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Blot操作流程
试剂配制
1.RIPA裂解液:
10mM Tris(MW121.14,PH7.5)
1%NP40
0.5%TritonX-100
0.2%脱氧胆酸钠
2 mM EDTA
1 mM PMSF
20%甘油
调pH值至7.5。
混匀后4℃保存,长期保存于-20℃。
使用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cooktail。
制胶用(1-6):
1. 1.0mol/L Tris·HCl (pH6.8)
Tris (MW121.14) 12.114g
蒸馏水 100ml
溶解后,(用浓盐酸调pH至6.8),室温下保存。
2. 1.5mol/L Tris·HCl(pH8.8)
Tris (MW121.14) 18.671g
蒸馏水 100ml
溶解后,(用浓盐酸调pH至8.8),室温下保存。
3.10%SDS
SDS 10g
蒸馏水至 100ml
如溶解困难,可在50℃水浴下溶解,室温保存。
如在长期保存中出现沉淀,水浴溶化后,仍可使用。
4.10%过硫酸胺(AP)
过硫酸胺 0.1g
(现用现配,可先将过硫酸胺干粉称好分量后放在1.5mlEP管中,一次性多装几管,使用时加入蒸馏水水即可,溶解后,4℃保存,保存时间为1周)
5.四甲基乙二胺原液(TEMED): 4?C保存。
6.30%丙稀酰胺: 4?C保存。
10%下层胶,即分离胶(两块胶,15ml):胶的浓度根据自己所做蛋白的大小确定依次加入去离子水 5.9ml
30%丙烯酰胺 5ml
1.5M Tris-HCl(pH8.8) 3.8ml
10%SDS 150μl
10%AP 150μl
TEMED 6μl
每加一种成分随即摇匀,为了加快凝胶,可以将过硫酸胺和TEMED量加大,根据实验当时的温度适当调整,加入TEMED混匀后应即刻灌胶。
灌胶后加异丙醇(1ml)消泡
5%上层胶(两块胶,6ml):
依次加入去离子水 4.1ml
30%丙烯酰胺 1ml
1M Tris-HCl(pH6.8) 0.75ml
10%SDS 60μl
10%AP 60μl
TEMED 6μl
每加一种成分随即摇匀,为了加快凝胶,可以将过硫酸胺和TEMED量加大,根据实验当时的温度适当调整,加入TEMED混匀后应即刻灌胶。
7.5X电泳液缓冲液
Tris(MW121.14) 15.1g
甘氨酸(MW75.07) 94g
SDS 5.00g
蒸馏水至 1000ml
溶解后室温保存,用时稀释5倍,通常取160ml配制成800ml即可。
8.10X转膜缓冲液
甘氨酸(MW75.07) 151.1g
Tris(MW121.14) 30.3g
溶解后室温保存,用时稀释10倍,并加入甲醇至20%。
通常取80ml母液,加560ml蒸馏水,最加160ml甲醇,配制成800ml即可。
(先加甲醇易产生沉淀)9.10XTBS缓冲液
Tris(MW121.14) 24.2g
NaCl 80.0g
蒸馏水至 1000ml
(浓盐酸调pH至7.6),溶解后室温保存。
10.1XTBST缓冲液
10XTBS缓冲液 100ml
蒸馏水 900ml
Tween-20 1 ml
因Tween-20比较粘稠,应缓慢吸取并可把枪头剪掉一块,即可防止产生气泡。
溶解后室温保存。
11.封闭液/抗体稀释液(5%脱脂牛奶):
1XTBST缓冲液 95-100 ml
脱脂奶粉 5g
溶解后4℃保存,可于一周内使用。
步骤:
SDS-PAGE电泳
(1)清洗玻璃板:两面都擦洗过后用自来水冲,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立在筐里晾干。
(2)灌胶与上样
1、玻璃板对齐后放入夹中卡紧。
然后垂直卡在架子上准备灌胶。
2、按前面方法配12%下层胶(15ml,两块胶,每块胶在7ml左右),加入TEMED后立即摇匀即可灌胶。
灌胶后胶上加
一层异丙醇醇(1ml左右),液封后的胶凝的更快。
3、当水和胶之间有一条折射线时,说明胶已凝了。
弃去异丙醇,用水冲洗,并用吸水纸将水吸干。
4、等待胶凝期间可计算含10-100ug蛋白的溶液体积即为上样量(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进行选择,没有固定的量)
取出上样样品至EP管中,加入5×上样缓冲液至终浓度均为1×。
上样前要将样品于沸水中煮5-10min使蛋白变性。
5、按前面方法配5%的上层胶(6ml,两块胶),加入TEMED后立即摇匀即可灌胶。
将剩余空间灌满浓缩胶然后将梳子插
入浓缩胶中(从梳子的一头开始插)。
灌胶时也要使胶沿玻璃板流下以免胶中有气泡产生。
插梳子时要使梳子保持水平。
由于胶凝固时体积会收缩减小(也提示胶已经凝固),从而使加样孔的上样体积减小,所以在上层胶凝固的过程中要在两边补胶(不补胶问题也不大)。
等待上层胶凝固期间配制1×电泳缓冲液。
6、加入1×电泳缓冲液,两手分别捏住梳子的两边竖直向上轻轻将其拔出。
*电泳缓冲液一定要加至超过玻璃板的上缘(量要足够多),否则电泳期间会出现电流过低的现象,进而影响电泳的效果。
7、上样
Marker 7μl
样本根据自己的样品决定
实验所用Thermo 26619# Marker电泳后出现9条带:10,15,25,35,55,70,100,130,250KDa(具体条带数目会因为胶的浓度不同而不同),最少4条带(6%的分离胶时出现70,100,130,250KDa)。
(3)电泳:开始恒压,电压80V,电泳跑到分离胶以后可调节电压到120V
电泳至溴酚兰刚跑出即可终止电泳,进行转膜(一般要让目的条带跑过分离胶的1/3比较好)。
电泳结束前20分钟配制1X转膜缓冲液。
(四)转膜
(1)转一张膜需准备4张滤纸和1张硝酸纤维素膜。
切滤纸和膜时一定要戴手套(因为手上的蛋白会污染膜)。
将切好的硝酸纤维素膜现在甲醇中浸泡激活,后和滤纸置于1X转模缓冲液浸湿。
(2)夹子黑的一面:海绵-2张滤纸-胶-PVDF膜-2张滤纸-海绵(顺序一定注意)
将夹子打开使黑的一面保持水平。
在上面垫一张海绵垫,用玻棒来回擀几遍以擀走里面的气泡。
在垫子上垫二层滤纸,先将玻璃板撬开,随后将浓缩胶轻轻刮去,小心剥下下层胶盖于滤纸上,用手调整使其与滤纸对齐,轻轻用玻棒擀去气泡。
将硝酸纤维素膜盖于胶上,要盖满整个胶并除气泡。
在膜上盖2张滤纸并除去气泡(膜盖下后不可再移动)。
最后盖上另一个海绵垫,擀几下就可合起夹子。
要不断的擀去气泡。
膜两边的滤纸不能相互接触,接触后会发生短路。
如果同时做两块胶,转膜的时候应记住样本的位置。
(3)将夹子放入转移槽槽中,要使夹的黑面对槽的黑面,夹的白面对槽的红面。
电转移时会产热,故放冰来降温。
一般用恒流400mA转膜1.5-2h。
✧实际上应该根据蛋白分子量的大小确定转膜时间,如果同时做两块胶,转膜结束应在膜上做标记,以便查询相应
样本。
转膜后,膜要分正反面,转膜时靠胶的一面为正面。
转膜结束前配制封闭液(5%脱脂牛奶)及1X TBST缓冲液。
如果做磷酸化抗体等,需要用血清封闭,具体情况可参考抗体说明书。
(五)免疫反应
(1)封闭:将膜用移至含有封闭液的平皿中,室温下脱色摇床上摇动封闭1-2h。
(2)一抗
. 将一抗用封闭液稀释至适当浓度;加入抗体, 4度过夜,次日用1X TBST在室温下脱色摇床上洗三次,每次5min。
(3)二抗
同上方法准备二抗稀释液,室温下孵育1-2h后,用1X TBST在室温下脱色摇床上洗三次,每次10min。
(六)化学发光,显影,定影
(1)将A和B两种试剂等量等体积混合;
打开X-光片夹,铺上保鲜膜,将膜正面朝上放于保鲜膜上,滴加此混合液1-3min后(见到荧光)
(2)将1×显影液,自来水和定影液分别到入盘中;
在红灯下
✧取出X-光片,用切纸刀剪裁适当大小(比膜的长和宽均需大1cm);把X-光片放在膜上,一旦放上,便不
能移动,关上X-光片夹,开始计时;根据信号的强弱适当调整曝光时间,一般为1min到5min,也可选择不
同时间多次压片,以达最佳效果;
✧曝光完成后,打开X-光片夹,取出X-光片,迅速浸入显影液中显影,待出现明显条带后,即刻终止显影。
显影时间一般为1~2min(20~25℃),温度过低时(低于16℃)需适当延长显影时间;
✧显影结束后,先用自来水洗一下X-光片,然后再放到定影液中进行定影(这样可以延长定影液使用时间,
从而节约定影液)。
定影时间一般为5~10min,以胶片透明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