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织学1

针织学1

1. 垫纱工艺参数 2.正确垫纱角的选择
tanα=b/m=b/(Tn) tanβ=h/m=h/(Tn) T-针距(mm) n-从导纱器至脱圈
点之间的针距数
56
(三)弯纱过程纱线张力分析
弯纱过程纱线张力
57
五、沉降片双向(相对)运动
(一)双向运动形式
直动式
摆动式
斜向式
58
(二)成圈过程
59
下来
50
二、成圈过程
51
第三节 多三角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普通沉降片结构
52
二、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53
三、成圈过程
54
四、成圈工艺分析
(一)退圈:
1. 退圈动程: H=L+X+a-b-f
2.退圈空程:
h=btgδ ; tgδ=0.5μφ/sin(φ/2)
55
(二)垫纱
33
第二节 络纱的目的和要求
一、络纱目的
1.绞纱要打成筒子 2.卷装要满足要求 3.消除纱线残疵 4.对纱线进行辅助处理,
如上油、过蜡、加抗静电油剂等。
34
二、络纱要求
1.络纱张力均匀适度; 2.卷装要便于储存和运输; 3.保持纱线原有特性; 4.尽可能加大卷装容量; 5.卷装要便于退绕。
35
第三节 卷装形式和卷绕
43
二、罗纹组织
(一)定义:
罗纹组织(rib stitch)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组 合相间配置而成的双面纬编基本组织。
44
(二)特征:
每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在自由状态下,正面线圈纵行遮盖 部分反面线圈纵行。
(三)命名:
按正反面线圈纵行的配置比例,用数字1+1、2+2、5+3等表示。
(四)性质:
1. 弹性; 3. 脱散性; 5. 歪斜性
2. 延伸性; 4. 卷边性;
45
三、双罗纹组织
(一)定义:
双罗纹组织(interlock stitch)由两个罗纹组织彼此复合而成的双 面纬编组织,在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配置了另一个罗纹组 织的线圈纵行。
46
(二)性质: 延伸性与弹性小于罗纹组织 只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不脱散 纵向不易脱散 不卷边,不歪斜 厚实、保暖性好
5
2、经编和纬编
针织可分为两大类:经编和纬编 纬编:纱线沿纬向喂入织针进行编织形
成织物。 经编:纱线沿经向喂入织针进行编织形
成织物。
6
二、针织的起源与发展
1.针织的起源
手工编织:迄今发现最早的手工针织品距今约 2200多年
机器针织:起源于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发明 了第一台针织机
Q 0.0004ITPA PB (g/m2 ) 1W
这里,Q为单位面积干燥重量;l为线圈长度(mm); T为纱线细度 (tex)、 PA、 PB分别为横、纵向密度; W为针织物的回潮率。
22
厚度:针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细度 等因素,一般可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
脱散性 :当针织物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后,线圈与线圈 的分离现象。
42
2. 卷边性 针织物具有明显的卷边性。 宽度方向向反面卷,长度方向向正面卷
3. 脱散性 横向脱散:纱线没有断裂,线圈从整个横列中脱散出来。顺逆 编织方向都脱散; 纵向脱散:纱线断裂,线圈沿纵行从断裂纱线处顺序脱散 。
4. 延伸性 特点:横向较纵向易变性;横向变性大于纵向。 方式:线圈内弯曲的纱线发生变化 ;线圈内纱线的定向发生变 化
3.77
3.69
3.92
4.18
11
2000年—2005年 规模以上针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
亿元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工业总产值 销售收入
12
2000年—2005年 规模以上针织企业利润总额
亿元
的纱线进行编织
三种针外形与尺寸比较
64
第五节 罗纹机和双罗纹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三)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60
(四)沉降片双向运动的优点
1、成圈动程减小 2、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减少 3、机件磨损小,寿命提高
双向运动沉降片与普通沉降片弯纱比较
61
第四节 复合针圆纬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一、成圈机件 及其配置
62
二、成圈过程
63
三、复合针圆纬机的特点
1.织针动成短 2.提高了织物质量 3.飞花尘屑减少 4.可采用低质量
15
服用产品开发的手段
采用新原料
天然纤维:如:彩棉、罗布麻等 再生纤维:如:竹纤维、牛奶纤维 合成纤维:如异性截面纤维、超细纤维、莱

开发新结构
多层结构 绒结构
进行新型整理
16
2、装饰用针织品
家 具 用 品 床上用品
窗 上 用 品
17
3、产业用针织品
飞机机翼
人造血管
包装网
无结
渔网
39
第三章 圆纬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知识点
了解纬编基本组织(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 双罗纹组织和双反面组织)的种类;
理解各种组织的结构及其性质; 掌握这些基本组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掌
握台车、多三角机、罗纹机和双罗纹机的成圈 工艺及其工艺分析; 了解双反面机的成圈原理。
40
第一节 纬编基本组织及其性质
25
二、机号
机号(gauge) :是用针床上25.4毫米(1英寸)长度 内所具有的针数来表示,它与针距的关系为:
E 25.4 t
式中,E为机号,t为针距。
26
第四节 针织物的形成
一、成圈机件
(一)织针
(1)钩针
(2)舌针
(3)复合针
27
(二)沉降片
1.用薄钢片制成,与针相间配置 2.作用于沉降弧,协助织针退圈、弯纱成圈和牵拉
针织学
1
第一篇 针织工艺与设备
2
第一章 针织概述
知识点
针织、线圈和针织物的概念与基本术语 针织物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标 针织机、织针结构与分类 机号概念
3
第一节 针织及其发展
4
一、针织(knitting)
1.什么是针织 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并将其相
互串套起来形成织物的一门工艺技术。
49
第二节 台车的成圈工艺与分析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退圈圆盘(大印光):将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 杆上
辅助退圈轮(压线滚姆):将针钩里没有退下来 的旧线圈和纱线退下来
导纱器:将纱线喂入针钩 弯纱轮(面子滚姆):将喂入的纱线弯曲成圈状
并带入针钩里 压针钢板:压在针钩上使针口关闭 套圈轮(小挺):将旧线圈套在封闭的针钩上 成圈轮(脱圈轮、大挺):将旧线圈从针头上脱
一、卷装形式
(1) 圆柱形筒子 (2)圆锥形筒子
(3)三接头圆锥筒子
36
二、卷绕过程分析
1、卷绕速度v
v v12 v22
v1-卷曲速度(牵连速度) v2-导纱速度(绝对速度) 2、卷绕角α α=arctan(v2/v1) α大,纱线在两端不稳定,易松散 α小,纱线在筒子两端易塌边
37
起球。
24
第三节 针织机
一、定义与分类 利用织针把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的机器称为针织机。
结构: 给纱(纬编)或送经(经编)机构、编织机构、针床或梳 栉横移机构(横机或经编机)、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和辅助 装置等。
分类:按工艺类别分为纬编机与经编机;按针床数分为单针床针 织机与双针床针织机;按针床形式分为平型针织机与圆型针织机; 按用针类型分为钩针(bearded needle, spring needle)机、舌针 (latch needle)机和复合针(compound needle)机等。
图0-2 经编线圈结构图
Back
21
二、针织物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标
线圈长度:组成一只线圈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作为单位。
密度 :横密是沿线圈横列方向,以50毫米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
纵密为沿线圈纵行方向,以50毫米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
未充满系数
: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即:
l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 :用每平方米干燥针织物的重量克f来表示,即:
(三)导纱器与导纱针
用于将纱线垫放在针上
(四)压板与压片
用于在钩针机上压向针钩,将针口关闭。
28
二、成圈方法
针织法成圈
29
30
编结法成圈
31
第二章 针织用纱与织前准备
知识点
针织用纱的要求 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32
第一节 针织用纱要求
一、用纱种类 二、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以便能够弯纱成圈; (2)捻度均匀且偏低; (3)细度均匀,纱疵少; (4)抗弯刚度低,柔软性好; (5)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
第四节 络纱机主要机构与分类
一、主要机构
1、卷绕机构 2、导纱机构 3、张力装置 4、清纱装置 5、防叠装置 6、辅助装置(如上蜡、加油)
38
二、络纱机种类
1、槽筒式络纱机:形成等厚或球 面圆 锥形筒子,主要用于络长丝; 2、菠萝锭络纱机:形成三截头圆锥形筒子, 主要用于络短纤纱; 3、松式络筒机:将纱线卷绕成较松的筒子, 以便进行筒子染色。
工 业 总 610.29 产值 (亿元)
销售收 入(亿
元)
561.91
利润总 额(亿
元)
16.03
销售利 润率
2.85
(%)
671.19 614.82 18.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