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摘要:赵元任是中国20世纪科学界、语言学界、音乐界的先行者,他是融汇中西文化的典范,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上个世纪中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他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者之一,“五、四”时期赵元任创作了大量的新音乐作品,他给新诗歌配以新音乐,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把中国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赵元任是一位语言学大师,语言与音乐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使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他的艺术歌曲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艺术艺术歌曲创作作曲文化作品中国几千年悠久学术文化传统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特别是时光进入20世纪,在中西方文化冲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下,更是涌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才思横溢、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建树颇丰,从而又大大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使之独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赵元任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培育长大的,留学美国后,文泛接触了“西学”。
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甚至正式学过音乐,之后才在欧美从事研习语言学理论和实验语言学。
他还在艺术领域中,在音乐、戏剧,文学甚至摄影这许多方面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实践。
他在国外许多高等学校或特种训练班里教过许多有关学科,取得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充实了他的学术研究内容。
正因为这样,作为一个专业语言文字工作者,赵元任才能够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当代人文学者。
虽然赵元任的主要成就在语言方面,但伴随其一生的是音乐,习惯上人们都说赵元任先生业余出事音乐活动,或者换句话说,他的业余爱好是音乐,一个人文学者、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无所谓业余和业内。
音乐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音乐甚至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背景下,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一)伴随赵元任一生的是音乐赵元任生于书香世家,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可谓夫唱妇随。
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也有天赋。
他师从著名的音乐学家,在南京上中学时开绐学习钢琴,到了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进修“和声学”、“对位学”、“作曲”、“声学”等课程。
他还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伍。
他教过音乐欣赏课程,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团,并担当过歌咏团指挥。
(二)“五、四”时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赵元任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是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他在动荡的年代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当时正是大的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时期。
当时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了现代音乐,或者说“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新生时期。
我国“五.四”以前的音乐,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长期作为宫廷音乐的雅乐;另一个就是活跃在民间的俗乐。
不管是雅乐还是俗乐,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音乐几乎没有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侵入,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世纪初,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音乐的新型音乐,通过“学堂乐歌”这一主要途径,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人们把这种音乐叫做“中国现代音乐”。
中国现代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便有了基础。
学堂乐歌歌词主要是自己创作的,谱是现成的,即采用日本或欧美的通俗歌调,如李叔同填词的著名的学堂著名的学堂乐歌《送别》,谱的美国奥德威《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
沈心工、李叔同在辛亥革命前也做了一些新型音乐创作的尝试。
总之,在这个时期是现代音乐的酝酿期,为“五.四”时期中国新型音乐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赵元任在“五.四”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他热情洋溢的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如《呜呼三月一十八》、《我们不买日本货》、《尽力中华》等具有强烈民主和爱国思想的歌曲,在《赵元任歌曲集》中,歌词是由许多现代知名作家或诗人刘大白、刘半农、徐志摩、施谊以及他自己创作的。
在《卖布谣》、《劳动歌》两首歌里,他对当代中国工作阶级和善良质朴的小生产者的悲惨境地寄予无限同情。
即使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种》、《听语》、《海韵》也揭示了人民追求个性解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浅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技法赵元任音乐作品中人们最喜欢的,也是音乐界评价最高的是他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新诗歌集》。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歌曲也是赵元任的艺术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当时他风华正茂,感情丰富,再加上所选的歌词内容好,两者相得益彰。
歌词是他的好友刘半农写的。
当时刘半农写于伦敦,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当时远离祖国的海外学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曲子,作曲技巧熟练细腻,音调典雅流畅,富有抒情特点,是一首适合个人演唱的独唱歌曲。
音乐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前奏,音乐平静、柔和。
以后三段音乐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旋律和伴奏都紧紧扣住抒情性的节奏音型的特点,采用各种作曲手段,层层深入,逐渐把诗人和曲作者的内心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钢琴伴奏吸收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特点,作者在处理这首歌的曲调与歌调上也有自已独特的创作性。
对专业作曲来说,他的词、曲、伴奏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词曲的本身都十分曲雅流畅而又细致,诗一般的抒情,并不是浅薄庸俗的口头语言,这是全曲的主要特点。
它是词曲作者从自已感情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心声,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
它是一首艺术歌曲。
也许带着一点“洋”味,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旋律上有中国民族特点,并与语言结合的十分密切,深刻的抒发了原诗的意境和情绪。
也许可以说,抒发了刘半农、赵元任那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特点。
在旋律组织与发展中以及伴奏的手法上都抓住了一个抒情性的主要节奏型不放,采用各种和应、补充、模进,发展以及转调等等艺术手法,自然而又舒畅地发挥了诗人的感情,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诗的音乐。
在许多地方已经突破了传统和声的框框,特别是运用了调性表情岩石大扩充了音乐的表情范围,突破民房管科时乐很少转调的常规。
中国民间音乐也存款额移调的手法,如西河大鼓、川江号子中有由原调移到上二度的调,然后又转回原调,但一般说这种情况很少见。
运用调性表情,是创造我国新的民族音乐的最重要的手段,赵元任先生在这首歌曲中的第三段便成功的运用了转调手法。
他从我国传统音韵学和戏曲中吸取了营养,谱曲时通常总是把字分成平仄,平声大多给予低音平音,仄音大多给予高音或者加以变化,使曲调多有典雅韵味。
为了使曲调口调口语化,成为生活语言的升华,尽量使用音调音区接近于生活中的语言。
为了正字,有时采用滑音、装饰音。
更有趣的是,他四次点题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了京剧的西皮原板过门的腔调,再略加变化,使作品的民族风味醇厚而原始材料不露。
赵元任的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初期可以说道首屈一指的。
也可以说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
三、赵元任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关于语言与音乐方面的探讨(一)、语言的声音高低及吟育方式与音乐的关系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采用一种相对高低的五级格式:低音,半低音,中音,半高音最后再加个冒号表示这些数字代表声调号的用法。
第二声中持续的音比较短,第三声中最低时喉头有轻微的收缩等因素,一般情况虽然是次要因素,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低音中它们可以转变为主要因素。
语调形式的种类和功能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是有差异的,如果能在一个字的声调中找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调,就可以看出来语调有独立于声调的,连不同的各种方言特点也不会影响到语调的作用。
吟诗基本上要据声调,但是并不完全固定。
诗的语言有固定的一套声调,吟诵时要配上一个总调,因此声调多少要受到影响。
中国的吟诵是大致根据字的声调来即兴的创作一个曲调,而不是严格的照着声调来产生一个丝毫不变的曲调。
(二)、词曲的配合歌词的声调与音乐有很大的关系,它对曲子的创作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产生了些固定的格式。
作曲时不仅要考虑到怎么配歌词的声调,还要考虑到配的歌词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它们是古音系统的还是现代音系统的。
(三)、歌词中语言的读音问题歌词中语言的读音,声调是最重要的因素。
还有国语以北方音为标准,但在艺术方面就不一定,如昆曲、皮簧以国音为标准人们就会听不惯。
又如唱《教我如何不想他》,把清声母的‘教’‘不’等字唱成像国外音的浊声母字也是不合理的。
歌唱过程中在语言的读音方面应该遵守的原则是:最自然的读音加上最自然的唱音。
换句话说,唱歌的训练不可以因为唱音的音乐化而过分牺牲读音的自然。
四、赵元任创作作品的范围及分类(一)、在《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中,收入赵元任一生创作的132首歌曲,他最早的音乐作品1913年编配的风琴曲《花八板和湘江浪》,最后的一个作品1962年根据梦中编成的《有个小兔子》。
他创作了83首歌曲,编配了24首合唱曲,为民歌配了19首伴奏曲,创作了6首器乐小品。
这些音乐作品中,他自己作词的有16首,其中《风阳花鼓》作的是英文词,《有个弯腰驼背的人》和《鲜花》是翻译别人的词。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大小不拘。
有为《义勇军进行曲》编的合唱,有《全国运动会会歌》,有《儿童节歌》,有横笛,钢琴二重奏的《无词歌》到也是为自己女儿们创作的《小中!小中!如兰、新娜、莱思在叫你》和《唱唱唱》。
(二)、根据歌词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爱国主义教育的歌词,如《尽力中华》、《中华,我爱中华》、《我们不买日本货》、《我是北方人》、《自卫》、《看,醒狮怒吼》等。
(2)为新诗歌而谱写的歌曲,他为胡适和刘半农这两位“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各谱写了6首曲子。
这些作品都收入1928年编成的《新诗歌集》(商务印书馆出版)。
(3)应劳苦大众生活以及情感的歌曲。
如《卖布歌》、《织布》、《劳动歌》、《江上撑船歌》、《打夯歌》等。
(4)抨击社会黑暗腐败的歌曲。
如《西洋镜歌》、《老天爷你年纪大》等。
(5)儿童教育歌,这些大都是他和陶行知合作的中小学歌曲教材。
(6)校歌和社团歌,如《拟中国科学社社歌》《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明德华光团团歌》等。
他谱写的十来所大中小学校的校歌,其中有《清华大学校歌》、《厦门大学校歌》、《云南大学校歌》、《台湾大学校歌》等。
(7)为推行国语而编写的学习拼音字母的歌曲。
如《注音符号歌》、《韵母表歌》、《声母表歌》、《方音符号》等。
(8)家庭歌曲。
如《睡吧睡吧小孩儿》。
五、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与成就赵元任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操作初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也可以说这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应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