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2011.8.4

浅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2011.8.4

浅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由此可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其言语行为影响学校的全局、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一所学校,只有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校长,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校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校长自身应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良好的道德修养
1、校长应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这就要求校长一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

二是要明确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法规,依法治校。

三是校长一定要顾全大局,既要努力把所在学校办好,又要维护教育的整体利益,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定要将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线来抓。

2、校长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做为校长必须非常注重自身的品质修养,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

校长做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其品质行为往往决定着这所学校风气、师德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1)校长要有事业心。

有事业心的校长,才会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才会把学校的健康和特色发展当作自己的追求目标。

有了事业心,才会有工作动力,就会以校为家,热爱校长岗位,勇于承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
史使命。

(2)校长要率先垂范。

我们常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作为一名校长,应是学生的师长、教职员工的益友,这就对校长在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校长应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就是寓教育于实际行动之中,这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

(3)校长要有容人之量。

当一名合格的校长,器量要大,心胸要宽,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这样才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校长要有爱心。

当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要时刻关心教职工,要敢于并善于为职工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

(5)校长要有坚强的意志。

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校长工作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泛性,方法上的随机性,要挑起学校这副担子,校长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胜挫折、克服困难中,不断积累才华,增长才干。

其次、校长应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
校长做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自身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

其业务素质包括多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

1、校长应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
校长领导学校工作的过程就是制定决策与组织实施的过程,而先进的办学理念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将会引领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先进的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校长的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办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长应具备精湛的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做为一名校长自己应该是一位教学能手、教育专家,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这就要求校长要从行政型的管理走向科研型的管理,
成为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他应该懂得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熟悉各方面的教学工作,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坚持和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教育问题,参与指导开展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教学竞争气氛,让教师在实践中和竞争中增长才干。

这是校长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校长的立身之本。

其次,校长必须具有丰富、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

研究教育科学理论,懂得实施现代基础教育的办学规律及教学规律,并能运用理论进行理性思考,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育得失,不断地研究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趋势和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将改革引向更高层次。

再次,校长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领袖。

应致力于引导别人“如何”思考,如何有效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吸收,如何求证不同的见解。

一个好的校长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学识影响教师和学生,用理想和智慧的魅力感召人、启迪人、凝聚人、领导人。

再次、校长应具备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校长在学校的核心地位要求其必须具备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包括创新的能力、科学的的决策能力、先进的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1、校长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科学在发展,教育在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要有创新意识,敢于跳出旧模式,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以新的面目来承载为社会造就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

校长仅靠自己以前的管理经验显然已经不能奏效。

新时期的校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快速适应和接纳新事物。

研究创新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紧随时代步阀,实施“科研兴校”战略,集思广益,与全体师生集体创新,
使学校在创新中发展。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校长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是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因此,校长就必须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树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办出个性化的学校。

2、校长要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只要有一个好的决策者,就会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

所以校长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

学校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校长要掌握学校的工作规律,具有比较先进的教育思想,自觉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科学知识的学习。

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见多识广,提高对决策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校长的决策源于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压力。

所以发现问题很重要。

发现问题后,就要会分析问题,特别对于非常规的问题,应正确分析其问题的紧迫性,然后解决,决不能只听从一部分教师的意见,从而使工作陷入被动。

要以符合学校实际为决策根据,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以集体的意见作出决策。

其次,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症结和对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所以,校长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把教育科研与行政决策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3、校长要有先进的组织管理能力
首先,校长要有先进的组织能力。

包括工作策划能力、实施计划能力、灵活机智的决断能力等。

校长必须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对全校教职工做好优化组合,使之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领导班子一定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学校工作才能够井然有序,正常运转。

校长要充分发挥团队整体功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组织协调好各种关系,做好教职工、学生的坚强后盾。

其次,校长要具有科学的管理能力。

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靠思想教育,靠规章制度。

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校长和规章制度建设的最佳关系,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都外化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之中。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只要制度建设搞得好,校长就不仅当得好,而且当得不累。

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积极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教职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再次,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制度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落实,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只有制度真正落实了,才能形成良好的机制。

正如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所说:“我并不十分相信教师的觉悟,我只相信制度”,“好的制度坏人难做坏事,坏的制度好人也可以做坏事”。

第四,要注重管理方法。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确保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总之,在新时期一位优秀的校长应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并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掌握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协调好学校各种职能部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管好、办好学校,才会实现创办一所有特色的个性化学校的目标。

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1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