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本是草本植物,是古老而又神奇的花草,修长的叶子,四季长青,光亮的叶面,和谐的弯曲度,柔中带刚,整株植物天然造型,恰到好处,迎曳风动,婀娜多姿……,给人一种典雅的美好感觉,开花季节,更如同“仙女”下凡,神态潇酒,文雅素静,宛如“西施”,婷婷玉立,气宇轩昴。
特别是香来时,馥郁清幽,沁人肺腑,把人带入美好的联想中……它的美姿倩影迎合了东方中国人的文化审美标准。
历史长河在不断延伸,人类开始进入到了初级文明时代,人类不但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时也不断提高对兰花的认识,人类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兰花”。
从此兰花有了自的名字和定位。
与此同时兰花文化的萌芽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
兰文化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迅速得到了提高,人们在得到食物温饱以后,便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
兰花这株远古而又芳香的神奇花草,自然不会被人们忘记,它在博大的中华文化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自然地被人们纳入美学文化的范畴里。
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名人志士,为它动诗作画,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它、敬仰它,称它为“香祖”、“天姿国香”。
中国最早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更称它为“王者香”。
千百年来,兰花神韵一直受到国人青睐,许多美丽的传说,动听的故事流传至今。
清代著名的《芥子园画谱》作者李渔(兰溪) 用了很大篇幅传授画兰技法。
中国传统剧种:昆剧、京剧等剧中的人物“花旦”在演戏时手势动作要求与“观音菩萨”塑像的指形相似被称作“兰花指”。
音乐领域里,就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的歌。
文化古城“徽州”著名的“三雕”也留有兰花的形象。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具、器具上也常有兰花的图纹符号(有实物证)。
总之,兰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有关考古资料报道,早在七千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遣址出土陶片上就有兰花的图案。
李时珍更是把兰花根部研入中草药之中给人治病。
等等的史实足可鉴证兰文化早就形成和存在了,并且广泛活跃传播在人类生活的领域里。
时代变化了,环境变化了,民族精神不能变,做人的本质不能变,种兰、养兰人“兰德”不能变。
愿兰文化源远流长,愿人类精神文明万古长青,愿兰花产业蓬勃发展,愿明月般清净的兰花长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