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心理研究-音乐论文音乐审美心理研究白丽荣[内容提要]音乐审美心理学作为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审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科学价值不断得到体现,也逐渐被我国的音乐爱好者们所认可,尤其是在长期的变革发展过程中,我国音乐心理审美研究工作不断发生变化,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理论成果也不断地获得肯定,因此通过加强对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能够充分地了解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就。
[关键词]音乐/审美/心理研究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3-0213-3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相关文献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八九十年代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飞速发展阶段。
近几年,音乐审美心理研究逐渐受到我国音乐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加强对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能够不断地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准确的分析探讨,从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发展和阶段性特征对我国有关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发展相关文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音乐审美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审美心理研究工作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特点。
在起步发展过程中,也是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初级阶段,之后在西方国家不断兴起,并逐渐加深了发展力度和发展强度,有效地扩大了音乐美学研究的范畴,推进了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学研究工作的更进一步开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使得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文集被逐步出版。
其中朱光潜的《谈美》和《文艺心理学》就是比较典型的有关于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标识,特别是1936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审美心理学专著,也代表了中国当时审美心理研究的最高水平,标志了审美心理学科初步形成。
这种审美心理学科的不断形成,对我国审美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相比于西方近代其他音乐心理学以及其他音乐学科,对我国初期审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共同推动着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发展。
1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心理研究音乐实践活动一直是音乐热门话题,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和研究过程中,其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文章对于音乐及其审美研究的陈述,并且对音乐的理沦基础和实践活动都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判断。
比如林华的文章中将音乐活动的几大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一定的角度对音乐创作、表演及其活动欣赏的分析,从而加强对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
在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视音乐创造和实践主体的有机结合,认为这种音乐动机是一种多角度、多方面的动态系列,在实际发展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详细对音乐动机类型及其相关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认识,通过对功能性特点展开探索,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音乐动机的类型结构的认识,并且能够对音乐形成过程有一个更加全面、具体、详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这种认真分析和认识后,作者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动机的类型、风格、构造、功效以及产生这种音乐创作动机的心理,能够充分将音乐创作的感觉加以准确划分和认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潜感觉、显感觉以及超感觉几个不同的划分等级,进一步展开认真细致的探讨和分析说明,从而加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潜感觉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为音乐审美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建设性及创作性服务。
张放的《美感的升华—一音乐欣赏的第四阶段》中提出了完整的音乐欣赏过程,从而能够达到美感的升华,通过将前三个阶段的美感信息加以综合归纳,在对音乐感情进行审美创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加强对感情内涵和思想意义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在创造过程中能够得到升华,使得音乐表达效果更加具体、完整、形象,也使得整个音乐活动更加的充满意义。
除了这些音乐家的作品欣赏和审美研究之外,其他的作者也起到了审美心理结构的中介作用,从而使得我国古典传统艺术和音乐能够形成有效地审美意识。
2.国外音乐审美心理理论研究和中外音乐审美心理比较研究每一个不同时期,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研究过程也是曲折和复杂的,很多研究内容都是关于国外音乐审美心理学心理理论的介绍和认识,在这个时期中如果能对音乐审美心理学理论加以学习和认识,更好的去探索和理解西方音乐审美心理学,对西方音乐中一些独特的成分加以充分识别和认识,能够寻找其合理的地方,并且更好的在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加以科学利用,对更好的研究音乐审美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和发展。
西方音乐审美心理注重情感的划分,通过对情感进行分类划分和理解,比如音乐情感、人的真实情感等,对不同情感内容加以有效区分和联系,可以有效的剖析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和传递的音乐情感矛盾思想,能够更好地创造作品,为实现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学的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我国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注重包含丰富的音乐情感,并且能够及时地给予感性、理性认识,使得作者以及欣赏的人们都能够在情感表现中获得一种体验和升华,能够更好的加深对音乐审美心理学表现形式的创造性认识和理解。
西方音乐审美注重主观意识的反映,在中国音乐审美观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西方音乐审美主观意识的反映,从而使得中国音乐审美注重主观意识的反映,中国音乐审美观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使得这些美丽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完美的加以呈现,进一步把握西方音乐审美方式的变化,可以在作品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美,使得中国音乐审美更加注重古典美和现实美。
3音乐审美情感研究音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审美情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情绪机能系统能够有以下的基本特征,使得情感自我调节功能得到进一步实现。
人类情感的发展和变化是整个音乐展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情感的动态呈现能够逐渐的形成音乐的一种外在表达习惯,更好的将音乐审美心理学以一种自由的情感意志和体验加以完美呈现,在音乐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审美情感情绪,同时能够兼顾人类情感心理的变化,使得音乐要素的表情性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性得到有效的变革和联系,从而将音乐表现手段和人类情绪心理特征保持相一致。
在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过程中,上述三个不同的研究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除此之外,在该时期的音乐审美心理学研究过程中,还有很多音乐家关于音乐审美经验的认识和探讨研究,一方面包括感性认识和研究探索,另一方面也包括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探索,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开展,能够使得音乐审美机制和审美现场机构形成比较稳定的审美结构形式。
在这一段时间的音乐审美艺术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音乐审美机制,从而在注重主观意识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比较自然的魅力,使得在音乐作品中能够得到自然美、社会美和生活美,除此之外,西方音乐在长期的赏析研究过程中,更加强调自然美,而中国音乐审美更加注重现实性。
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往往是论及美学或者其他艺术理论问题,能够通过采用内省、体悟式的方式从而使得音乐心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体现,通过专门研究音乐审美心理思想,使得我国美学或者是艺术理论问题得到有效的发展,加强了音乐审美的学者及其系统性的发展研究,使得音乐审美心理学能够有效地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结构,加强对音乐审美的认识。
相比于古典音乐审美心理的方式,通过采用内省或者是体悟式的方式来对音乐审美情感等方面加以详细的描述,通过采用推论的哲学研究方法,使得我国的音乐审美主观意识能够重视美学思想的伦理价值,体现美学思想的不同,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从善的角度来探讨审美心理,重视音乐理论的发展,使音乐审美心理研究对象更好地发展,故而音乐审美心理学也逐渐以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二、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人们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离不开音乐审美,这是首要的条件。
而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是由审美经验(包括观念、理想、趣味,这是价值尺度);审美能力(包括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像、审美感知,这是工具手段)及审美需要(包括欲望、意向,这是基础)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审美理解不是以概念形式存在和体现的,而是以意向形式存在和体现的,表现为积淀并超越于感性的理性”(杨因寰)。
“音乐审美理解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一种自觉秩序、规律,在与其他审美心理机能关联、渗透、组合之中起着统一、规范、限定的作用”(顾建华)。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研究,能够使得音乐审美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改善,并且对于其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性问题能够通过研究而加以改善,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在音乐审美心理结构方面的研究使得音乐审美记忆、音乐审美理解等能够有效地发展和运用。
在研究音乐审美感知的代表文献中,其中有部分文献探讨了知觉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知觉的价值判断,在音乐审美知觉中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实现审美知觉的终极目标。
通过对多重音乐感知能力的判断和阐释,从而能够加强对音乐感知的前提基础条件下,使得音乐感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论述了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网络时代音乐听觉训练的理念与目标,从而促进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发展。
研究音乐审美想象的论文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欣赏综合型音乐体裁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得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体裁能够有效的发展,并且通过不同音乐所产生的影像分析和联想,从而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通过对音乐审美心理研究中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使得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诗意的想象。
在音乐审美心理学结构研究过程中,包括两种研究形式,一种是短时记忆,一种是长时记忆,通过以这种感觉记忆作为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标记,能够加深我国人类音乐审美方式的心理研究,形成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系统的音乐审美心理学研究习惯,然后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可以对感觉记忆进行很好的培养和识别,在音乐审美认识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音乐感觉记忆加强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形成稳定的、系统的、结构化的生理基础和生理特征,能够更好的将音乐表现形式和发展机制形成一个重要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进一步加强对音乐记忆的培养和认识,提升音乐记忆培养策略,使得我国国外音乐的记忆性审美心理研究,形成音乐中比较稳定的回忆方式的音乐记忆。
研究音乐审美趣味性的论文中发现音乐审美情趣的感性层和理性层可以得到有效的支配,并且和社会心理形成比较密切的相关性联系,通过对音乐熟悉性和学习人员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能够准确的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从而能够保证学生更好的加深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判断理解,保证音乐情感更好的加以展现和发挥,提升了整个音乐情感表达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同时对于情感呈现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和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