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种群人口与发展》PPT课件
《种群人口与发展》PPT课件
年份
250万年前 (公元)1000年
1650年 1804年 1927年 1960年 1974年 1987年7月11日 1999年10月12日
2011年10月31日 2050年(联合国预测)
人口数量(亿人) 相隔年数
人类祖先出现 2.8 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9.0
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 特征: • 空间特征 • 数量特征 • 遗传特征 • 系统特征
3. 种群动态:
两种模式: 指数增长; 逻辑斯谛增长。
• 指数增长分析: • 前提条件:资源无限;
入侵种早 期发展。
苏格兰 松
• 指数增长分析:
➢ 前提条件:资源无限;
➢ 增长速率:决定于物种繁 殖能力;
➢ 生态效应:对共存物种的 强烈抑制,导致物种多样 性降低、群落和系统结构 简单化和系统动荡;
英国
0.60亿
中国
12.73亿
法国
0.59亿
美国
2.85亿
巴西
1.72亿
印尼
2.06亿
印度
10.33亿
巴基斯坦
1.45亿
坦桑尼亚
0.36亿
沙特阿拉伯 0.21亿
尼日利亚
1.27亿
埃塞俄比亚 0.65亿
也门
0.18亿
总生育 率 1.2 1.3 1.3 1.7 1.8 1.8 2.1 2.4 2.7 3.2 5.6
许竞争共存, 维持系统稳定。
二、种群开放性与集合种群理论
• 种群开放性:地理种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交流和基因流。因此,较大空间尺度 上看,种群间的隔离是相对的。
• 种群间交流的普遍性: • 迁徙、洄游; • 迁飞; • 扩散和扩张; • 花粉和种子的传播。
1. 集合种群理论的背景:
何谓种群 ? 种群间的联系:个体流
天然银鱼分布区缩减
天然银鱼产量下滑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人工引种种群扩张
三、种群管理基本理念
• 核心目标:维持种群稳定; • 科学管理是双刃剑:保护vs.控制,应具体
对待; • 动态管理; • 整体布局:突出种群间的联系,从区域尺度
上规划; • 环境友好:监测研究种群在系统中的作用和
地位,种群管理应有利于系统稳定。
Species Species Species
空物能 间质量
150 单0
种 100
年0
产 量 500 (吨)
抚仙湖太湖新银鱼入鱼康侵鱼良致 急剧衰退
白鱼种群
• 指数增长分析:
➢ 前提条件:资源无限;
➢ 增长速率:决定于物种繁殖能力;
➢ 生态效应:对共存物种的强烈抑制,导致物种 多样性降低、群落和系统结构简单化和系统动荡;
• 各个局域种群的兴-灭动态不能完全同步。否 则整个集合种群续存时间不:
• 自然保护:
• 濒危物种保护应有尽可能多的斑块且连接良好; • 局域种群间的相互拯救对区域层次上的种群续存
意义重大,不可忽视; • 保护物种的动态监测应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
1. 人口增长速度快 2. 农村人口比重大
1983年农业人口为7.837亿,占世界总农业人口22.7亿的6 2.3%。 3.人口城市化加快 1995年的统计表明,已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5.6 5.7 5.8 5.9 7.2
•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发达国家较低; • 不发达国家较高。
•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发达国家较低; • 不发达国家较高。
平均年增长率:
•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发达国家较低; • 不发达国家较高。
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 中国人口增长特点:
3. 集合种群的特征:
• 适宜的生境(suitable habitat)以离散斑块形式存 在。这些斑块均可为目标物种所占据(occupi ed);
• 所有斑块内的局域种群(local population)都有 灭绝的风险。不存在永恒的大陆斑块;
• 离散斑块间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了重新侵占 (re-colonization)的发生;
➢ 种群危机:天敌和寄生物的潜在威胁。如:马尾松
林松毛虫危害;人类的传染病。
• 逻辑斯谛增长分析: • 前提条件:资源有限;
• 逻辑斯谛增长分析:
➢ 前提条件:资源有限; ➢ 增长速率:受环境阻力负反馈调节;
• 逻辑斯谛增长分析:
➢ 前提条件:资源有限; ➢ 增长速率:受环境阻力负反馈调节; ➢ 生态效应:允
Population & development
Z S W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NU 2013.11.15
Focus on…
• 种群及其动态; • 种群开放性与集合种群理论; • 种群管理的基本理念; •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种群及其动态
1. 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
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Explosive growth • 1999年60亿 • 2007年66亿 • 2011年70亿
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 和演变过程,包括:
自然变动 机械变动 社会变动
基因流 生境萎缩和破碎对种群的影响
种群大小和稳定性 ? 种群间关系和动态 ?
2. 概念: • 定义1:Population of populations (Levins 1970).
集合种群 局域种群
• 定义2:局域小(地理)种群通过一定程度的个 体交流而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区域范围内的小种 群集合(Hanski 1994)。
• 害虫的生物防治:
• 区域性统一防治效果较好; • 监测害虫种群动态,防止局域种群间的交流和拯
救; • 抗虫、抗病作物种植中应间种非抗性品种,以保
持稳定的益虫种群。
三、种群管理基本理念
• 核心目标:维持种群稳定; • 科学管理是双刃剑:保护vs.控制,应具体对待;
• 如:银鱼天然群体的退化和移植种群的泛滥,该如何管理? • 四大家鱼野生群几近消失,养殖群泛滥,又该如何管理?
650年 154年 123年 33年 14年 13年
12年
12年
51年
•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 3、低出生宰,低死广率.低增长率阶段。
• 世界人口分布:
国家
2001年中人 口
俄罗斯
1.44亿
日本
1.27亿
德国
0.8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