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疏散
高层火灾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高层综合性建筑层数多,规模大,人员集中,疏散难,功能复杂,设备众多,用电负荷大,配电线路多、可燃物多、火灾负荷大,烟囱效应强,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水平和垂直蔓延途径很多,速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建筑火灾度很快,人员疏散和救助贵重物资转移及火灾扑救相当困难,往往造成极其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自防自救。
火灾事故安全统计资料表明,即使初期灭火失败没能控制火势的发展蔓延,若能有效地组织疏散,将会大大控制火灾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
本文笔者结合美国”9.11”纽约世贸大厦灾难发生以来,NPPA(美国消防协会)搜集到关于高层建筑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一些问题谈几点心得。
一、物主有没有为住户提供在紧急情况下可操作的逃生设备住户是否具备紧急情况下逃生的素质。
美国国家消防安全局对所有的建筑都有强制性命令,社会福利机构、医院、教育署及建筑物物主必须对住户进行安全疏散教育和计划,制定灭火预案,进行疏散演习,疏散指示和疏散路线草图。
高层建筑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和消防电梯安全可靠。
1、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人员,应对其管理的建筑物的火灾潜在危险和风险有充分、明确的认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平面布局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火安全对策--灭火预案,对住户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立足自救,按部就班的实施灭火安全计划,确实做到快速、协调落实初期火灾的扑救夕人员及贵重的物品和危险物品疏散与转移等防灾自救措施,有效稳定和控制受灾人群的情绪和行为,保障灾情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火灾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2、熟悉疏散通道与出口
疏散通道是人员逃生的途径。
疏散通道及出口采用的照明,应有适度的照度,兼有指示及照明用途的灯具宜设置在接近地面的墙上,以便在烟雾条件下提供有效的指示与照明。
疏散通道必须供日常使用,以使用户熟悉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只有这样,在火灾事故发生时,通道才能有效地发挥撤离作用。
3、应对住户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防火安全教育的宗旨是发展或改变人们对火灾的态度和行为。
对临时客户进行防火安全知识学习,学会安全用火,熟知各种避难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服务(工作)人员,除进行以上教育外,还要进行防火安全疏散预案的学习,进行职业道德与修养教育,使他们能够成为值得公众信任,在火灾条件下具有坚定自制力的领导者。
当火灾发生时,能成为群体
的指挥。
4、紧急情况下电梯和现代消防装备的使用
高层建筑在火灾或危急情况下,即使只需通过少量层数,也不能使用普通电梯,因为电梯井会产生”烟囱效应”,如果下行楼梯太长,我们可否在某层或顶部等待救援。
在特别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可在顶楼用直升飞机进行救援和疏散,然而,在许多火灾中,火灾产生的热气会使飞机上下,左右摇晃,不好控制,因此,消防队员也可用云梯车进行营救围困人员,而住户如果被围困在火场中,应设法使自己处于靠近门或其他烟气可外流的区域(即可供呼吸的安全地方),保持耐心,等待营救。
高层紧急救援所需时间较长一些,你应用色彩鲜艳的布条从窗户表明你所处的位置,寸丁开窗户,通常会使空气入内,要随时防止烟气入侵。
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
高层建筑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是人员集中,疏散时间长,烟、火威胁大,烟囱效应强。
1、早期警告(可通过警铃或其他声控传播系统)要符合要求,要有足够数量的安全逃生出口。
住户能通过消防知识选择自己熟悉的逃生路线。
2、烟气扩散及烟气层的下降
人在火灾中的行为是在复杂的迅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由人的生理反应和涉及自然存在状态心理因素所决定的活动。
发生火灾时,受灾人员的行为具明显的共同性,即向光性,盲从性。
向光性是指在黑暗中,尤其是辩不清方向,走投无路时,只要有一丝光亮,人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向光亮处走去。
盲从性是指火灾发生,事件突变,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往往由于过分紧张,恐慌而失去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要有人一声招唤,跑几步就会导致不少人跟随,这对正常疏散是不利的。
3、人员聚集
这一现象是受灾人员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常见的行为。
这主要是由于处于危险条件下受灾人员向疏散通道或避难场所逃生,有可以减轻他们焦急情绪和紧张心理的功能。
但若其中有老、弱、病、残人员或是发生人员的拥挤、践踏,会影响疏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恐慌行为
这是一种涉及过分的和不明智行动的逃离型行为,是在一群人中互相影响和被采纳的行为。
恐慌行为极易导致各种伤害性情感行动。
如:绝望的歇斯底里等。
这种行为若导致”竞争性”拥挤,再进入火场,穿越烟气空间及跳楼等行动,时常带来灾难性后果。
5、再进火场行为
受灾人已经撤离或将要撤离火场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驱使他们再度进入火场,这主要包括重返居室穿、换衣物,取贵重的行李物品,救助家人及朋友等。
这也属于一种危险行为,
在实际火灾案例中,由于再进火场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三、高层建筑和其他建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有什么不同
在各种防火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更大。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街道井、排气管道等各种”竖井”,在火灾发生时,其排火作用将形成巨大”火柱”,使火势迅速自上蔓延,高层风力作用又使燃烧更加猛烈。
高层建筑层数多,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因此,疏散起来更困难,大量人员通过楼梯疏散需很长时间。
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我们在研究一般情况下住户成功逃离该建筑物需6-8小时,通过楼梯间人员到中后期基本上是超负荷(体能)运动。
高层建筑中火灾自动安全系统,消防值班人员在接警后,通过认定(以克服火灾探测器的误动作和线路故障、误报)启动火灾警报和灭火系统,动员人员疏散和实施扑救,首先使着火层及其相邻楼层人员疏散到远离着火层的其他楼层,等待救援或自救。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在日常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若能将防火安全和疏散问题始终提到日程上来,即使发生火灾,若能有效地组织疏散,将会大大降低火灾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常采取的保护措施
由于存在以上提到的种种危险,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1.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要打破玻璃,避免玻璃下落造成危险。
而且大多数窗户要严格封闭,只有用专门的工具才好打开。
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打破窗子来排除烟和热量,这些情况主要是:
高层建筑周围有阻止玻璃下落的建筑结构,如阳台、凹廊;
玻璃能够落到建筑物相邻的房屋顶上;
当夜间或凌晨行人稀少时,或封锁住街道,阻止人们进入危险地段之后。
2.乘电梯去火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乘消防电梯;2准确定位着火层,乘电梯要到距着火层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楼层;3在电梯竖井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在火灾初期使用,但一定要小心;4如果火灾发生在6层以下时可以不乘电梯而步行上楼,这样会更安全。
3.消防人员在火场中搜索时,最好用一长杆将吊顶板支起来检查火灾是否在闷顶上蔓延,避免吊顶坍塌。
同时,在充满浓烟的环境中,应戴上面罩,沿着楼板匍匐缓慢爬行,以避免烟气中毒,但要防止从竖井中掉下去。
4.为了避免在火场中迷失方向而误入死区,消防人员应做到:平时需要实地调查,查看设计图纸,熟悉楼层布局;火灾扑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如两头有弹簧钩使用搜索绳,
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将其一端系在楼梯扶手上,寻找起火点时,可以不断地放长搜索绳。
任务完成后,可沿绳按原路返回,或发出信号通知其他消防人员和指挥员沿着搜索绳迅速到达着火点。
5.避免热量对消防人员造成的伤害,保证最高效率。
指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灭火人员在火场中的停留时间,及时进行替换或重新部署。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高层建筑具有楼高层多、人员密度大、出口相对较小等特点,给火灾的营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我们应掌握一些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救助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