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工艺及工艺流程图

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工艺及工艺流程图

刮板输送(转载)机(不含电气部分)大修工艺一、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工艺作业流程设备初步解体入厂→预检验收→外部清洗→解体分类→零部件清洗鉴定→零部件分类修理、修复→部件组装→总装→试运转、调整→喷漆防腐→验收出厂。

二、刮板输送(转载)机检修标准(一)机头、机尾传动部1.机头、机尾、过渡槽、桥架槽无开焊。

机架两侧的对中板的垂直度允差不得大于2mm。

机架上安装传动装置的定位面、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2.机头架、机尾架与过渡槽的连接要严密,搭接部分无卷边,上下左右交错不得大于3mm,机头架螺栓孔不得变形严重。

3.压链器连接牢固,磨损不得超过6 mm。

超过时,可用电焊或热喷涂方法修复。

4.整体链轮组件、盲轴安装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采用分体链轮结构时,半滚筒、半链轮组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在1~3mm范围内。

5.机头轴、机尾轴转动灵活,不得有卡碰现象。

(二)机械传动装置1.机壳各轴孔尺寸精度、粗糙度、中心距、各孔的形位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2.机壳和联接罩上的螺纹孔、定位孔、台修复后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3.轴承无明显磨损痕迹,游隙符合要求,转动灵活无异响。

4.紧固件无明显塑性变形。

5.各零件无损伤,无明显磨损痕迹、变形。

6.密封件和有机软管全部更新。

7.组装时各零部件要认真清洗,不得有锈斑,机壳内不得有任何污杂物。

8.各传动部安装、调整后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9.减速器按规定注入润滑油。

液力耦合器作耐压试验并注入规定品种和体积的介质。

10.制动盘、联轴器、耦合器动平衡试验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11.减速器、链轮组件无渗漏现象。

冷却、润滑装置齐全、完好,无渗漏现象。

12.安装完毕,人力试转无卡阻现象。

(三)链轮、舌板、分链器1.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磨损,链轮承托水平圆环链的平面的最大磨损:节距≤22mm时,不得超过5mm;节距≥22mm时,不得超过6mm(可用水平圆环链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

2.链轮不得有轴向窜动。

双边链链轮与机架两侧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mm。

3.护板、分链器无变形,运转时无卡碰现象。

舌板不得有裂纹,最大磨损不得超过原厚度的20%。

4.联轴器的弹性元件、剪切销的材质与尺寸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5.防护罩无裂纹,无变形,连接牢靠。

(四)机身1.刮板、链条1)刮板弯曲变形不得大于5mm。

中双链、中单链刮板长度磨损不得大于10mm。

2)圆环链伸长变形不得超过设计长度2%。

链环直径磨损不得大于1—2mm。

3)组装旧链条时,应把磨损程度相同的链条组装在一起,以保证链条的长度一致。

4)刮板和链条连接用的螺栓、螺母必须型号、规格一致。

2.溜槽1)溜槽平面变形不得大于4mm。

2)焊缝不得开焊,中板和底板磨损不得大于设计厚度的30%(局部不超过50%)。

3)溜槽和过渡槽的连接,上下错口不得超过2mm,左右错口不得超过4mm。

4)溜槽搭接部分无卷边。

5)溜槽连接件不得开焊、断裂。

连接孔磨损不大于原设计的10%。

6)溜槽槽帮上下边缘宽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溜槽的封底板不得有明显变形。

8)开天窗槽的插板无明显变形,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销排(齿轨)座无明显变形和破损。

9)特殊槽(变线槽、抬高槽、连接槽)无明显变形,过渡顺畅。

(五)机身的附件1.铲煤板(滑道)无开焊和明显变形,刃口无卷边。

2.导向管沿轴向弯曲变形不得大于4mm,磨损不得大于原导向管直径的20%。

3.挡煤板无开焊,无明显变形。

电缆槽无开焊,其变形量不得超过原槽宽的±5%,局部不出现棱角和弯曲。

4.销排(齿轨)磨损不得大于5mm。

5.电缆槽夹板无明显变形。

三、主要检修内容为:1.对刮板输送(转载)机机头架、传动装置、链轮组件、拨链器、紧链器、舌板组件、液力偶和器、机尾部件等进行全面分解、清洗、检查、修理或更换;2.对机头、机尾、过渡段、中部槽、开天窗中部槽等槽体的中板、底板、槽帮钢进行耐磨强化;3.对大修检查合格的刮板输送(转载)机除锈、喷漆;4.做好检修试验记录。

四、检修工艺流程图见附表五、各主要检修工序工艺规程(一)冲洗刮板输送(转载)机1.刮板输送(转载)机进入厂房,打扫刮板输送(转载)机上的浮矸、浮煤等,以减少冲洗工作量;2.用叉车或天车将刮板输送(转载)机分段吊至冲洗室,用高压水(压力达到30MPA)冲洗刮板输送(转载)机上的矸石、煤尘以及其它杂物等;3.清理地上的煤泥,并冲洗干净。

(二)刮板输送(转载)机解体1.机头传动部拆卸1)用行车、钢丝绳将机头传动部吊至工作场地;2)将钢丝绳穿入电机吊耳,行车缓缓起吊将其绷紧,拆卸螺栓,将抽出电机;3)用钢丝绳将联接罩绑住,行车缓缓起吊将其绷紧,拆卸螺栓,取下联接罩;4)用行车、钢丝绳将液力偶合器缓缓起吊将其绷紧,抽出液力偶合器,与减速器脱开;5)用行车、钢丝绳将减速器缓缓起吊将其绷紧,用套筒扳手将拆卸,抽出减速器,与链轮轴组脱开;6)用套筒扳手拆卸舌板与机头架的紧固连接螺栓,取下舌板,再取出拨链器;7)用套筒扳手拆卸联接垫架与机头架的连接螺栓,取下联接垫架;8)用套筒扳手拆卸护罩与机头架的连接螺栓,取下护罩和配重块;9)用套筒扳手拆卸压块与机头架的紧固连接螺栓,取下压块,行车、钢丝绳将链轮轴组,缓缓起吊将其绷紧,从机头架的槽孔取出;10)将所有拆卸的零部件分类存放,待拆解检测。

2.机尾传动部拆卸1)行车、钢丝绳将机尾传动部吊至工作场地;2)用套筒扳手将盖板、回煤罩的紧固螺栓拆卸;3)用套筒扳手将盖板、回煤罩的紧固螺栓拆卸;4)将所有拆卸的零部件分类存放,待拆解检测。

3.链轮轴组拆解1)拆卸螺栓,将盖与轴承座分离;2)钳子夹断堵盖螺栓的铁丝,梅花扳手拆卸堵盖螺栓,卸下堵盖;3)用液压千斤顶、退卸套专用工具将推卸套取出;4)取出轴承座,卸下浮封环,分别取出滚筒、距离套;5)用铜棒、圆头锤将轴承取出,与轴承座脱离,将缩紧螺母卸下;6)拆卸透盖的螺栓将其卸出;7)用液压千斤顶、退卸套专用工具将推卸套取出;8)取出轴承座,卸下浮封环,分别取出滚筒、距离套;9)用钢丝绳将链轮体和轴吊起花键轴头朝上竖立,用垫块、八角锤敲击链轮体,使轴与链轮体脱离;10)用梅花扳手拆卸键条的的螺栓,取出平键;11)将所有拆卸的零件分类存放,待清洗检测。

4.液力偶合器拆解1)用梅花扳手拆卸半弹性联轴器与后辅助室壳紧固连接螺栓,取出半弹性联轴器;2)用活动扳手拆卸密封盖与后辅助室壳连接螺栓,取出密封盖;3)用梅花扳手拆卸后辅助室壳与泵轮连接螺栓,取出辅助室壳体;4)用梅花扳手拆卸泵轮与外壳紧固连接螺栓,取出外壳;5)用铜棒、圆头锤取出轴承,将蜗轮取下;6)将所有拆卸的零件分类存放,待清洗检测。

5.紧链器拆解1)取出夹板与轴套连接的销轴,将丝杠组件整体取下;2)拆卸端盖的螺栓,取下端盖;3)拆卸夹板与钳臂的连接件,取下夹板;4)拆卸压板与轴的紧固螺栓,取下闸盘;5)拆卸制动盘与联接座的连接螺栓,将联接座取下;6)拆卸制动盘与减速器轴端联接筒的紧固螺栓,取下制动盘;7)拆卸丝杠组件手轮螺栓,取下手轮;将压紧螺母卸出,旋出丝杠;8)将所有拆卸的零件分类存放,待清洗检测。

6.油缸拆解1)用勾形扳手拆卸导向套,与缸体分离;2)将活塞杆整体压出,取出压盘、活塞、导向套及密封件;3)将所有拆卸的零件分类存放,待清洗检测。

(三)轴类零件修复1.轴弯曲变形的修复将轴装在车床或V形铁上,用千分表测量出轴的最大弯曲处并作出标记。

用气焊枪中性火焰在轴的最大弯曲处凸面加热至450℃以上。

操作中应按轴的直径大小选用合适的焊嘴。

用千分表测量校直情况,若未达到预定标准,应在最大弯曲处凸面用压力机或专用工具进行加压校直。

校直时要保持载荷一段时间。

其反向弯曲变形量需大于原有弯曲量的10----15倍,并需在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复查或复校,弯曲变形量过大时应分几次压校。

2.轴径磨损的修复轴颈磨损量小于0.3mm,而其表面又需要具有一定硬度时可采用本工艺。

镀铬层的厚度一般为0.1-----0.3mm并留0.06的磨削余量,以便保证尺寸精度。

当轴颈严重磨损时,采用等离子耐磨堆焊工艺修复,堆焊后机械加工至要求尺寸。

(四)溜槽的修复1.局部配件更换1)溜槽对接处高锰钢端头断裂或严重变形的,直接用气割割下,焊上新的高锰钢端头;2)齿轨座有开裂或严重变形的,直接用气割割下,焊上新的齿轨座;3)侧面连接液压支架的耳板裂开或严重变形的,直接直接用气割割下,焊上新的耳板;4)焊接时采用结506焊条,手工电弧焊。

2.中板、底板耐磨强化耐磨强化通过数控等离子熔覆设备进行,采用高耐磨陶瓷合金粉末进行熔覆。

通过等离子束的高温将自熔性合金粉末与金属基材同时熔化,重新冶金后所形成的合金熔覆层。

中板耐磨层的型式为“八”字形,耐磨层的方向是“八”字形的顶部朝向刮板运动的方向。

底板耐磨层有两种型式。

平行六道耐磨层及“八”字形耐磨层,根据底板磨损条件确定,磨损较严重的,采用“八”字形耐磨层。

对于机头、机尾、过渡槽、凸槽、凹槽等易磨损段,中板和底板的耐磨层熔覆道数应比正常情况下排列更密。

3.中板、底板更换中板、底板因磨损严重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整体更换:大面积厚度低于设计厚度1/2、链道有磨穿、严重变形。

更换时,先划线确定切割范围,将气割小车水平摆放在中板或底板上,调整对准割嘴位置,保证小车轨道平行于切割路线。

点火,缓慢移动小车,沿画定路线切割掉磨损中(底)板。

根据要求,采用16Mn或NM360钢板,按照原设计厚度和换板尺寸切割下料新板,下料同时根据板厚制作适当坡口。

新下料钢板在数控等离子熔覆设备上按标准进行耐磨熔覆。

将熔覆后的钢板焊接在溜槽相应位置。

焊接时应先对角点焊,最后再满焊。

换板时,应分段进行,不可直接切割掉整个长度的中板或底板,以减小焊接变形。

对于换板后变形较大的情况,应采用压力机进行整体校正。

4.槽帮钢耐磨强化在槽帮钢两端四个角易磨损位置,使用手持式等离子熔覆设备进行耐磨熔覆,每道耐磨层的长度为120mm-150mm。

(五)液力偶合器的检修1.将偶合器外壳上的油污、煤泥清洗干净;2.拆卸时,螺栓、螺母和垫圈应做好标记,摆放整齐,防止乱放,组装时仍按原来位置对号入座。

对带有平衡垫片的偶合器一定不要错位;3.所有铆钉、密封件、胶圈检修时全部更换;4.外壳与弹性联轴器传动板连接的螺纹孔损坏时采用焊补修复。

易熔塞处铸铝外壳上的螺纹孔损坏时,允许加钢套或加螺纹钢丝来提高螺纹孔的使用寿命;5.工作轮或外壳出现裂纹,但叶片完好时可采用焊补方法修复。

目前较好的焊补工艺是手工交流氩弧焊。

(六)机头架的修理1.机头架的变形机头架一般均由于颚口左、右侧板变形导致不能使用。

当颚口侧板向内变形,即颚口的尺寸小于原设计尺寸时,采用千斤顶矫直,即将50T的螺旋千斤顶放入颚口内,在千斤顶的底部和上部各放1块垫板;然后使千斤顶稍带一点压力,以便千斤顶水平旋转时不致落到地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