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技术

棉花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技术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10.2.2 磷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 1.磷素失调症 • 棉花缺磷表现为棉株矮小, 叶色暗绿且无光泽, 叶片小而薄, 易落
叶; 茎秆纤细而硬并呈紫红色, 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减少, 结果枝 节位提高, 花铃期延迟, 结铃少, 棉纤维品质差。 图10 - 2所 示为棉花缺磷症。 • 2.防治方法 • 导致棉花缺磷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土壤有效磷不足; 低温影响磷的吸 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3 棉花科学施肥技术
• 10.3.4 重施花铃肥
• 棉花花铃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稳长、多结铃、防早衰。 花铃期管理 必须协调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棉花初花期后一个月左右的 时间内需氮量大约为一生总氮量的60%。 因此, 在开花阶段, 各 种长势的棉田都要重施以速效氮肥为主的花铃肥。 追肥应根据地力 和棉花长势而定, 实行分类施肥, 长势差的棉田追肥时间应适当提 前, 并适当增加追肥量; 一般长势平衡的棉田, 应见花重施肥;长 势旺的丰产棉田, 应在见桃时重施肥。 此阶段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 60% 左右,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12 ~13kg, 高产田 追施硫酸钾5 ~6kg。
种类型。严重缺硼的棉株出现蕾而不花的现象, 其典型症状如下: • ①苗期。 子叶增厚变大, 颜色变深, 幼苗萎蔫下垂; 顶芽发育停滞
, 严重时不出真叶。 • ②孕蕾期。 新生幼蕾发黄, 苞叶极易脱落, 中下部座蕾极少, 上部
幼蕾随着生长也会相继脱落, 呈现出棉花缺硼的典型症状“蕾而不 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2.防治方法 • ①改善土壤供锌能力。 对于新开垦的棉田及砂性强的土壤, 要增加
有机肥的用量, 培肥土壤; 对碱性、石灰性土壤要施用一些酸性物 料或土壤调酸剂, 降低土壤pH, 释放土壤有效锌; 通过改良土壤 , 提高土壤供锌能力。 对于锌过剩的土壤, 则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等 降低供锌能力。 • ②平衡施肥。 在低锌土壤上严格控制磷肥和氮肥用量, 避免一次性 大量施用化学磷肥, 尤其是过磷酸钙; 在缺磷土壤上则要做到磷肥 与锌肥配合施用; 同时, 还应避免磷肥的过分集中, 防止因局部磷 锌比例失调而诱发缺锌。 对于锌过剩的土壤, 施磷可以减少磷的吸 收, 缓和锌中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10.2.5 锌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 1.锌素失调症 • 棉花缺锌时, 植株矮小; 叶片失绿, 且以第3 ~ 4 片叶失绿较为
常见, 顶部叶片皱缩变小, 叶缘向上卷曲; 节间缩短; 现蕾迟、脱 落多。 棉花缺锌症因生育进程和不同品种而异。 苗期在严重缺锌的 情况下, 叶片浅绿或失绿首先出现在充分展开的真叶上, 严重缺锌 的植株矮化, 叶片稍失绿, 根系则表现正常; 幼苗稍大时, 严重缺 锌植株失绿范围相当大, 小白斑点扩展到整个叶片, 植株次生根衰 老或死亡。 蕾期以后, 陆地棉严重缺锌叶时片向内卷曲, 叶片全部 失绿, 中脉仍保持绿色, 虽长蕾, 但开花前即脱落。 轻度缺锌的中 棉叶片虽然失绿范围大, 但不扩展, 海岛棉不长蕾, 陆地棉和中棉 虽然长蕾, 但数量很少。 图10 - 5 所示为棉花缺锌症。
下一页 返回
10.1 棉花需肥规律
• 1.苗期 • 苗期棉苗株体较小, 叶面积也小, 光合产物少, 吸收氮素少。 但是
此时氮素代谢旺盛, 碳水化合物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 形成茎叶 结构物质, 只有小部分运往茎内, 以可溶态临时贮藏起来。 • 2.蕾期 • 蕾期是棉花一生中的发根时期, 也是稳搭棉花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 。 此期棉株叶片增多, 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上升, 营养吸收面逐步 扩展, 棉株碳素同化水平与氮的吸收能力都较强, 逐步过渡到营养 生长量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 • 3.花铃期 • 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体内碳、氮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此时叶片制造的有机养料80% ~90%用于供给棉株主茎生长点及 果枝顶端。
• 图10 -4 所示为棉花缺硼症。 • 2.防治方法 • 棉花补硼以叶面喷施为好, 叶面喷硼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的特点
。 将富纳硼稀释1 000 倍(即15g 兑水15kg) 配成水溶液, 在棉花的蕾期、初花期和花铃期喷施, 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喷后 24h 内如遇雨淋洗, 应当重喷。 一般每667m2 蕾期用量为5 0g, 初花期为75g, 花铃期为80 ~100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1 棉花需肥规律
• 10.1.2 棉花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规律
• 棉花的生长发育经过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阶段, 一般每 产100kg皮棉约需要氮(N) 12.0 ~14.5kg, 磷(P2 O 5 ) 4.0 ~6.3kg, 钾(K2 O) 12.3 ~15.5kg, N、P 2O5、K2O 质量之比约为1∶ 0.3∶ 1。
下一页 返回
10.3 棉花科学施肥技术
• 10.3.3 施足基肥、培肥地力
• 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效和抗虫棉产量的重要措施, 各类棉田均应重视 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 的施用,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团 粒结构, 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 改善土壤通透性, 提高土壤保 肥保水能力。 提倡每667m2 施优质土杂肥2 ~3m3或秸秆还 田350 ~ 400kg, 一般棉田每667m2 施尿素10kg 左 右,过磷酸钙50 ~55kg, 高产田每667m2施硫酸钾5 ~6 kg。 秸秆还田后适当增加N 肥用量, 可促进作物秸秆腐烂, 提供 棉花苗期和蕾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施入基肥后深耕20 ~25cm。
• 微量元素在棉株体内的含量虽少, 但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却具有特殊 的作用,是棉株生长中不可缺乏和不可代替的元素。 据报道, 硼、 锌占棉株干重的0.003%, 锰占0.005%, 铜占0.001% , 铁占0.030%。 棉花是一种对锌中度敏感和耐锌的作物, 也是 一种中等需硼和耐硼最强的作物。
上一页
第10 章 棉花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 技术
• 10.1 棉花需肥规律 •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1 棉花需肥规律
• 10.1.1 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需求规律
• 氮、磷、钾三要素在棉花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氮素对棉花的作用最 明显, 供应时间也最长, 从幼苗开始直到开花结铃期, 都需要适量 的氮素供应。 氮素供应适量, 棉花叶色深、植株健壮、蕾铃多、产 量高、品质好。 如果苗期氮素供应过多, 会引起棉花徒长; 如果中 期氮素供应不足, 棉叶会变黄变小、脱落多, 造成后期早衰, 产量 低; 中后期供应氮素过量, 会引起棉花疯长, 进而降低品质, 严重 影响产量。 磷素在棉花生育前期能促进根系发育, 壮苗早发, 对早 现蕾、早开花有重要作用, 且在后期有促进早熟、增加铃重、提高 品质作用。 钾素能起到健枝壮秆和增加抵抗不良因素的作用。 钾素 缺乏时, 植株易感病, 叶片变红, 提早枯死。 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 是缺钾造成的。 不同生育时期棉花的养分需求规律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1 棉花需肥规律
• 4.吐絮期 • 当棉花进入吐絮期后, 营养转运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棉铃生长上来。
各营养器官所含的养分逐步降低, 生殖器官中所含养分不断提高。 棉株氮、磷、钾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运, 以再利用的方式 供给棉铃。 吐絮期棉叶含碳水平明显下降, 碳氮比变小。 根据这一 特点, 棉花进入吐絮期后, 应注意区别苗情, 晚熟棉田注意补施磷 、钾肥, 缺肥田块增补氮肥, 以保持棉叶的生理功能, 控制营养体 的生长和无效花蕾的产生, 促进养分向棉铃输送, 达到增铃增重的 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③增施锌肥。 锌肥作基肥为宜。 用硫酸锌作基肥时, 通常用量为1 5 ~30kg/hm2, 对于固锌能力特别强的土壤, 应适当增加施 锌量, 每公顷可用30 ~45kg 硫酸锌作基肥; 还可叶面喷施锌 肥, 一般用0.15% ~0.30%的硫酸锌水溶液, 锌肥用量为2. 0 ~3.0kg/ hm2, 生育期间连续喷施2 ~3 次, 间隔时间为 5 ~7 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③选用中迟熟品种。 中迟熟品种扎根较深, 不容易发生早衰缺钾。 在播种方式上直播棉株主根入土较深, 可提高对土壤钾的利用能力 。
• 10.2.4 硼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 1.硼素失调症 • 棉花缺硼, 根据其缺硼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严重缺硼和潜在性缺硼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1) 合理施用磷肥 • 在北方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宜选用过磷酸钙。 施用时期宜早不宜迟
, 一般作种肥和基肥施用。 施用时要集中, 如穴施、条施等。 配施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 (2) 田间管理措施 • ①选种适当的品种。 可以选用耐缺磷的品种。 • ②培育壮苗。 直播棉花则要加强棉苗管理, 促进早发苗、育壮苗, 苗壮则抗逆能力强, 根系发达, 有利于生育前期对磷的吸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0.2 棉花营养诊断与防治
• 10.2.3 钾素失调症及其防治方法
• 早在20 世纪40 ~50 年代就有棉花缺钾的研究报告。 国内始于 20 世纪70 年代, 缺钾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内陆棉区, 如湖 北、江苏、安徽、浙江等, 浙江以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棉区、杭州 湾两岸土壤质地较轻的老棉区比较普遍。 据报道, 北方有些棉区(如 河北石家庄) 的棉花也有缺钾的迹象。
上一页
返回
10.3 棉花科学施肥技术
• 10.3.1 施肥原则
• 一般的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期和根外追 肥。 后期可酌情根外追肥。 土壤施肥一般可简化为两次: 基肥和初 花期追肥(花铃肥)。
• 10.3.2 棉花施肥量
• 实行科学施肥需要明确以下指标: 一是弄清土壤养分含量, 明确土壤 各种养分供给能力; 二是探明棉花养分吸收与需求规律, 确定各种 养分需要量及其比例等; 三是计划达到的棉花产量指标, 产量指标 越高, 养分需要量越多; 四是各种肥料的利用率; 五是各种肥料的 施用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