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木兰诗》同步练习试题

【精编】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 《木兰诗》同步练习试题

八.《木兰诗》课堂检测一. 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zhù()鞍鞯()胡骑()金tuó()策勋()赏赐()理云bìn()pèi 头()扑shuò()雄chí()阿zǐ()二.辨别下列形似字,对每个字加以注音并组词:1.拆(①)②戎(③)④傍(⑤)⑥折(⑦)⑧戍(⑨)⑩滂(⑪)⑫2.柝(①)②戊(③)④榜(⑤)⑥析(⑦)⑧戌(⑨)⑩谤(⑪)⑫三.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但闻黄河流水()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四.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五.文学常识填空:《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六.用原文诗句填空。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3.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6.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七.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卡和高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八.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战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 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 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九.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 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 采用对比、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十.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和互文、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和互文、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和互文、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和互文、比喻十一.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十二.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十三.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和。

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再把这句话改为陈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选出与例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1)双兔傍地走()A.走马观花B.茶走味了C.车刚走D.走漏消息(2)安能辨我是雄雌?()A.坐立不安B.安敢如此C.安的什么心D.安营扎寨(3)木兰当户织()A.捷报飞来当纸钱B.当着大家谈一谈C.他会当家D.旗鼓相当十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木兰诗》课后巩固提升检测一.木兰诗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策勋十二转()当户理红妆()2.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二.秦良玉秦良玉①,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②。

万历③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④,瘐死⑤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⑥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⑦。

【温馨提示】①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

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

明朝末年著名女将、民族英雄、军事家。

②马千乘:当地土司,秦良玉丈夫。

宣抚使,官职名,地方军队头领。

③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④讼:打官司,这里有诬陷的意思。

⑤瘐死:病死在狱中。

⑥驭下:部下。

⑦惮:害怕。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2)贼乘官军宴,夜袭()(3)兼通词翰()(4)千乘为部民所讼()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贼平,良玉不言功。

(2)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3.秦良玉作为一名女将军,你最佩服她哪一点,请结合本文谈一谈。

三.杨国夫人梁红玉杨国①自领一军,号“娘子军”,用唐平阳公主前例也。

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数战于山阳、宿迁,皆胜,威名动于天下。

金人忌之。

八月丁卯战金人于淮水,遇伏。

金军百倍于己。

突围不得。

身被数创,肠自腹间出,以汗巾裹之,血透重甲。

顾左右曰:“今日得报君恩。

”乃突击。

敌以乱箭攒②射,力尽落马而死。

金人相蹂践争其遗体,数人各得其一体。

金人曝其尸于市三日。

兀术③闻之,感其忠勇,敛杨国残骸,遗忠武④。

忠武大恸。

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

若杨国者,女中丈夫也。

靖康、建炎⑤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

天赐忠武、杨国是天以资⑥宋之兴复也。

然功败垂成,惜哉!【温馨提示】①杨国:这里指梁红玉,死后封杨国夫人,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

②攒:集中。

③兀术:金军统帅。

④遗wèi:送给。

忠武,即韩世忠。

⑤靖康、建炎:宋钦宗和宋高宗年号。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金人忌之()顾左右曰()敛杨国残骸()忠武大恸()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

(1)肠自腹间出,以汗巾裹之,血透重甲(2)金人曝其尸于市三日3.梁红玉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奇女子,说说本文是如何表现她的顽强勇敢的?四.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②入,雉③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④葵。

舂谷⑤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⑥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温馨提示】①阿(ē):语气词。

②窦(dòu):洞。

③雉(zhì):野山鸡。

④旅:指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的。

⑤舂(chōng)谷:将谷子脱去谷壳的一种活。

⑥贻(yí):送,赠送。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八十始得归:()采葵持作羹:()兔从狗窦入:()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6.从内容上看,《木兰诗》写的是农家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十五从军征》写的是的故事。

可见,乐府诗在内容上以叙事为主,多表现(A.帝王,B.贵族,C.百姓)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