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法律的保护对象
【案号:(2013)惠中法民三初字第243号】2013年11月25日在某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关于原告游X公司诉惠州市建X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的民事案件。
我国创制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护计算机软件权利人的著作权,那么,这些法律法规的保护对象是什么?保护形式有是什么?
(一)基本事实
根据北京市长X公证处的涉案权利公证书的记载,中国台湾宇X 公司是涉案游戏软件的著作权人,原告经其授权,依法取得了该游戏软件在中国大陆地区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发行权等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在内的专有许可使用权,授权期限为2010年6月20日起至2014年6月19日,并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据本案的证据保全《公证书》记载,公证处受理证据保全公证申请后,2010年11月27日18时22分,与原告一同进行了相关公证行为。
被告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公证中所涉游戏并非原告主张权利的作品。
(二)审理过程
根据诉讼当事人意见及庭审中查明的事实,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1、关于本案原告主体是否适格的问题;2、被告是否有侵害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如构成侵害,被告应承担的民事
责任。
1、关于本案原告主体是否适格的问题
原告经授权,依法取得了涉案游戏软件一定的专有许可使用权,并有权以自己名义针对涉案游戏软件的侵权行为提起诉讼。
原告在授权期间享有涉案计算机游戏软件的著作权,有权主张权利,作为本案原告主体适格。
2、被告是否有侵害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被告在经营的网吧计算机上安装涉案的单机游戏软件并供不特定的上网消费者使用,未提交任何证据证明已经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已经构成侵害原告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如构成侵害,被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被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三)专家评议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第一条的规定可知,该条例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中发生的利益关系,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软件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一般,我们称依靠智力成果产生的对应权利叫知识产权,但单纯的智力成果一般并不受法律的保护,品盾打假精英网珠海打假律师黄雪芬认为,智力成果是无形的,是难以衡量计价的精神财富,这也造成其难以被保护的局面。
因此,受法律保护的智力成果要求其能被一
定的客观形式固定下来。
一种计算机软件被开发,意味着软件开发者创造了一定的智力成果;其权利外观一般为著作权,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客观作品表现形式表现为能以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的有形固体被固定下来。
相关法律保护的对象即是上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法律保护一定的权利并非是无限制的,只有被固定了权利外延的权利,才受法律的保护,也才能受法律的保护。
因为,无论投入多大的保护力量,也不可能实现无外延的权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