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唐顿庄园》到西方餐桌文化

从《唐顿庄园》到西方餐桌文化

从《唐顿庄园》到西方餐桌文化一、庄园里的英式餐桌风情2010年推出的英国古典时代剧――《唐顿庄园》在全球播出后,立刻掀起了一股新的英剧风潮。

该剧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位时,约克郡一个虚构的庄园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庄园中由贵族至仆人的传奇故事。

剧中贵族衣着装饰华丽繁复,餐桌用具精致贵重,贵族生活方式优雅含蓄,展现了20世纪初瑰丽磅礴的英国田园风情,充满了浓郁的英格兰气息。

剧中人们对饮食的讲究可谓一大亮点。

餐桌上餐具的摆放、用餐的顺序,以及贵族们严格的用餐礼节,无不透露西方特有的餐桌文化。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剧中奢侈的餐桌服务,在传统英国贵族用餐礼节中,严谨的英国管家会带领众男仆在晚餐开始之前,确保餐具摆放精准,用尺子测量其位置,将蜡烛长短调整一致,餐巾按场合或座次折叠。

当鲜花摆放到位,调整完光线的明暗,待主人及客人上桌时,会有仆人对每一位用餐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保证其顺利用餐。

饮食在英国贵族家庭生活中意味非凡,非常重要,是体现各家族和个人社会地位及品位的重要途径。

他们所用的餐具,是最直接和具体的展现。

他们每天吃四顿饭,每餐和每道食物所用的餐具有所区别。

用餐礼仪,更体现了其严谨优雅的文化传统。

用餐时,应挺直背部,坐在椅子前三分之一的位置。

除了喝汤时,不要俯身向前进食。

“用餐一般会持续两小时左右,中途不宜去卫生间,因此,需注意适量饮用酒水”。

[1]到20世纪,在西方,以英国为例的餐桌文化与规范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二、西方餐具的起源与发展餐具,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变迁与发展,承载了整个人类的饮食文明。

早期餐具的发明,揭开了人类饮食文明的序幕。

经过时间和文化的洗礼,东西方都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餐具及餐桌礼仪,成为人类创造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今天,其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都值得仔细研究,更能解读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精髓。

在西方餐具发展早期,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社会高阶级地位的标志,餐具一般为贵族所使用,直到后来才成为社会大众使用的普通物品。

早期的餐具的欣赏价值较小,20世纪后,餐具才逐渐开始开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成为大众审美的一部分。

餐具是用于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形式多样,有碗、盘、筷子、勺、刀、叉、茶具、酒具等。

约16世纪以前,西方人并没有习惯用餐具进食,大多数人还是用手指抓食,贵族也不例外,如路易十四等。

大约在13世纪以前,罗马地区便规定以使用手指头的多寡区分身份,平民用五指,贵族只能用三个手指取食,无名指和小指不能沾到食物。

这一进餐规则一直延续到16世纪,且仍为欧洲人所奉行。

[2](一)餐叉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危机与活力,饱受饥荒与战争的困扰,从野蛮走向文明,文艺复兴的光芒渐渐开始笼罩这片大地,人类文明逐渐开化。

叉子在欧洲的普及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对当时欧洲人的文化冲击可谓不小,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及阻挠。

11世纪,用作进食的叉子出现在意大利富人区塔斯卡地区,然而,由于信仰和宗教的问题,神职人员认为餐具的创造是受到了撒旦路西法的蛊惑,用工具进食是对上帝恩赐的食物的不尊重,因此坚持以手取食,而非使用当时的两齿叉。

叉子于12世纪正式引入欧洲,英国主教将刀叉普及给王国的子民,但贵族却爱将其用作武器决斗,而非用于食物切割。

法国革命战争爆发后,四齿叉成为当时贵族的新宠,象征着阶级、地位、品位与奢华。

贵族出行时,一般会随身携带专人定制的折叠式华丽餐具,其通常有珊瑚、象牙等精美雕刻的手柄。

一方面作为进食工具,另一方面则作为互相攀比炫耀的奢侈品和身份象征,而后其渐渐演变成必备的用餐工具。

叉子引入欧洲后,人们一直视叉子为舶来品,直到14世纪后,餐叉才被整个欧洲人民普遍接受和使用。

(二)餐刀餐刀是西餐中最常见的餐具之一,其作用主要是用来切割食物,如牛排、比萨等。

餐刀具体又可细分为很多种,在唐顿庄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贵族用餐时,往往有两到三幅刀叉,分别用来取不同的菜式,如主菜、沙拉、海鲜等。

一般来说,食用完一道菜,即要换一副刀叉。

餐刀配合叉的使用,现在已是西餐中最基本的餐具使用方式。

餐刀的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未来人类生活中会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除了满足原始人作食用工具外,还有防身的作用。

只有地位尊贵的首领,才能拥有不同的餐刀。

餐刀最初的刀尖并不是如今的圆润的椭圆形,而是有着尖锐的刀锋。

在当时,许多法国的官员,除了把餐刀当切肉工具外,还在餐后当牙签使用。

到了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正式宣布将餐刀的刀尖改为圆形。

(三)勺子汤匙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亚洲地区。

古埃及墓中曾挖掘出各种简易材料的勺子,如木头和石制品,而后古罗马人用贝壳舀汤,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西方勺子的雏形。

早期用于食用的圆形勺子,也逐渐演变为椭圆型。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当地居民为刚出生的婴儿举行洗礼仪式,通常会将汤勺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汤勺手柄则雕刻着各个不同的天使。

(四)餐巾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因一直有以手取食的习惯,他们会在用餐后准备一条毛巾擦手。

更甚者,会在擦手之后用水盆中的水来洗手,水中还会视情况洒上各种花瓣,如玫瑰、肉桂等。

到17世纪,餐巾的观赏价值被人逐步挖掘。

1680年,意大利已有20多种餐巾的折法,特色各异,十分精致有趣。

餐巾逐渐成为当今西餐餐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餐具材料的演变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们对食物风潮的追赶,促使餐具在逐渐变化进步。

不仅如此,材料的不断进化致使餐具的使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西方餐具材料大致分为陶、玻璃、金银及不锈钢几个阶段。

在贵族中流行的奢华的金银制餐具也经常出现在电影和小说中,餐具上精美的雕刻时常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繁复的洛可可风格,还是黑暗华丽的哥特风,又或是清新的乡村风格,都让人赞不绝口。

金银餐具造型精美,显得稳重,且对人体无害,无不彰显着贵族的高贵地位与身份。

因为其皆属于稀有金属,太为贵重,在普通人民中很难普及和流行起来。

三、西方餐桌礼仪(一)西方礼仪概述“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3]它涉及了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

餐桌礼仪,即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

由于文化的差异,餐桌礼仪在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餐桌礼仪源于受拜占庭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法国梅罗文加王朝。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期,礼仪则进一步细化。

每个国家用餐习惯有所不同,有习惯坐在餐桌旁用餐的,也有卧床进食的。

到了12世纪,餐桌礼仪变得更为优雅细致和规范,也逐渐出现了关于描写餐桌礼仪的着作。

(二)餐具的使用西餐的显着特点就是餐具的使用非常多样,在古时候的西方,则更繁复讲究。

现在普遍使用的完整西餐餐具包括“前菜刀叉、面包碟、牛油刀、汤勺、主菜刀叉、甜品叉匙,白酒杯,红酒杯。

摆放也有一套标准: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

[4]在西餐具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刀叉。

使用时,可以用法式,左刀右叉,由外而内切,一边切割成小块,一边食用。

英式或美式则是右刀左叉,全部切好后再换右手拿叉食用。

在使用刀叉时,一定不要太过用力,以免受伤或切到餐盘发出不礼貌的声音,使用时,应将刀叉呈90度角,顺势切割。

在谈话或传菜时,要放下刀叉,不能在空中挥舞。

使用完毕后,要将刀叉并排横放在餐盘中间,而非放在盘两侧,刀叉柄都要朝向自己,以提示服务员可以将餐盘收走。

暂停使用刀叉时,应将其呈内八字形轻轻地放在盘子两侧。

前菜或是甜点,可以直接用叉子,不需要餐刀的辅助,没有用过的餐具应放回原处。

在西餐中,尤其是英式用法中,喝汤的方式应当由内至外开始舀。

食用完毕后,汤匙应当放在碟子上,而非汤碗中。

在英国,最有名的当属下午茶,喝红茶时,应先将茶倒入杯中,再倒入牛奶,用茶匙反复搅拌牛奶后,将其放在茶碟上最远的位置。

饮茶时,用食指和拇扶住杯环,中指托住茶杯底部。

下午茶一般还配有各种特色小点心,如司康饼等,食用此类甜点,不必专门使用刀具,用手取食即可。

盘子又分为茶碟、食盘、深盘、渣盘等,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和渣滓,盘子不能堆叠在一起。

取食时,不要一次性放过多的菜肴在一个盘子里。

吃剩的渣滓不要随处吐,而要取放在食碟前端,若渣滓较多则可以唤服务员换掉餐盘。

使用餐巾时,应将其对折放在腿上,暂离席位时,不能随意扔在桌上或搭在椅背上,而要将其轻放在椅子上,或者将一角压在餐盘下面。

餐具的变革,映射的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在社会习俗和风尚的变革,也谱写了一部鲜活的艺术史,记载着人类百年来在饮食文化上实用与美学结合的探索历程。

(三)餐桌禁忌在西餐文化里,另一项不可忽视的便是用餐氛围。

西餐馆里的气氛一向安静温馨,反之,中餐馆中以喧哗热闹为主,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餐桌文化主题和氛围。

现在,西餐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和商务人士的欢迎,他们认为用西餐是一种格调与情调,或者是一种对优雅环境的选择。

因此,被视为具有高格调的西餐厅,则更注重餐桌上的禁忌,以免失了礼节。

使用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胡乱挥舞,勿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人夹菜。

咀嚼食物时勿要讲话交谈,不要喝汤或者喝水,更不能发出咂嘴的声音。

热菜不要用嘴吹,也不要用汤勺搅拌,可待凉后再食用。

用餐期间若要离席,需向他人致意。

最后用餐完毕不要当众剔牙,这被视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在中国,热闹是饭桌上的习俗,而在西餐厅,却禁止大声喧哗,讲话应尽量压低声音。

四、结语近年来,西方的饮食在全球不断兴起,并迅速普及,其文化冲击力之大有目共睹。

餐桌文化是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精神与民族风貌。

透过餐具变革、餐桌礼节的了解,不仅可以防止礼失于人,更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理性的思维方式。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能更深层次地帮助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从现实出发,在自我行为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