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2.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2.1.1 碳碳双键的组成
基态
激发态
sp2 杂化态
2p
2p
2p
sp2
2s
2s
1s
1s
1s
-电子跃迁- -杂化-
图 2.1 sp2 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示意图
每个 sp2杂化轨道 含1/3 s 轨道成分, 含2/3 p 轨道成分。 三个sp2杂化轨道 在同一平面上,
图 2.2 一个sp2杂化轨道
1. 反应中间体 多数有机化学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经过几步反应
完成时,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中间物种,称为反应中间 体。这些反应中间体是高度活泼的,很难分离出来, 故又称为活性中间体,但用现代仪器可以测定出来。
反应中间体来自共价键的均裂或异裂,如碳自由基、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
2. 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是平面形结构,带正电荷的碳原子是
2.1.2 碳碳三键的组成
基态
激发态
sp 杂化态
2p
2p
2p
sp
2s
2s
1s
1s
1s
-电子跃迁- -杂化-
图 2.6 sp 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示意图
每个sp杂化轨道: 50% 的 s 轨道的成分, 图 2.7 sp 杂化轨道 50% 的 p 轨道的成分。 在 sp 杂化的碳原子中,两个 sp 杂化 轨道对称轴间的夹角为180°, 未参与杂化 的两个 p 轨道的对称轴相互垂直,且均垂 直于sp杂化轨道对称轴所在直线.
3×119.3 =357.9 kJ•mol-1
3.2.1 价键理论
苯分子中所有的C原子都是sp2杂化,
6 6
C-C C-H
σ键: σ键:
sp2–sp2相互交盖, sp2–1s 相互交盖。
C、H原子 共平面
6 个2p 轨道的对称轴 垂直于环所在平面, 彼此相互平行,两侧 进行侧面交盖,形成 闭合的π轨道.
在化学反应中,如果试剂把电子对给予有机化 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 键,这种试剂称为亲核试剂。如:
-OH,-NH2,-CN,H3C-, H2O, NH3
亲核试剂多数是负离子或有孤对电子的物种。 有机化合物与亲核试剂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如:
4. 试剂的相对性 有些试剂,如H2O可以是亲核试剂,也可
其轨道间对称轴 的夹角为120°。
sp2杂化的碳原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没有参加杂化的 p 轨道垂直于三个sp2 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
图 2.3 sp2杂化的碳原子
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是 sp2 杂化。 C-Cσ键的形成: sp2–sp2 交盖 C-Hσ键的形成: sp2-1s 交盖 一个C-Cσ键和6个C-Hσ键共处同一平面。
分子轨道(MO):电子在整个分子中运动的
线性组合
状态函数(ψ)
节面 反键轨道
+
-
+
Hale Waihona Puke φ1φ2ψ*
成键轨道
++ +
++
φ1
φ2
ψ
图1.2 氢分子轨道形成示意图

量 φ1
ψ* φ2
ψ
原子轨道 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图 1.3 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轨道能级图
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必须满足的条件:
• 能级相近 • 交盖程度越大,形成的键越稳定 • 对称性(位相)相同
跃迁
2s
2s
杂化 sp2
1s
1s
1s
杂化:混合后再重新分配
能量相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C原子为4价
(c) 碳原子轨道的sp杂化
基态
激发态
sp 杂化态
2p
电子 2p
跃迁
2s
2s
杂化 sp
1s
1s
1s
杂化:混合后再重新分配
能量相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C原子为4价
(3) 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sp2杂化,如
(CH3)3C+的结构
3. 碳负离子 多数碳负离子是四面体结构,带负电荷的碳
原子是sp3杂化,如
H3C-的结构
4. 碳自由基 大多数碳自由基是平面结构,带有未配对电子
的碳原子是sp2杂化。 随着这个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基团不同,碳原子
由sp2杂化逐步转成sp3杂化,即碳自由基由平面结构, 经过扁平的四面体结构变成四面体结构。
sp 杂化的碳原子的几何构型是直线形。 在乙炔分子中: C-Cσ键的形成: sp–sp 交盖 C-Hσ键的形成: sp–1s 交盖
三个σ键, 其对称轴处于同一直线上。
2.1.3 π键的特性 2个π键的形成: 2p–2p 交盖 成键的两个C原子上各有2个相互垂直
的2p轨道,其对称轴两两相互平行,进行 侧面交盖, 形成2个π轨道。 每个成键轨道上均有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R—O—O—R R—N=N—R
2. 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
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
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称为亲电试剂。
如: H+
Cl+
Br +
+ RCH2
NO+2
BF3
AlCl3
亲电试剂多数是正离子或缺电子物种。
有机化合物与亲电试剂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如:
3. 亲核试剂
CCC H
CC CH H
α–氢的反应 炔氢的反应
由于π键易于断裂,加成反应是 烯烃和炔烃的主要反应:
烯烃:
X Y+ C C
炔烃:
X Y+ C C
CC XY
CC XY
XY CC XY
试剂的两部分分别与重键两端的C原子 结合,形成新的σ键反应——加成反应
3.2 苯的结构
苯的氢化热:208.5 kJ • mol-1 环己烯氢化热的3倍:
·CH3的结构
此外,还有碳烯、氮烯、苯炔等中间体。
3.2.4 试剂的分类
1. 自由基试剂 在光或热作用下,能发生均裂形成自由基引
起反应的试剂为自由基试剂,卤素是自由基试剂。
自由基试剂中还有一类试剂,称为自由基引发剂。 在反应时加入少量自由基引发剂,反应就能引发并继 续下去,这类试剂有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等:
图 3.1 苯分子的轨道结构
6 个π 电子离域在6个C
原子上。
由此形成一个闭合的共轭
体系。 sandwich 结构
图 3.2 苯的闭合的π轨道
3.2.2 分子轨道理论 6 相互交盖的 2p轨道 组合成6个分子轨道 简并轨道
66个p轨道
图 3.3 苯的π分子轨道和能级
3.2.3 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π轨道上的一对电子——π电子
在乙炔分子中,π电子云分布在C-C σ键的四周,呈圆柱形。
碳碳双键不能自由旋转 π电子云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易于发生极化。
图 2.8 乙炔分子的结构
图 2.9 乙炔分子比例模型 图 2.10 乙炔π键的电子云分布
2.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氧化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以是亲电试剂,取决于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有些试剂,如Cl2,高温或光照下是自由
基试剂,而在极性介质中是亲电试剂。又如 HBr在有过氧化物时是自由基试剂,而在极性 荣集中是亲电试剂。
图2.4 乙烯的结构
C-Cπ键的形成:垂直于sp2 杂化轨道 所在平面且相互平行的2个p 轨道进行侧面 交盖,组成新的分子轨道——π轨道。
处于π轨道上的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π电子。
由此构成的共价键 ——π键。 在π键中,电子云分布在两个C原子 所处平面的上方和下方。
图 2.5 乙烯分子中的π键
杂化轨道理论(hybrid orbital theory) :
(a) 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
基态
激发态
sp3 杂化态
2p
电子 2p
跃迁
2s
2s
杂化 sp3
1s
1s
1s
杂化:混合后再重新分配
能量相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C原子为4价
(b) 碳原子轨道的sp2杂化
基态
激发态
sp2 杂化态
2p
电子 2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