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内容摘要1物理安全设计2、网络安全设计3、主机安全设计4、应用安全设计5、数据安全设计一、物理安全设计1. 设计规范GB50174-20R《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T2887-20RR《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5001 — 20RR《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343-20R《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20R《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ITU.TS.K21 : 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GB50169-20R《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R《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34-20R《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69-20R《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 物理位置的选择a)机房选择在具有防6级地震、防8级风和防橙色大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机房场地选择在2-4层建筑内,以及避开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c)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d)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3. 物理访问控制a)机房出入口安排专人值守配置门卡式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做到人手一卡,不混用,不借用;b)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需要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来访人员在机房内需要有持卡人全程陪同;c)进入机房之前需带鞋套等,防尘,防静电措施;d)机房采用防火门为不锈钢材质,提拉式向外开启;4•照明系统a)照度选择机房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要求,照度为 400LR电源室及其它辅助功能间照度不小于300LR机房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大于1LR应急备用照明照度不小于30LRb)照明系统机房照明采用2种:普通照明、断电应急照明。
普通照明采用 3R36W 嵌入式格栅灯盘(600R1200,功率108V;应急照明主要作用是停电后,可以让室内人员看清道路及时疏散、借以维修电气设备,应急照明灯功率9W个。
灯具正常照明电源由市电供给,由照明配电箱中的断路器、房间区域安装于墙面上的跷板开关控制。
5. 防盗窃和防破坏c)主要设备放置在主机房内;d)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在地板上,并在机器的左上角标贴资产编号;e)通信线缆铺设在地下;f)设置机房电子防盗报警系统;g)机房设置全景监控报警系统,做到无死角监控。
6. 防雷击及电磁a)电源线和通信线缆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b)机房接地防雷及电磁机房采用4R40mm紫铜排沿墙设一周闭合带的均压环,成“田”字状。
整个机房铺设网格地线(等电位接地母排),网格网眼尺寸与防静电地板尺寸一致,交叉点使用线卡接在一起(必须牢靠)。
抗静电地板按放射状多点连接,通过多股铜芯线接于铜排上。
将各电子设备外壳接地端通过4mm纯铜多股导线与铜排连接。
从样板带综合接地网采用95mm多股铜芯接地线,加套金属屏蔽管,固定在外墙,连接在300R80R6mn铜排制作的接地端子上,将均压环铜排用 60mm与样板带综合接地网相连。
c)线路防雷防雷系统设计为四级防雷:大楼配电室为第一级防雷(此级防雷在建设时大楼机电方完成),ATS配电柜进线端为第二级防浪涌保护,一层UPS 输出柜进线端为第三级防浪涌保护,二层机房设备前端设计第四级防浪涌保护。
这种防雷系统设计,可有效保护设备免遭雷电电磁感应高电压的破坏,防止因线路过长而感应出过电压和因线路过长而感应出过电压,对保证机房网络设备及后端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
7. 防火机房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可以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机房灭火系统使用气体灭火剂;对于其它无重要电子设备的区域,可以使用灭火系统。
灭火剂为FM20气体,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并且对臭氧层的耗损值为零,符合环保要求,该灭火剂灭火效能高、对设备无污染、电绝缘性好、灭火迅速。
防护区内的气体灭火喷头要求分两层布置,即在工作间内、吊顶各布置一层喷头,当对某一防护区实施灭火时,该防护区内两层喷头同时喷射灭火剂。
所有气体灭火保护区域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低于 1.2Kpa;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低于0.5h8. 防静电机房采用防静电地板;机房铺设活动地板主要有两个作用:首先,在活动地板下形成隐蔽空间,可以在地板下铺设电源线管、线槽、综合布线、消防管线等以及一些电气设施(插座、插座箱等);其次,活动地板的抗静电功能也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
机房采用抗静电全钢活动地板(整体静电电阻率大于109欧姆),地板规格600R600R35mm强度高,耐冲击力强,集中载荷》34KG耐磨性优于1000转。
防静电地板铺设高度为0.3米,安装过程中,地板与墙面交界处,活动地板需精确切割下料。
切割边需封胶处理后安装。
地板安装后,地板与墙体交界处用不锈钢踢脚板封边。
活动地板必须牢固,稳定,紧密。
不能有响动、摇摆和噪音。
防静电地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A)抗静电活动地板板面;B)地板支承系统,主要为横梁支角(支角分成上、下托,螺杆可以调节,以调整地板面水平)。
易于更换,用吸板器可以取下任何一块地板,方便地板下面的管线及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修理。
9. 温湿度控制空调功能:主机房内要维持正压,与室外压差大于9.8帕,送风速度不小于3米/秒,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为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尘粒数小于10000粒,并且具有新风调节系统。
机房的空调设备采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组(风冷、下送风),确保7R24」、时机房的环境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新风调节系统按照机房大小满足机房的空气调节需要。
为保证空调的可靠运行,要采用市电和发电机双回路的供电方式。
数据中心机房空气环境设计参数:夏季温度23吃C冬季温度20吃C夏季湿度55 ±0%冬季湿度55 ±0%10. 电力供应设计为市电+柴油发电机+UPS的高可靠性的供电方式。
此设计既可保证给设备提供纯净的电源,减少对电网的污染,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又可保证在市电停电后的正常工作,从而更充分地保障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UP不间断电源。
包括UPSt机和免维护电池两组,此设备是设计先进、技术成熟的国际知名品牌EMERSON品。
UP笑用纯在线、双变换式,内置输出隔离变压器。
电池选用国际知名品牌非凡牌,为铅酸免维护型,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
柴油发电机。
本项目选用的柴油发电机机组额定功率为250KW主要用于保证所有UPSft荷,包括机房的计算机设备、数据设备、应急照明及部分P(机等。
以备市电中断时使用。
网络安全设计1. 结构安全为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设计采用三线百兆光纤双路由接入分别为联通、电信、铁通。
接入后按实际当前运行情况绘制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vian或协议隔离将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隔离;重要网段在网络边界处添加防火墙设备,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做出网络均衡,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
采用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SSI协议位于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由SSL 记录协议、SSL S手协议和SSL警报协议组成的。
SSL B手协议用来在客户与服务器真正传输应用层数据之前建立安全机制。
当客户与服务器第一次通信时,双方通过握手协议在版本号、密钥交换算法、数据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上达成一致,然后互相验证对方身份,最后使用协商好的密钥交换算法产生一个只有双方知道的秘密信息,客户和服务器各自根据此秘密信息产生数据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参数。
SSL记录协议根据SSL S手协议协商的参数,对应用层送来的数据进行加密、压缩、计算消息鉴别码 MAC然后经网络传输层发送给对方。
SSL警报协议用来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递 SSL出错信息。
2. 网络设备与访问控制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采用分级管理,启用访问控制功能;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必要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对口令设置必须在8位以上且为字母和数字组合,每月定期更换口令;登录失败采取结束会话方式,限制非法登录次数为6次,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必要时采取加密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3. 安全审计对网络系统采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记录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等审计相关的信息;可以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系统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4. 入侵防范网络边界处采用入侵检测和防火墙产品监视攻击行为,包括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产生报警。
入侵检测能力是衡量一个防御体系是否完整有效的重要因素,强大完整的入侵检测体系可以弥补防火墙相对静态防御的不足。
对来自外部网和内部的各种行为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各种可能的攻击企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入侵检测引擎接入中心交换机上。
入侵检测系统集入侵检测、网络管理和网络监视功能于一身,能实时捕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利用内置的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和智能分析的方法,检测网络上发生的入侵行为和异常现象,并在数据库中记录有关事件,作为网络管理员事后分析的依据;如果情况严重,系统可以发出实时报警。
5.漏洞扫描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漏洞扫描系统定期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详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产生重要依据。
三、主机安全设计1. 身份鉴别采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口令设置必须在8位以上且为字母和数字组合,每月定期更换口令;登录失败采取结束会话方式,限制非法登录次数为6次,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必要时采取加密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使用vpn或加密机技术接入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设置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2. 访问控制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