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
场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一、市场概述 (1)
(一) 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市场定义 (1)
(二) 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意义 (2)
1、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提升发展能级 (2)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管控经济风险 (2)
3、增强社会诚信水平,降低社会矛盾 (2)
(三)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发展历程 (3)
二、市场现状 (5)
(一) 市场规模 (5)
(二) 市场结构 (6)
1、区域结构 (6)
2、产品结构 (7)
3、投资主体结构 (8)
(三) 市场特点 (10)
1、信用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标准应用初现成效 (10)
2、信用立法缓步发展,公共信用类立法滞后 (11)
3、政府主导建设项目较多,建设内容标准化程度高 (11)
4、公共信用平台建设以实现信用数据互联互通为主 (12)
5、国家部委的单项目建设资金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12)
三、竞争格局分析 (13)
(一) 主要厂商分析 (13)
1、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金电联行) (13)
2、北京拓普丰联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拓普丰联) (13)
3、陕西西部资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资信) (14)
4、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莱斯信息) (14)
(二) 市场竞争格局 (14)
1、依供应商分类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15)
2、依投资主体分类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16)
四、市场趋势与预测 (19)
(一)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驱动市场高速增长 (19)
(二) 多技术融合引领公共信用数字化跃升发展 (20)
(三) 信用可视化将加速公共信用透明化建设 (20)
(四) 市场规模预测 (20)
五、赛迪建议 (22)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促进公共信用制度化 (22)
(二)加快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公共信用体系 (22)
(三)建立守信激励机制,推进公共信用数字化应用 (22)
(四)大数据是未来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23)
一、市场概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是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对
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激励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
进一步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
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在此背景下,由政府主导推进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加快信用数据汇集整合,搭建信用信息平台,拓展信用数据应用,夯实专项治理、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等举措,成为破除社会诚信缺失和信用交易
风险等问题,震慑坑蒙拐骗、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行为,促进经济社会步入高
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 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定义
参照上海、宿迁等地方信用法规中的定义,“社会信用”指具有完全行
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定义务或者
履行约定义务的状态,其兼具市场经济属性和社会管理属性。
《社会信用体体
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定义“社会信用体系”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
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这两个
领域是当前信用体系建设的焦点,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各级政府和企业
则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
本报告中的“公共信用”隶属于“社会信用体系”,特指各级政府主导
的社会诚信建设。
“公共信用数字化”则是由各级政府(含各省市、各部委
和国务院直属机构等)担任付费主体,以健全社会诚信为主要目标,通过公
开招投标,开展信用平台搭建,拓展信用数据应用的一类项目的统称。
(二) 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意义
1、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提升发展能级
公共信用数字化作为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提升社会诚信和商务诚信水平,还将间接提升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建设质量,为中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的奠定坚持的信用基础,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发展能级。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管控经济风险
健全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
通过整合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交通运输和电子商务等13个领域的市场信用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落实红黑名单、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有助于减少政府对经济行政干预,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增强社会诚信水平,降低社会矛盾
推进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的重要抓手。
通过整合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社会保障、教育科研、知识产权、医药卫生、文化体育旅游和重点职业人群等领域的社会信用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施行重
点人群的职业信用记录,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破除学历造假、学术不端、盗版侵权、黑中介、网络诈骗、造谣传谣等失信行为,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