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细胞呼吸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舟山中学顾敏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方式,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纽带,通过问题引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再现、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的安排中重点突出从宏观到微观、简单到复杂、基础到拓展、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置陷阱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印象等教学措施。

二、教学分析
细胞呼吸实质是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

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条件氧气是否参与,内在条件哪种酶系参与,因而在不同的场所沿不同的途径逐步分解。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因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机物中的能量也随之逐步释放。

并在逐步释放中将部分能量转移到A 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或维持动物的体温。

细胞呼吸的意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断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体中重要途径是细胞呼吸了。

三大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即是细胞呼吸(例如枢纽物质:丙酮酸),可见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细胞呼吸的概念(c 理解)
(2)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
(3)细胞呼吸的意义(c 理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创造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细胞呼吸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通过学习细胞呼吸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树立生命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难点:
(1)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2)细胞呼吸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思考,归纳、讨论、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

利用图表比较,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着
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教学理念。

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模式:基础梳理→讨论比较→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思想
图片导入,
引出本课
图片展示并请学生思考图中的
存在哪2种生命活动?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由图片使学生回忆呼吸
和细胞呼吸两种生命活
动并比较,引入细胞呼
吸复习课教学
小结并过渡:
呼吸:生物体吸入O2,呼出CO2,是一个气体交换的物理过程。

细胞呼吸: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等物质,并且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以细胞呼吸中的能量为线索,设置问题引出细胞呼吸的进一步理解。

问题设置组织引导:
1.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可以直
接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吗?
2.细胞呼吸的实质?
学生回答:
问题1:
不能,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
转移到ATP中
问题2: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间接用于生命
活动
以细胞呼吸中的能量为
线索,通过问题的设置,
使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概
念达到一个深层次的理

小结并过渡: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能量的释放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把细胞呼吸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基础梳理设置问题1:
有氧呼吸
过程?
问题2: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学生回答问题1:
第一阶段:(细胞溶胶):
C6H12O6→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反应式:
2C3H4O3+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嵴)
反应式:
24[H]+6O2→12H2O+大量能量
问题2:
C6H12O6+6O2→6CO2+6H2O +大量能量
通过图片填空使学生对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
反应场所印象更加深
刻。

在此过程中强调三
个阶段都有能量产生,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
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
转移到ATP中;分析元
素的转移等。

问题3:
有氧呼吸的场所?
问题4: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问题3:
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问题4:
线粒体
通过在问题3和问题4
中设置陷阱,强调细胞
呼吸的场所和细胞呼吸
的主要场所的区别。

无氧呼吸
基础梳理
设置问题1:
无氧呼吸的过程?
问题2: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问题3:
无氧呼吸生物类型?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产酒精和二氧化碳:
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产乳酸: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层层
设置,使学生在梳理无
氧呼吸知识点中,慢慢
渗透进和有氧呼吸的一
些比较,比如产物、能
量释放的多少、场所等。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4人为一个单位分别讨论下列问题,并分别邀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细胞呼吸
知识拓展
PPT展示四个问题,请学生
思考并回答
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相关
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

按照这个原理在生产中应用:
(1)贮存蔬菜时,适当降低温
度能延长保存时间
(2)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
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
机物的消耗
问题1:
问题2:
1温度
通过前面的基础梳理,
让学生从各种角度对需
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做出
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
印象。

问题2是对呼吸作用知
识点的进一步拓展深
化,使学生更加看清呼
吸作用的本质,并在此
基础上掌握呼吸作用在
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应用:
①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有氧呼吸
②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③低氧仓储粮食、水果和蔬菜
在此处继续设置一些问题:
1有位科学家通过实验装置研究呼吸作用时,测出的数据
你觉得他最可能使用了什么材料做实验?
2如果想要进一步判断无氧呼吸是否进行,可根据题干信息去分析:
计算注意点:
CO2总量= CO2(有氧呼吸)+ CO2(无氧呼吸)
葡萄糖总量=葡萄糖(有氧呼吸)+葡萄糖(无氧呼吸)2、氧气浓度
问题3:
1、酵母菌及大部分植物
如果O2吸收量=0,CO2释放量>0→只进行
无氧呼吸。

如果CO2释放量=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
氧呼吸。

如果CO2释放量>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
氧呼吸,又无氧呼吸
回答:很有可能是富含油脂的花生种子
2、动物及某些植物器官
如果O2吸收量=0→只进行无氧呼吸
如果CO2释放量=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
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法判断
回答:比如是否有乳酸产生
比如葡萄糖的消耗量和氧气消耗量的物
质的量比
问题4:
第一步:分析题干中信息,判断细胞呼吸
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第二步: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
应式
第三步:利用总反应式中的比例关系进行
计算
在此处另外设置的两个
问题,是在之前问题上
的进一步深刻挖掘,有
助于学生在细胞呼吸本
质和细胞呼吸过程的认
识,并提高学生的知识
应用能力。

此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
建立正确和良好的解题
习惯,引导他们在解决
计算题时如何使用科学
的方法。

例题分析: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 、b 、c 、d 时,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 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 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 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 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学生通过上面四个问题的分析和引用,解决该例题,答案为B
通过前面四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可通过问题3和问题4中归纳出的方法把此题解决。

课堂总结
见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 吸 作 用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丙酮酸彻底分解 [H]的氧化 丙酮酸不彻底分解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1.场所
3.物质变化
4.能量变化
2.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