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大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
1、定义
A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又称为烃。

碳氢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

b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替代后的化合物。

c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或者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可含C、H、O、N、P、S等元素。

2、为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这与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过程有关。

在历史上,最早从动植物中提取得到染料、药物和香料等,因此人们认为只有有生命力的动植物能合成这类化合物,其性质又明显不同于当时已知的无机物,就称为有机化合物。

尽管后来可以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但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仍沿用至今。

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即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学的科学。

2、有机化学发展历史
有机化学的发展大体上分如下几个阶段:
利用天然有机物(18世纪前)——分离天然有机化合物(18世纪末)——分析天然有机化合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工合成有机物(19世纪初)——建立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19世纪60年代)——建立立体化学(19世纪70年代)——各分支学科的形成(19世纪以后)
3. 有机化学展望
有机化学学科已经形成多种分支学科。

三、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勤记忆、认真做习题(作业)、善于归纳总结、动手做实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有机化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要做有机化学实验外,还需要到化工厂参观、实践,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备、利用有机化合物。

建议学生在《有机
化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到就近的化工厂参观实践。

第二大点: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2、共价键种类:成σ键、π键。

3、成键方式:碳碳单键、双键、叁键、
4、易形成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碳链为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第三大点: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第四大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照碳架分
1、开链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
1)脂环族化合物2)芳香族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
二、按照官能团风
第五大点: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1、同分异构现象
2、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第六大点:有机化合物的的反应类型
一、按反应历程分
1. 均裂反应—自由基反应
两个原子或基团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两个原子或基团各保留一个未配对电子。

键均裂的结果是产生了带有一个或几个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做自由基,它是电中性的。

所以,发生键均裂反应,也称为自由基反应。

产生均裂反应的条件是光照、辐射或加热等。

自由基反应的基本类型有:自由基取代反应和自由基加成反应。

2. 异裂—离子型反应
共价键断裂时,两原子间的共同电子对完全转移到其中一个原子上。

共价键的这种断裂方式称为异裂。

键异裂的结果产生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

由于共价键异裂产生离子而进行的反应称为异裂反应,也称离子型反应。

发生异裂反应的条件是,存在催化剂,极性试剂进攻共价键或在极性溶剂中反应。

离子型反应的类型有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加成反应。

二、按反应形式分类
1、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
4、消除反应
5、重排反应
塑料瓶底标示:
为了便于各种消费后塑料制品的再生利用,需要将各种不同的塑料进行分拣,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ociety of Plastics Industry,SPI)制定了塑料制品使用的塑料种类的标志代码,是在三个箭头组成的代表循环的三角形中间,加上数字的标志,他们将三角形的回收标记附于塑料制品上,并用数字1到7和英文缩写来指代塑料所使用的树脂种类。

塑料名称———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如下所示:
聚酯——— 01 PET ( 宝特瓶 ) 如: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建议: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高密度聚乙烯—— 02 HDPE 如: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建议: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聚氯乙烯———— 03 PVC 如:一些装饰材料
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

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低密度聚乙烯—— 04 LDPE 如:保鲜膜、塑料膜等
建议: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
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

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聚丙烯————— 05 PP ( 能耐100度以上的温度 ) 如:微波炉餐盒
建议: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
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T制造,由于PET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聚苯乙烯————06 PS ( 耐热60-70度,装热饮料会产生毒素,燃烧时会释放苯乙烯 ) 如: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建议: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

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

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其他塑料代码—— 07 Others 如:水壶、水杯、奶瓶
建议:PC胶遇热释双酚A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

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

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