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的书籍装帧设计

完整的书籍装帧设计


形态演变
• 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 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 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想连成“册”,称为 “简策”。
犊,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 是木牍以片以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缣,为双丝的细绢, 作为地图载体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帛书容易携带和 长期保存,在版式的设计上具有竹简所不能比拟的 更大空间。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书记装帧设计
1
书是什么
2
装 帧 之解
3
形态演变
4
书籍装帧设计
书是什么
书是最古老的文献载 体:它蕴藏了世界各 地的知识、思想和信 念。
书是什么
《新华字典》为我们提 供了如下解释:
1. 成本的著作 2. 信 3. 文件 4. 写字
书是什么
《牛津简明英语词典》提 供了两种书的释义:
形态演变
• 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之后近现 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将装书内页 纸张双面印刷,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 处裁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外三 大边切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
另外有一些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 起直接在书籍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
1.可以携带的手写或印 刷在一些纸张上的论文 2.写在很多纸上的文字 组合
书是什么
《英国大百科全书》则将书定义为:
1. 以公共法行为目的,记录在轻便易携 带的材质上的是当篇幅的手或印刷信息 2. 交流工具
书是什么
在1966年版的《图书大百科》,杰弗瑞·阿沙 尔·格莱斯特则着重情调了图书的支出和内容:
形态演变
• 甲骨
陶器时代发现了甲骨文,有了中国古代初 步的装帧形式。
形态演变
• 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据 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 写或刻写文字了,由于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 多。多为上层社会的用品。
形态演变
第二阶段为简策书时期,是用绳把一片 片竹简编连而成的书。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 简策书,简策书在春秋战国使其得到了发展, 到秦时期简策书盛行,竹简、木牍使用的时 间较长。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旋风装
旋风装是在经摺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旋 风装也叫旋风叶、旋风叶卷子。
旋风装的特点是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 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 阅读。约盛行于唐代。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 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浆糊粘贴 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 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 装”。
装帧内涵
“装帧”的基本涵义包含了定制书籍的 材料与工艺,思想与艺术,表面与内部等因 素的整体及局部,使开本、护封、书脊、环 衬、扉页、正文、插图乃至印刷、装订等方 面的环节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装帧内涵
• 视觉之美——来自书籍设计外在的视觉吸引力 • 触觉之美——来自纸张的肌理质感、轻与重、软 与硬、光滑与柔和和翻阅的手感 • 阅读之美——享受来自知识与智慧之美 • 听觉之美——来自书籍翻阅的声音 • 嗅觉之美——来自油墨与纸张的自然气息
古代书籍的封面封底逐渐有了设计,正文前有 了扉画,文字中间加了插图,办事有了边栏、界行、 书耳、版心、鱼尾、象鼻、白口、黑口、天头、地 脚、行款的概念,装订形式有了书籍设计的结构感, 都诠释着审美递增而逐步趋于完善和精美的书籍设 计。
形态演变
•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是早 期的书籍装帧形式。
装帧价值
实用价值
审美价值
经济价值
•书籍装帧的诞生 与发展始终是把 实用性摆在第一 位的
•现代书籍设计就 是美化、保护、 促销的作用而言, 书籍的外貌起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性也就不 言而喻
信息社会带来了 全•单新击输的入文社字会内容形态, 市••单单场击击输输经入入文文济字字的内内容容导入 与提倡,是书籍 的竞争日益激烈, 书记及时思想意 识的结晶,又具 有商品流通的一 般属性
11.设计扉页目录版权页广告页 书后索引 、校对打样
12.拼版、出片、印刷 13.核对
装帧之解
装帧核心 装帧内涵 装帧价值
装帧核心
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就是 设计,而设计的核心是创意。
清人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作 画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 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创意可以说事设计的灵魂。
书籍的分类与书的构成
书籍的分类:社科类、文艺类、科技类、典 籍类、辞书类
书的构成:精装类、平装类
书籍的分类与书的构成
精装类
平装类
书籍设计的艺术程序
采编: 策划,将文字和信息有责任编辑转交设计环节 设计: 根据编辑部门要求与印刷部门交换意见进行书籍设计 制作: 印刷,装订
设计程序
1.接收资料 2.总体规划 3.录入文字导入图片 4.整体正文版式与插图使用规划 5.设计样页打样 6.与编辑协调 7.送编辑文字校对 8.创意插图与文字 9.调整送编辑处校对图文 10.四封设计打样
2.书籍的开本(书籍尺寸的大小)
以789mm×1092mm规格的纸作为标准规格用纸.所开切的
不同开本的书籍成品净尺寸如下:

12开本245mm×250mm

16开本187mm × 260mm

18开本175mm×254mm

方20开本185mm×207mm

长20开本149mm×260mm

横24开本185mm×175mm
装帧内涵
书籍装帧设计从单项性向多项性发展, 书籍的功能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化:由单 向性知识传递的平面结构向知识的横向、 纵向、多向位的反射式的多元传播结构转 化,总而言之,是书记的整体设计,是一 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 的系统工程。
者表随书 表现着籍 现出历装 出书史帧 书籍文随 籍装明着 装帧的书 帧是发籍 是历展的 文史而产 化的发生 的产展而 结物,产 晶,前生 。后者,
6.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缝 边撞齐、压平。再把折缝对面的级边,粘着千供包背的纸页上,包 上封面,使其成为一整本书。这样的装订方式称为包背装。包背装 实是线装本的前身。
7.线装本 将单面印好的书页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地对折,经配页排好书码后, 朝折缝边撞齐,使书边标记整齐,并切齐打洞、用纸捻串牢,再用线 按不同的格式穿起来,最后在封面上贴以签条,印好书根字(即书 名),成为线装书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精装
精装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护封坚硬,起保护内 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书脊有圆脊和平脊之 分,平脊多采用硬纸板做护封的里衬,圆脊多用 牛皮纸、革等较耐性的材质做书脊里衬。
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 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 杂。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怀旧、仿古书籍
二 书籍设计的基本常识
书籍的组成 :封面、护封、腰封、护页、扉页、内页、 前勒口、后勒口、书脊、封底
1.书籍设计的范围
开本大小的选择,外观(封面,护封,书脊,勒口,封套,腰封,书签) 版式编排(字体,字号,间距,行距,标题,正文,书眉,页码) 插图绘画 印刷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线装
线装书与包背装相比,书籍页面的装帧 方法一样,最大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 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分别贴在封面 和封底上,打孔穿线,装订成册。书籍、锁 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
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 时期,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
形态演变
装帧核心
书籍的创意目标有两个:
其一,用相应的文字与符号把作者的思想内容 表现下来,因数在纸上面;
其二,时将其内容与意念以最典型到位的形式 传达出来,传递给读者。
它是塑造书的“体”与“貌”的设计活动, “体”是为书籍制作其盛纳内容的容器,“貌” 是经内容传达给读者的外表。
装帧内涵
传统意义上,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述史实 和保存知识,其装帧设计的作用是为了美化和 保护书籍。
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 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包背装
包背装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 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 由于全书包裹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包 背装。
包背装处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 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 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
理念:1.书籍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出版者、编辑、设计者、印刷 者、装订者共同的系统化整体工程。 2.包括造型和韵味两方面。 装帧”乃是刊物形式的综合概念,它并不仅仅指封面的设计,而是对 包括刊物的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以及纸张、印刷、材料直 至装订成册等,一切可以构成刊物内外形式或形态要素的总称。
1.处于统计目的的,英国图书行业曾经 公布,图书出版的费用在6英镑以上
2.一些国家将图书定义为至少包含一定 页数的文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0 年发表声明中将图书定义概括为,不包 括封面在内至少在49页以上的非期刊性 出版物。
书籍设计的理念
书籍设计是整体视觉传达活动,
目标是:用文字和符号把作者思想纪录并印刷; 将其传达给其他人。
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朝出 期,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是文字与版式更 加规范化,行列有序。
形态演变
形态演变
• 经摺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得形式上改造而来的,又 称梵夹装、折子装,是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 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可以成为随时展读 的册子,是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 式,也是古代奏折、书简常采用的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