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三种教学模式

第四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三种教学模式

一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它 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建构主义认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 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 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 实。我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 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 于是我们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所 以建构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 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启示 (一)在布鲁纳的研究中,注重了学生智力的提高, 但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二)布鲁纳倡导的的发现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 可取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 有借鉴意义。 (三)布鲁纳领导的学科结构运动遭遇挫折的重要 原因,就在于他只注重了“科学世界”而忽视了 “生活世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 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 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 中,“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关键要素。
单纯以掌握化学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化学 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化学课程改革强调“给每一个学生 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 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 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科学素养可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这与我国以往化学课程过于重视双基,忽视 学习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 在传统教学当中,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知识 结构;而在建构主义课程观指导下的教学中,是通过教师引 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达到对化学学科结构的整体建构。 这种建构,不仅是让学生明了学科的知识结构,而是让学生 知道科学探索的过程及方法,更是让学生品尝到科学探索的 艰辛并体味到收获的喜悦,从而丰富、拓展化学教育的价值。
目前,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不同途径或方式 有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 方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于我 国课堂教学来说,在传统与创新、继承与 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努力研究适应我国化 学教学现状的合理教学模式。
二 认知结构
一、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学科的知 识结构。 (二)提倡发现学习,注重直觉思维。 (三)提倡螺旋式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