
1.左(gù)______右盼
2.刁奸(wěi)______鄙
3.(yáo)_______头摆尾
4.(suǒ)_________碎而愉快
5.(lì)______声呵斥
6.小心(yì yì)_______
7.丝毫不(gǒu)______
8.不(shèng)_________其烦
⑶解释下列词语。

三眼一板
空空如也
蹑手蹑脚
不胜其烦
左顾右盼
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的当儿,狗就()(敏捷飞快飞奔)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②赖有这一只白鹅,()(装饰点缀装扮)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③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嚷叫喊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2、脉络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白鹅的来历和“我”对它的初步印象——“性格傲慢”。

第二部分(2-4段)作者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傲慢”之气。

第三部分(第5段)作者写白鹅对“我”一家人所做的贡献。

3、主题思想
课文是作者对重庆郊外居住时收养的一只白鹅的回忆。

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白鹅与众不同“傲慢性格”做了生动的描绘;二是叙述了白鹅对“我”一家所做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4、写作特点
(1)、在对比中突出白鹅的特点。

第一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实白鹅的高头正是其性格“高傲”的象征。

较之于刁奸猥鄙的狼、狐、狗,以及冥玩愚蠢的猪、龟,鹅的“高傲”自然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

第二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

与鸭对比,突出白鹅叫声的“严肃庄重”;与狗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厉”。

第三段中,作者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与鸭比较,突出白鹅的从容不迫。

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

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非但不让,甚至还会伸出颈来咬你一口,简直是傲慢到狂妄的程度。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显明的个性。

(2)、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课文文字浅显,语言朴实。

作者笔下的白鹅,虽有些可爱,但很可爱。

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5、重点探究
(1)、作者及家人为什么喜爱白鹅?
一是因为它那高傲的性格。

二是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

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

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对文章结尾两句话的理解。

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

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

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住在郊外荒村简陋的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到一种“岑寂”的苦闷。

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慰我岑寂”的朋友怀着一种感激和留恋之情。

(3)体会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情趣。

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②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