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 狼的古文专项整理

有关 狼的古文专项整理

其一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注释货:卖。

欻(xū):忽然。

瞰(kàn):看,窥视。

却:退。

从:跟从。

欲:想要。

蚤:通“早”,早上。

示:给……看。

昧爽:拂晓、黎明。

逡巡:因有疑虑而徘徊。

昂:昂贵。

直:通“值”,价值。

罹(lí):遭遇祸患。

译文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

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冲来,直看着担子里的肉,像是很馋,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数里路。

屠夫害怕,用刀吓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

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将肉挂在树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拿。

于是将肉钩好,踮起脚将肉挂在树上,再把空担给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

屠夫回去,天亮来取肉时,远远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

抬头仔细看,就见狼口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鱼上钩吃饵。

那时狼皮价钱贵,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钱了。

人们说爬上树求鱼,哪知,这狼爬上树求灾难。

这实在令人好笑啊!其二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释暮:傍晚为:被旁:旁边遗:留下自:从之:(代)狼可以:可:可以;以:把计:方法死:杀死盈:满如:好像股:大腿屈:弯曲负:背译文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

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

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

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

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

于是背着它回去。

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主意?狼者之啸木耳狼者生于南山,游于幽谷,啸于山岗。

狼者,天生之物,雄性之族,平者之君,狩猎擒物,或群攻,或独获,皆游余自得。

无卑躬屈膝之颜,蛮力独夫之心。

狼者谐族也。

或曰有狼人一说。

识者曰:“狼人也,幼时从母狼,爬时视狼狩,奔时随狼猎。

兹时狼无护其者,生灭由其志。

”兀时,山林草原失,狼者徙已。

徙于城市海沿,游于高楼大厦,啸于商海浪潮。

或疑曰今之狼者莫非狼狗也?答曰:“非也,狼狗者纨绔之子,仕途鼻息之壮,卑躬屈膝失利趾爪牙无自强者。

”或有问曰:“今之孰狼者?”答曰:“商人拼搏者,自强创业者也。

”余尝有狼者三友,一狼游于京都文化业,一狼游于郡县信息业,一狼于室里搞策划绘画。

兹三狼者,知也。

余叹其也,观其者也。

呜呼,远时狼者生于南山,游于幽谷,啸于山岗;今之狼者生于南山,游于高楼大厦,啸于商海浪潮之息,非鼻息者欤。

鼻息者非狼者,狼狗也欤!译文狼这种动物,生长在南山,在幽谷中游荡,在山岗上咆哮。

狼,为天地生成,性格刚烈,是平原上的霸主。

它们平时甚狩猎捕食,有时群体进攻,有时独自进攻,都游刃有余。

他们没有卑躬屈膝谄媚,也不会用蛮力独自享用猎物,是一个和谐的群体。

有一种狼的孩子的说法,了解狼的人说,狼的孩子自幼跟随母狼,学会爬是就看狼狩猎,学会奔跑时,就和狼群一起捕猎。

有时小狼没有了保护它的人,只有自生自灭。

渐渐,山林草原消失,狼群迁徙到城市,在高楼大厦和商海浪潮中遨游咆哮,有时怀疑今天狼者是狼狗,回答说:“不是,狼狗是纨绔子弟,只能给上司卑躬屈膝谄媚来赢取一官半职,不能自强。

”我有三个“狼友”(其实指三个朋友),一个在京城文化产业工作,一个在市县从事信息业,一个搞创作测绘,我了解他们,大发感想。

以前狼生长在南山,在幽谷中游荡,在山岗上咆哮。

而今,它们又在高楼大厦和商海浪潮中遨游咆哮,简直不能和那些狼狗相比!这篇文章借狼喻人,生动形象,不愧为一篇好文章!经典~--~!《狼》清·蒲松龄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2.《聊斋·牧竖》清·蒲松龄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

(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

(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

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

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从《聊斋·牧竖》大狼之死中得到怎样的感悟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

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母爱无私,舐犊情深,即使是禽兽也有不可泯灭的亲情。

牧童的机智勇敢3.《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翻译: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

竟然(就)忘了它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

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

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点评本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

“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

“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

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

“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

“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到此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交待了故事的全过程。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辨正“其一/犬坐于前”中“犬”为“像狗一样”,作状语,非主语,准确翻译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所以节奏划分对于理解本文至关重要。

如若节奏划分错误,则会产生误解,认为“其中一条狗对坐在前方”。

简而言之,学习文言第一步应为节奏朗读,以初步感悟文意。

字词解释1、归:返回。

2、尽:完。

3、止:通“只”,仅仅。

4、缀:本意连结。

这里指紧跟、跟随。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远,距离远。

5、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拿起骨头投扔给狼。

“以骨投之”,投以骨,以为把6、从:跟从。

7、而:表转折,但是。

8、并驱:一起追赶。

9、故:旧、原来。

10、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

11、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2、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3、积薪:堆积柴草。

14、苫(shàn)蔽:覆盖、遮蔽。

蔽:遮蔽。

15、乃:于是、就。

16、弛(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17、前:向前。

18、眈眈(dān dān):注视的样子。

19、少(shǎo)时:一会儿。

20、径:径直。

21、犬:像狗一样。

22、坐:蹲坐。

23、久之:过了一会儿。

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24、瞑(míng):闭眼。

25、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

意:神情、态度。

暇(xiá):空闲。

26、暴:突然。

27、毙:杀死。

28、方:正在。

29、行:走。

30、转:转身。

32、其:指柴堆。

33、意:意图。

34、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35、暴:突然。

36、以:来。

37、尻(kāo):屁股。

38、股:大腿。

39、假寐:假装在睡觉。

寐(mèi):睡觉。

40、盖:原来是。

41、黠:狡猾。

42、顷刻:一会儿。

43、之:的44、几何哉:能有多少啊。

45、笑:笑料。

46、耳:罢了。

词类活用现象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