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村落的自查报告

传统村落的自查报告

传统村落的自查报告
XX村传统村落位于XX河东侧,由6个组村民的聚居形成的一条街道,俗称茶马古道上的“XX驿站”。

村落东靠青山,西靠XX 河,村落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建于河谷平坝。

XX站地形独特,小
镇场头小,场尾大,再加上周边河床、地质的相伴,站在后山观看,像个葫芦。

场头有一条直通大云寺庙的缓步坡路,不到百米。

寺庙门前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桢楠树,大树连着路,大路连着XX站
坊头,故此有“金钱吊葫儿”之说。

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修旧如故”的原则,对XX村
民居的兴盛店和中和店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保持了原有的外
部形状以及构造方式,没有破坏XX驿站的整体风貌。

同时鼓励和
支持民居房屋所有权人按相关要求进行整治修缮,但明确要求所
有者不能随意拆毁乡土建筑。

该村落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来满足村民饮用水需求,水源来
自后山的xxx(小地名),个人简历污水采用直排的方式,一般用于农业灌溉、清洗路面等等。

电力引自大田坝乡的照射平变电站
和石龙电站,电力线采用架空敷射的方式,目前能够满足村民的
一般生活用电的需求。

电信线引自XX县电信局。

电信线采用架空
敷设的方式。

能源主要采用电能。

村落内建有垃圾池,垃圾采用
转运方式进行处理。

村内修建了村道、联户路等,交通更加方便,在主干道安装了路灯。

现在正在修建XX大桥,建成后到XX村的交
通更加方便。

XX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XX站,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兴盛店、戏台、兴发店,同时还有很多古井、古桥、古碑等并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如村内的古碑两处,一是晒经寺古碑;二是刻有“茶马古道 XX驿站”的碑文。

村内保存的古井有多处,对曾为饮用水源的古井进行修缮,并清理干净周围杂草;村内仍在使用的石拱桥——平镇桥,已对其进行加固维修。

村落内有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点所危及的人户全部张贴“两卡”,并组织进行应急演练,熟悉逃生路线,在发生灾害的第一时间能够快速逃离危险区,安排专人负责监测隐患点,并要求监测员在雨前、雨中、雨后都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情,及时上报、处理。

建立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XX村XX驿站紧畔XX河下游,依山傍水,登高远望,蔚为壮观。

这一历史遗产将会给人们以及XX旅游事业增光添彩,提供良好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