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换热面积选型计算方法精品课件

换热器换热面积选型计算方法精品课件

单程管壳体内径:
D t(nc 1) 2b' 式中: t—管心距,m;nc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b’—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管程数m计算: m u u'
u——管程内流体的适精品宜P流PT速欢;迎u下’载——可修管改程内流体的实际流体。 13
2.壳程数
当温差校正系数 t 低于0.8,可采用壳方多程。
如:在壳体内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流体在壳体 内流经两次,称为两壳程。
但由于隔板在制造、安装和检修等方面都有困难,故一 般不采用壳方多程的换热器,而是几个换热器串联使用
管间距:两相邻换热管中心的距离。其值的确定需要考虑 以下几个因素:
① 管板强度; ② 清洗管子外表面时所需要的空隙; ③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固定方法。
通常,胀管法取t =(1.3~1.5)d0,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 应小于6mm,即t≥6+d0
焊接法取t =1.25d0。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4
六、折流挡板
作用: ①提高壳程内流体的流速;
②加强湍流强度; ③提高传热效率; ④支撑换热管。
形式:
圆缺形
圆盘形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5
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
径的10%~40%,一般取20%~25%。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h为外壳内径D的(0.2~1)倍。
目前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管径具有: Φ25mm × 2.5mm、 Φ 19mm × 2mm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9
2.管长
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
合理的换热器管长:1.5m、2m、3m、6m等 管子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为4~6 ,对直径小 的换热器可取大些。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先流体的压强、防腐蚀和精清品 洗PPT等欢要迎求下,载 再可修校改核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5
二、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速
对流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总传热系数↑ → 传热面积↓ 流动阻力↑和动力消一耗定传↑热面积
还需考虑结构上:
高流速→管子数目↓→较长管子或增加程数
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管长都有一定标准;
12
五、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1.管程数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 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对流系数较小。
为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
但管程数过多,管程流动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多程 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面积减少
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多程时应使每程管子数 大致相等。
程数增加使平均温度差下降
精品 PPT 欢பைடு நூலகம்下载 可修改
6
常用的流速范围
流体种类 一般流体 易结垢流体
气体
流速 管程 壳程
0.5~3 0.2~1.5
>1 5~30
>0.5
不同粘度液体的流速
3~15
液体粘度
最大流速
>1500
0.6
1500~500
0.75
500~100
1.1
100~35
1.5
35~1
1.8
换热器课程设计
第三节 换热器计算方法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
换热器: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
称为换热器。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 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且它们是上述行业的通用 设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
1、热力设计
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地选择运 行参数,并进行传热计算。
• 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维修,阻力较大; • 板间距过大,流体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
数下降。
系列标准中,采用的h(mm)值为: • 固定管板式:150,300,600; • 浮头式:150,200,300,480和600.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6
七、外壳直径的确定
要求:壳体内径等于或稍大于管板的直径。
计算出总传热系数、传热面积
2、流动设计
计算压降,为换热器的辅助设备提供选择参数
3、结构设计
根据传热面积的大小计算其主要零部件的尺寸
4、强度设计
应力计算。考虑换热器的受力情况,特别是在
高温高压下换热器的受压部件应按照国家压力容
器的标准设计。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3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
• 管箱(封头) • 壳体 • 内部结构(包括管束等)
10
3.管子排列方法
正三角形、转角正三角形、正方形、转角正方形等
管板强度高;流体走短路 机会少,且扰动较大,因 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 同壳程内排更多管子。
便于清洗,适 于壳程流体易 结垢的场合; 但对流传热系 数较正三角形 的低。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介于正三角 形和正方形 之间。
11
4. 管间距t
<1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4
7
三、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若冷、热流体的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规定,就不存在确 定两端温度的问题。
若其中一个流体已知进口温度,则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 来确定。
例如:用冷水冷却某热流体,冷却水进口温度可根据当地 气温条件作出估计,出口温度需根据经济衡算来决定。
➢为节省水量,出口温度提高,则传热面积要大些; ➢为减少传热面积,出口温度降低,则要增加水量。
接管 壳体
壳程
折流挡板
管程 封头( 端盖、管箱)
管束
单管精程品 固PPT定欢管迎板下换载 热可修器改
管板
4
一、流体流径的选择-冷、热流体走管程或壳程
①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内-清洗比较方便 ② 腐蚀性流体宜在管内-避免壳体和管子同时腐蚀,便于清
洗 ③ 压强高的流体宜在管内-免壳体受压,节省壳程金属消耗
量 ④ 饱和蒸汽宜走管间-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 ⑤ 有毒流体宜走管内,使泄露机会较少 ⑥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 ⑦ 流量小或粘度大的液体,宜走管间-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⑧ 若两流体的温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减
少热应力 上述各点若不能同时兼顾,应视具体情况抓主要矛盾。
一般,设计时冷却水两端温度差可取为5~10℃。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8
四、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1.管径
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 的流速范围
a. 小直径管子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小,传热系数 稍高,但容易结垢,不易清洗,用于较清洁的流体;
b. 大直径管子用于粘性大或易结垢的流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