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模拟考试试卷[1]答案暨南大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注:(1)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把所选答案的代码(如A等)填入题中或题后的括号内。
1.共用品国家观主张国家必须提供市场本身不能生产的共用品,纯共用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 C )的物品或服务。
A 竞争性B 排他性C 非竞争性D 利益可分割性2.政府提供共用品必然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这些耗费的经济资源构成了共用品的成本,而补偿共用品成本最好的方式是( B )。
A 发行公债B 征收税款C 发行货币D 个人集资3.税收的经济效率要求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
衡量上述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的指标是( B )。
A 税收负担B 税收超额负担C 税收收入D 利润的减少4.下列税种中,对劳动供给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是( B )。
A 消费税B 个人所得税C 增值税D 企业所得税5.“按支付能力纳税”是衡量税收公平的重要原则。
下列衡量“支付能力”可操作的比较恰当的标准是( C )。
A 支出B 总收入C 净收入 D财富6.“内在灵活性”在税制和税收政策方面的表现是( A )。
A 税收收入自动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B 税收收入不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C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调整税率D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扩大征税范围7.税式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税收制度中基准条款与( B )的偏离来发挥作用的。
A 一般条款B 特殊条款C 纳税期限D 纳税地点8.税收负担转嫁是纳税人名义上缴纳了税款,实际上通过各种途径把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在下列税收负担转嫁方式中,基本的转嫁方式是向前转嫁和( C )。
A 税收资本化B 消转C 向后转嫁D 混合转嫁9.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衡量我国宏观税收负担比较恰当的指标是( C )。
A 税收收入/GDPB 财政收入/GDPC 政府收入/GDPD 预算收入/GDP10.根据宏观经济均衡模型,我们可以推导出均衡的宏观税率计算公式以及包含宏观税率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净出口函数。
根据上述函数和公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宏观税率会导致( C )的增长。
A 消费B 投资C 净出口D 国民收入二、判断改错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注:(1)把“√”或“×”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分)(2)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
要求在题干中把错误的部分用下划线标示出来,然后在“改正:”后只写出需要改正部分的正确答案。
(2分)1.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规定价格是政府从事的一种微观经济活动类型,它是(×)指政府通过立法以调节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产权制度的一种微观经济活动。
改正:管制2.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改正:私有制和国家,或者国家3.税收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税率的高低,而税收替代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平均税率的大小。
(×)改正:平均税率边际税率4.马斯格雷夫的“税收恶意”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税或提高税率,纳税人通过减少工作等手段,作为对政府的报复或作为对减税主张的支援。
(√)改正:5.根据比例均等牺牲理论,不同的纳税人因纳税牺牲的效用量与其纳税前的总效用量之比应当相等,当纳税人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时,应采用比例税率来征税。
(×)改正:累进税率6.作为稳定经济的政策工具,各种税具有不同的优点。
一般来说,税基越宽、收入越多的税种对经济稳定起到的作用也越大。
(√)改正:7.税制结构发展的新趋势是,由目前的所得税或商品税为单一主体的税制结构向所得税与商品税大体相当的双主体的税制结构转变。
(√)改正:8.社会保险税是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为目的,对纳税人的一部分工资、薪金所得课征的一种税收,也称为工资税。
它是按照“纳税能力原则”设计的税种。
(×)改正:受益原则9.根据税收负担转嫁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求弹性的相对大小决定税收负担的分配比例。
(√)改正:10.根据拉弗曲线理论,在任何经济形势下,处于“税收禁区”的高税率都是不可取的。
(×)改正: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实行高税率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这也是拉弗曲线理论的缺陷之一。
或者根据拉弗曲线理论,在正常(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处于“税收禁区”的高税率都是不可取的。
三、解释名词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财政拖累:随着一段时间内名义收入的提高,通过累进税制而取得的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增大,即宏观税负将加重,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2.债务困惑:债务融资在税收待遇上优于增股融资,但企业仍然主要依靠增股融资,这种情况称为债务困惑。
3.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4.负所得税:负所得税是一项对那些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人们提供自动支付的建议,即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生活保障数值的大小。
四、分析说明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在正常的情况下,若对某种商品征收单位税收5元(即每单位商品缴纳5元的税款),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即每单位商品的平均收益)上升的幅度会小于5元。
请问在什么情况下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正好上升5元?请作出图形并说明原因。
+5 答:要点:需求弹性为零时上升5元(2分)。
如图所示,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 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时,政府征收单位S税收5元,市场价格会由P 1上升到P 2 既P 2=P 1+5。
因为需求价格弹性为零, 需求量不因价格的改变而改变,消费者 1承担全部税款。
(4分)2.征收商品税或提高商品税税率,也会对工作努力程度产生影响。
请举出若干例子加以说明。
答:要点增加闲暇期间消费的物品和服务征税,会减少人们离开工作的刺激,即激励人们更多地工作。
这些物品和服务包括体育活动如网球、足球等,“闲暇物品”:旅游、野营设备、酒类、酒吧、音乐茶座服务等。
(3分)减少对促进工作的物品或服务的征税可以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工作,这些物品和服务包括交通工具等。
(3分)允许学生自由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酌情给分3.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发布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个人年度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必须自行办理纳税申报。
”你认为这项规定能有效执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答:要点不能(2分)。
因为个人财产管理制度、申报制度等没有建立或完善起来,很难掌握个人年所得的数据。
其次,银行、工商、税务等信息不能有效共享,进一步降低了掌握纳税人信息的全面性或完备性。
再次,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
第四,税务管理的“成本—效益”关系以及管理公平性、覆盖面等因素限制。
(4分)允许学生自由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酌情给分4.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是机会不公,而税收调控收入分配追求的是结果公平。
你认为仅仅依靠税收手段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吗?作出判断,并给出恰当的理由。
答:要点不能(2分)税制本身设计很难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税务管理也很难保证管理公平税收制度难以消除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机会不公税式支出只是减少了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对低收入者的援助有限(4分)允许学生自由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酌情给分五、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18分,共18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日趋严重。
作为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生态税收具有自身的优越性,此外政府也可以采用管制、污染权拍卖、财政补贴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请结合所学理论回答下列问题:(1)征收生态税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比较上述各种手段的优劣。
答:要点(1)外部性理论:让外部性制造者承担外部性成本,特别是负外部性的制造者承担负外部性的治理成本。
由此,政府征收相当于外部治理成本的税款,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3分)公共物品理论: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市场失灵的领域之一,需要政府利用诸如生态税收等手段加以矫正。
(3分)(2)1.生态税与直接管制(2分)课征生态税可使污染者自由选择低廉且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以减少排污量。
直接管制却有可能因未经详细调研而指定了有损效率的防治污染的方法。
征收生态税可以通过污染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污染者长期研究与开发治污新方法、新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直接管制却不存在这种激励效果。
2.生态税与发售污染权(2分)由于污染权可以转让,刺激了某些企业购买大量的污染权,形成垄断市场。
其他企业要从事生产,必须首先向其购买污染权,造成污染权即为生产权的现象,这显然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相比之下,在征收生态税的场合,企业每年定期支付一笔税款即可从事生产。
同时,由于被使用的污染权数量低于可转让的污染权数量,可能出现资源错误配置现象。
此外,污染权交易要依靠产权市场的完善,否则很难发挥作用。
3.生态税与补贴政策(2分)在补贴政策之下,个别企业可能会减少产量及排污量,而整个行业的总排污量却又可能增加。
相比之下,征收生态税后,产生污染的产品的价格大多要上涨,使得市场需求量减少,抑制了污染性的生产活动。
允许学生自由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酌情给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