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革命英雄的故事》读后感

《革命英雄的故事》读后感

《革命英雄的故事》读后感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周柯如
指导教师:李庆彬
没有土壤,泰山就不能形成;没有溪流,江海就不能变深;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牺牲,就不会有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我读完《革命英雄的故事》后的体会。

革命英雄有许许多多,他们舍己救人保卫祖国;就连15岁的刘胡兰、9岁的宋振中、13岁的王二小……都愿付出生命而保护祖国和老百姓们。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胡兰的故事》了:
刘胡兰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有强烈的革命精神。

10
岁时参加了儿童团,被选为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运送武器弹药、侦察敌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胡兰更是不断地给革命队伍送粮食,年仅14岁的刘胡兰因此被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

然而,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审讯中,敌人千方百计诱使其供出同志,甚至许诺给她一块土地。

她回答:“不知道,给我个金人也不要!”敌连长狂叫:“把这些人(群众)全扫光。

”她斩钉截铁地喊道:“不许残害群众!”她从容不迫地走近铡刀,英勇就义,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她的镇定感动了所有的同胞,也赢得了毛主席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中更尊重刘胡兰了,我还懂得了现在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坚决不去做虚度光阴的事。

在中国,像刘胡兰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你看,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

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争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