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分布成因冬、夏季风风向特点及影响东亚季风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冬夏冬东南西北温暖潮湿寒冷干燥南亚季风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南东北温暖湿润低温干燥三、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

③.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a.五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的东北部;成因:以上四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分布:几内亚湾的北侧成因: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该地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b.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的地势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位于西风带内,但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d.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成因: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逼近海岸;沿海有南北流向的洋流(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利亚寒流、秘鲁寒流)流经。

e.印度河下游的热带沙漠(塔尔沙漠)气候成因: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3.气候类型的判读①.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包括图、表、文字等资料)②.依据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推断其气候类型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a.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b.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③.依据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推断一地的气候类型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以此确定该地所在的气候带位置,其次要牢记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判断类型。

a.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b.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c.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4.气候特征的描述①.气候特征的描述a.说出气候类型名称b.气温:整体的高低;气温年较差(终年高温、终年严寒、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极值(哪月气温高、哪月气温低)c.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大小(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d.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雨热同期、雨热不同期)②.描述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与纬线平行;与海岸线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平行;南北走向。

如果等值线较长且有弯曲,一定要注意分段描述。

③.在描述中要注意以下区别:a.高温和温和(凉爽):某气候夏季高温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

如我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指其夏季均温在20℃以下。

昆明“夏季凉爽”也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

气候描述中的“高温”与天气描述中的含义不同,“高温天气”一般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35℃以上。

b.寒冷和温和: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O℃为标准,高于O℃为温和,反之为寒冷。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气温在O℃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月均温在O℃以下。

我国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寒冷”。

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存在差异。

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

如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

5.天气及天气变化的描述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阴晴、气压等的描述。

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①.影响蒸发的因素因素影响光照气温风速湿度裸露的水域面积强弱高低大小大小大小蒸发量大小大小大小小大大小蒸发强度强弱强弱强弱弱强强弱③.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大气运动、凝结核)④.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利于下渗沙质土壤坡度小植被茂密降水强度小降水持续时间长不利于下渗硬化地面坡度大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短⑥.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b.促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d.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二、河流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沼泽补给⑤、地下水补给我国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补给 特点主要 影响因素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夏秋两季①.时间 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 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东部季风区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 夏季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 全年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2.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特征是指河流河道的特征。

表述角度一般可从河流的流程、流域、流向、河道(是否地上河、是峡谷还是宽谷、弯曲还是平直)、河流的深度、支流的多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

水系形状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组成的形态特征,主要有扇形状(海河)、树枝状(长江、亚马孙河)、向心状(刚果盆地、四川盆地)和羽状(淮河)、向心状。

例如长江的水系特征可以分段描叙:上游多峡谷、多支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河道弯曲、部分河段为地上河、多支流;下游江阔水深、多沙洲。

3.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是指河流中水的特征。

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的情况。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

注意:墨累一达令河: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雨影区)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气候——冬汛。

③.结冰期主要从纬度位置分析、从气候分析例:东北——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结冰期长;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结冰期短;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O℃以上,无结冰期(全年通航)。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纬度高,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利——带来肥沃的土壤,人海口营养盐类丰富,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