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安全方案

模板安全方案

模板安全方案一、编制依据XXXA2区XX楼依据下列文件资料编制而成:1、工程施工图纸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30-200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天元集团总公司《模板工程管理规定》7、各级政府行政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总公司匠安全生产文件。

二、工程概况XX2区XX楼工程位于聚才路与临西九路交汇处,建筑面积23000m2,框架结构主体三层,内墙采用混合砂浆抹灰。

根据工程特点和编制依据,本工程柱模板采用定型大钢模板或木胶合板施工,基础模板采用组合式钢模,梁底模板采用木模,侧模采用多层板,现浇板模板采用木胶合板,支撑采用木楞满铺和满堂钢管脚手架。

模板与支撑检查(一)模板1)材料要求(1)模板○1、木模:木模及支撑系统不得选用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容易变形的木材。

木模用于底模时厚度为40mm-50mm,用于加固用的木楞必须刨平刨直,尺寸一致木楞的截面尺寸为50×100mm。

○2、组合式钢模板采用的钢模板表面平整,板面洁净,尺寸规格为一类钢模板。

连接件、拉结片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无变形翘曲,缺边掉楞等缺陷。

○3、胶合板:胶合板采用表面施加热压薄膜的“十三层”胶合板,强度符合要求,表面光滑洁净,无变形。

胶合板使用在板面部位用在梁底及梁侧面。

④定型模板要求表面平整、洁净,尺寸规格、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支撑○1、钢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表面光滑平直,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等缺陷,表面涂2遍防锈漆。

○2、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材质符合规定,不得有裂缝变形。

○3选用的隔离剂应具有以下特点:a、可用于金属模板,并有除锈、防锈性能,又可用于木模,可渗入木模一定深度,并提高木材防腐性能。

b、拆模后不影响砼表面的粘结力,有利于提高抹灰质量。

c、耐雨水冲刷可用于雨季施工,砼强度达到 1.2N/mm 2后拆模,即不会发生隔离剂粘模现象。

2)模板支设(1)梁、板模板:○1、本工程梁底模采用50mm厚红松及木胶合板制作,梁柱板的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或木楞。

梁侧模采用红松木方和胶合板制作;侧模胶合板厚为1.5cm,立档采用50×100木方,间距600mm设置,横档采用50×100木方,间距200mm设置。

模板采用1.2cm胶合板,严格按照房间尺寸配模到位,不留拼缝条,板下采用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撑,板下设与开间通长的50×100的方木楞。

立杆纵模距为1.00米,第一步大横杆距地面高度为1.8米,其余为1.00米,板下小横杆净距为0.20米,并同柱支撑连成整体,每隔6.00米设一道剪刀撑。

如下图所示:模板支架剪刀撑图示图27图28卡固定牢固,梁侧模包住底模侧模在梁底部位采用镰刀卡进行加固,在梁顶部和梁高超过600的梁中部位置设置Ø16螺栓间距为600mm对拉螺栓,梁上预埋Ø30镀锌管作为螺栓孔。

○3、梁底模板当梁跨度超过4m时必须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但不得大于20mm。

如跨度较大,侧模均配成长3-4m的单面侧模板,然后吊装就位,配模要一次到位,不留设补条,以保证砼质量,拼缝全部用5cm 宽的胶带粘贴,以防漏浆。

○4、梁模板拼装进行检查校验合格后,在梁侧模顶部横向设置Ø48钢管,同与侧模长方向垂直的斜撑连接,防止纵向位移,斜撑间距为600mm。

○5、梁底采用一排支撑,采用Ø48钢管,纵向间距为600mm,梁底设置小横杆600mm间距设置,靠近模板端部的横杆距端部距离为100mm,梁支撑立杆与小横杆采用双扣件,防止横杆下滑。

支撑立杆下铺设100×100×50mm的方木垫板;每架梁底支撑间纵横向不得少于2处斜杆或剪刀撑,同时应与板支撑系统连成一个整体。

○6、梁口与柱头模板的拼接处必须严密。

○7、梁、板模板均在反面用红漆注明结构部位,以便于模板拆除后能够按尺寸要求分类堆放,且下次使用方便。

⑧弧形梁侧模采用胶合板,用对接螺栓加固一米一个,靠梁中内置φ10PVC 管套φ8的圆钢端部用丝紧牢。

(2)柱模板:(1)、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或胶合板。

柱模支设前根据弹好的边线就位,并做好距柱边线200mm的控制线。

如图所示:(3)、模板拼缝处贴10mm宽双面胶条,防止漏浆。

(4)、柱模拼装校正轴线合格后,进行加固,加固时校正柱垂直度和截面尺寸、直至符合要求。

柱的加固及校正采用满堂脚手架和可调式顶撑。

为防止柱底部位移,在现浇面浇筑时,在柱周围12cm处予埋Ø20钢筋头,插入砼中100mm,外露50mm,支设柱模时在柱模和钢筋之间契入木塞加固。

(5)、配置柱模时,柱模与梁柱接头模板二次配成,配设梁柱接头时,应保证接头美观。

(6)、柱的支撑和校正采用满堂脚手架,脚手架间每隔6m设剪刀撑一道,以确保立杆稳定性。

(8)、柱模支设完毕后,用生石膏粉封堵柱边孔隙及柱底,防止漏浆。

(3)楼梯模板:楼梯模板采用木模制作,先安装休息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帮侧模和踏步模板。

楼梯段模板组装情况见下图所示。

(4)构造柱支模:根据弹好的构造柱轴线(或控制线),采用钢模配用穿墙螺栓,槽钢加固,槽钢间距500-700,砖墙砌筑时每500-700留出穿墙孔洞(留一顶砖)第一个穿墙洞留设在离楼层现浇面200mm以内,以穿墙加固构造柱底根模板。

柱模与砖墙接触处和组配模间隙均塞堵海棉条,以防砼漏浆,“T ”“+”墙处构造柱配阴角模(钢模或木模)加固支设,如图22所示。

3)模板计算①梁设计计算:矩形梁跨度为8m,截面尺寸为240×700mm,离楼地面高度为3.4m,模板底部小横杆间距为600mm,侧模板立档间距为600mm,在模板底部采用镰刀卡加固,间距为600mm,梁底采用板厚为50mm的红松,。

底模计算:(1)抗弯强度验算:底模板自重:1.2×5×0.25×0.05×0.24=0.072kN/m砼荷重:1.2×24×0.24×0.70=4.839kN/m钢筋荷重:1.2×1.0×0.70×0.24=0.202kN/m振捣砼荷载:0荷载共计:q=0.072+4.839+0.202+0.98=6.093kN/m设计荷载值乘以 =0.9的折减系数所以,q=0.9×6.09=5.484kN/m(2)、验算底模抗弯承载力查静力计算表:2Mmax=-0.121q12=-0.121×0.484×0.6=-0.239kN/mMmax/Wn≤k·fmMmax/Wn =/39.250240610239.026N =⨯⨯⨯mm 2<1.3×3 =16.9N/mm 2满足要求 (3)、抗剪强度验算Vmax =0.62q1=0.62×6.093×0.6=2.267kNbh V nax 2max 3=τ=50240210267.233⨯⨯⨯⨯=0.283N/mm 2k ·fv =1.3×1.4=1.82N/mm 2 >0.269N/mm 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q1=5×0.05×0.24+1.0×0.24×0.70+25×0.70×0.24 =4.428kN/mwA =0.967× q1L4/100EI=0.967×4.428×6004/100×9×103×1/12×240×503 =0.247mm 允许挠度为L/240=700/240=2.92mm>0.247mm满足要求。

5)、侧模板计算 (1)、侧压力计算 F =0.22γt 21ββV 0.5 F =24H各参数取值如下:γ=24N/m 3V =3m/ht =3hH =0.8m 1β=12β=1F =0.22×3×1×1×24×v 0 5=27.43N/m 2 F =24×H =24×0.7 =16.8kN/m 2取二式中的较小值:F =16.8kN/m 2总侧压力q1=1.2×16.8+1.4×4=25.76kN/m 2侧模厚取平均值:(12+25)/2=31mm化为线荷载:q =0.9×0.6×25.76=13.91kN/m(2)、验算抗弯强度 Mmax =-0.121qL 2=-0.121×13.91×0.62 =-0.61kN/mMmax/Wh =0.61×102×6/600×312=1.96N/m 2K ·fm =1.3×13=16.9N/mm 2 >1.96N/mm 2满足要求。

(3)、验算抗剪强度Vmax =0.62qL =0.62×13.91×0.6 =5.174kNτmax =3V/2bh=31700210174.533⨯⨯⨯⨯=0.357N/mm 2K ·fm =1.3×1.4=1.82N/mm 2 >0.357N/mm 2满足要求 (4)、验算挠度 q1=0.6×(18+4)=13.2kN/mwA=0.967×qL4/100EI=1.48mm[W]=700/240=2.91>1.48mm满足要求6)、小横杆强度计算单根钢管截面面积A0=489mm2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L0=1200mmN/A=8.31×0.6×103/489=10.2N/mm 2<f=205N/mm2符合要求。

7)、立杆稳定性验算Ф48×3.5钢管回转半径I=15.78=L0/I=800/15.78=51压杆稳定系数Ф=0.564N/ФA0=8.31×0.6×1000/2×0.564×489=9.0N/mm 2<f=205N/mm2满足要求。

8)、对拉螺栓的计算对拉螺栓采用Ф16钢筋制作而成。

2An=96mm2ft=170N/mmNk=An×ft=96×170=16.3kN侧压力F=22.5×0.6×0.75=10.13kN<N=16.3kN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