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

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

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古代重要作家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2. 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3.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5.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6.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7.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8.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11.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材选其作《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教材选其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14.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其诗与元稹齐名,称元白,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卖炭翁》。

15.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人称他为诗鬼。

教材选其作《雁门太守行》。

16.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教材选其作《赤壁》《泊秦淮》。

17.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夜雨寄北》《无题》。

18.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19.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我们学过他的《商山早行》。

20.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教材选其作《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等。

2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材选其作《醉翁亭记》《卖油翁》。

22.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教材选其作《登飞来峰》。

23.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婉约派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教材选其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2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教材选其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晚雾)》。

26.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教材选其作《游山西村》。

2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教材选其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教材选其作《过零丁洋》。

29.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

30.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散曲家。

所著散曲以豪放著称。

教材选其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3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

教材中的《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32.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教材选其作《己亥杂诗》。

古代重要作品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三百。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

教材中《关雎》《蒹葭》均选于此。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世称亚圣。

教材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孟子》。

4.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教材中《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出自《庄子》。

5.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6.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教材中《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7.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教材中《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来记述史事。

8. 《列子》是列子及其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教材中《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9.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有许多讲究劝谏艺术的名篇。

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其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10.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材中《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11.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12.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教材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于此。

1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4.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载,异是奇怪的事情。

重要文体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2. 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3.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

这类文章内容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5.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的范例。

天文银河:又称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七上)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八下)节令、节日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 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八下)二十四节气:我国传统历法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用来指导农事,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八下;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二十四节气春季(2~4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5~7月)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8~10月)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11~次年1月)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用作四立,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