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内容复杂,周期短,涉及专业面很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必须要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才可能顺利完成。
考虑工作的可行性,采取分阶段组织实施:到2010年,完成煤炭、铀、铁、铜、铝、铅、锌、金、磷、钾盐、钨、锑、稀土等13个矿种的资源潜力评价。
从2008年开始,全面对国家急需矿产资源提供阶段性成果。
其中,2008年提交铁、铝2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2009年提交煤炭、铀、铜、钨、锑、稀土、铅、锌、金、钾、磷等11个矿种的预测区圈定、优选成果;2010年提交煤炭、铀、铜、钨、锑、稀土、铅、锌、金、钾、磷等11个矿种的资源定量估算成果。
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时间周期综合考虑,整体工作分别由全国、大区和省(区、市)共同联合完成。
在工作关系上,在全国层面上,成立汇总组 ,负责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路线,指导大区和省级开展潜力评价各项工作,负责全国成果汇总。
在地区层面上,成立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大区项目组,负责对辖区内省(区、市)潜力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具体负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大区成果汇总等。
在省一级层面上,成立省级项目组,负责各省(区、市)的潜力评价工作的实施。
从技术组织方面,整体工作部署分为技术要求及标准制定、技术培训、全面实施和整体汇总四个阶段。
第一节 项目工作分工一、项目设置根据任务需求,在全国、大区和省级三个层面上共设置47个工作项目。
其中:全国汇总组由11个项目组成,大区项目组由6个项目组成,省级项目组由30个项目组成,见表5-1。
表5-1 工作项目设置表二、任务分工(一)全国汇总组全国汇总组设置11个工作项目,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各项目总体设计、年度工作方案、年度总结、阶段性进展及成果和项目最终成果,负责全国汇总,编制全国综合性成果。
负责编制项目技术要求、技术指南,组织技术培训,开展全国典型示范。
全程对大区和省级项目组进行技术指导。
承办技术管理处交办的其他技术类工作。
汇总组各工作项目任务分工为:1、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工作项目负责编制总体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年度方案、年度成果和总体成果等技术综合类工作;组织相关技术培训;负责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总体要求,制定潜力评价项目工作制度;承办技术档案管理和工作简报编制;负责汇总全国和省级潜力评价工作项目工作报告;负责组织开展对大区和省级项目的技术监督检查;承办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2、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项目负责编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及各类专题图件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编制全国综合地质构造图及配套的专题图件;结合物探、化探、遥感推断地质构造资料,编制综合信息地质构造图;编制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报告;编制全国图集有关图件。
3、全国重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负责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并指导各省完成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研究工作,建立矿床模型,组织全国典型矿床补充采样工作;开展全国区域成矿特征研究,划分成矿系列;划分单矿种(组)全国成矿区带;建立区域成矿模式;编制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及单矿种(组)成矿规律图。
4、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项目组航磁、遥感信息研究主要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重力、化探和自然重砂由中国地质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主要任务:组织编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综合信息研究工作;编制全国物探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图;指导各省应用物探资料开展铁矿及磁性矿产预测工作,建立全国物探综合异常及物探找矿预测区数据库;指导各省开展区域化探异常推断解释工作,并建立全国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化探找矿预测区数据库;建立全国自然重砂矿物分布区、自然重砂异常区及自然重砂找矿预测区数据库;编制全国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图,指导各省提取遥感异常,汇总建立全国遥感异常及遥感找矿预测区数据库;编制全国物探资料应用研究报告、全国化探资料应用研究报告、全国遥感资料应用研究报告、全国自然重砂应用研究报告;编制全国图集有关图件。
5、矿产预测工作项目组包括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和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新方法研究2个工作项目,主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承担,主要任务:编制矿产预测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单矿种(组)矿产预测工作;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地质资料特点的定量预测方法,并进行对比试验后在全国实施;完成全国单矿种(组)矿产预测工作,并估算预测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编制全国单矿种(组)矿产预测报告及矿产预测图;编制全国图集有关图件。
6、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工作项目主要由中国地质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主要任务:编制地质基础数据库整理与维护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完成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并组织验收;组织开展并汇总全国地质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组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预测等应用软件升级;组织编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指导各省全面、全过程应用GIS技术;编写地质基础数据库维护报告;编写各类应用软件使用手册。
7、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主要任务:编制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技术指南;编制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技术要求,指导各省开展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含煤盆地研究、聚煤期沉积作用研究、煤变质构造研究,并编制专题研究图件;完成全国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汇总工作;编制全国煤炭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图件;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图集煤炭矿产有关图件。
8、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承担,主要任务:负责指导各省开展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化工矿产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化工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完成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汇总工作;编制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图件;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图集化工矿产有关图件。
9、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担,主要任务:开展铀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铀矿有关的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开展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完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编制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及相关专题图件。
(二)大区项目组大区项目工作受全国项目办委托,由中国地质调局下属大区地调中心承担,按地区分别设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6个工作项目,主要任务:协助全国汇总组,编制总体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基础数据库维护、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重力、航磁、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信息分析和研究,建立相关空间数据库等;组织开展省级典型示范;开展大区省级成果汇总,参与全国基础数据库的汇总工作。
(三)省级项目组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设30个工作项目,分别由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或地勘局承担。
除香港、澳门以外,每个省(区、市)各设1个工作项目。
其中台湾省潜力评价工作由福建工作项目承担,上海市潜力评价工作由江苏项目承担。
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省(区、市)规定矿种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编制省级总体设计及年度工作方案,编写省级中间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报告;开展省级项目内容的质量自查工作。
第二节技术要求编制及培训一、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要求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采用首先完成分省评价,然后进行全国汇总的工作路线。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工作原则,项目总体技术是重要基础工作。
本项目除了应用国家、行业已有技术标准外,尚需根据本项目工作需要编制有关技术要求14项。
项目技术要求编制内容如下:1、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总体设计提纲2、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年度设计提纲3、单矿种(组)资源量预测技术要求4、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5、专题图件编制技术要求6、物探资料应用技术要求7、化探资料应用技术要求8、遥感资料应用技术要求9、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技术要求10、基础地质数据库(10种)整理及维护技术要求11、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报告提纲12、全国单矿种(组)预测评价报告编写要求13、综合图例手册,汇编已有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等图例内容并制作电子版,补充编制专题图件图例内容(电子版)。
14、汇编本项目应用各类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目录二、编写技术指南1、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总体技术指南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总体技术指南,采用叶天竺等编著的《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专著为基础,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而完成。
《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初稿于2003年完成,当时作为“十五”国家863计划“基于SIG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示范”课题的技术指南。
经过863课题的实际操作,经多次修改于2004年经地调局组织专家组验收后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
该项方法技术在地调局组织实施《全国(分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综合编图》项目,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应用示范以及863项目西南“三江”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应用示范,都取得了成功。
目前地调局又在“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子系统”项目矿产资源选区课题中应用。
同时在全国1:5万矿调工作中全面推广应用。
经过各方面实际应用,总体上成熟度较高,比较完善。
经补充修改后可以作为本项目总体技术指南。
指南包括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域物探资料应用、区域化探资料应用、遥感资料应用、综合信息地质构造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区域矿产预测、矿床预测方法、矿产预测中GIS技术的应用、固体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数据格式、示范实例。
经过实际操作,对方法技术的有关内容补充修改,增加“煤炭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作为本项目总体技术指南的组成内容。
2、编制全国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指南针对“全国1:20万—1:25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1:50万地质图数据库”、“全国航磁数据库”、“全国重力数据库”、“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遥感数据库”、“全国化探数据库”、“全国自然重砂数据库”、“全国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典型矿产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维护整理工作,编制数据库维护工作指南。
在具体编制中,针对本次工作特点和技术要求,在原有数据库建库指南基础上,采用修改原有数据库工作指南具体内容、增加维护工作要求、增加数据更新表式内容、增加数据库版本管理技术内容、修改元数据格式等方式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