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李敏
一、教学课题: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二、教案背景:
1、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因此,为了激发儿童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开展了“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网络探究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同时,认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现象,了解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等方面的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网络探究课程,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基于Web的专题学习网站开展教学探究,致力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辅助工具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2、学生情况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前,我们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信息工具的操作水平,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调查,了解到他们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科学学科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探讨的恐龙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对恐龙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2)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能进行文章的录入、编辑和排版,电子板报、幻灯片的制作,以及上网搜索资料、聊天和发贴,部分学生能利用博客平台发表网络日志等操作。
(3)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喜欢想问题,懂得提问题和敢于尝试解决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协作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遗传与进化》单元中的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是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关“生命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单元有3个课题,第一个课题《代代相传的特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的主要特征——遗传和变异;第二个课题《进化中的生物》是介绍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最后一个课题《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学生在掌握了“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因此,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呈现是按“感知——理解——应用”的顺序来安排,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体现学生知识建构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特点,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材内容的选取注重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注意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激发学生主动的科学探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生为本,一切都是为了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学生应模仿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方式去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
”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提出:小学科学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因此,《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这课在教材中并没有安排一个个零散的活动或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在基于Web的网络环境下,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途径对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进行探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综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结合新课标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培养的目标,将《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百度搜索”和其它教学资料,让学生知道关于恐龙及其灭绝的一些知识和各种猜想学说。
(2)学生在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过程中,认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现象,了解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与进化有关的有趣话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运用各种各样的途径和方法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综合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在专题学习网站中,通过留言板、论坛、博客等交流工具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协作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共享想法,共享智慧,体会合作学习的愉快,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情感。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乐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的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活生生的恐龙已经离我们很远,它的出现和灭绝至今让我们猜想纷纭,学生对恐龙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根据前面的教材分析和对学生的调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百度一下”搜索网络资源信息,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难点:如何利用“科学探究法”在Web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探究活动。
四、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计算机协作学习法(CSCL)、讨论法、演示法和科学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1)设备:能上互联网的多媒体科学探究实验室。
(2)信息平台:本校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3)标本:恐龙化石标本。
(4)图片:有关恐龙及其化石的图片。
(5)视频:有关恐龙的视频片断,如《侏罗纪公园》、《迷失的世界》等。
2、开展科学探究实践的准备:
(1)制定实践计划表、调查表、数据统计表、评价表和评价量规等。
(2)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
(3)学生登录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用户注册。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分2个课时完成,教学实践的科学探究主要是利用本校自己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任务)、搜索资料、资料分析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制作电子汇报稿、研究成果汇报,最后进行成果的交流和评价等。
教学过程的探究实践主要流程见图1,具体教学过程见表一(第1课时)和表二(第2课时)。
表一(第1课时)
表二(第2课时)
七、教学反思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基于Web环境下的专题探究活动课,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循序渐进开展课题的探究活动,通过2个课时的教学实践完成了教学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总结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开展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
因此,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网络信息工具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保持学习热情,积极投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不仅了解到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了解到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了解到生命与环境的关系、更懂得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等方面的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欢乐,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百度”的搜索引擎,学生了解到丰富浩瀚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方便,同进培养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科学课程的科学探究,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辅助工具。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1、利用“百度”搜索信息时,小学生较难把握“关键字”,导致搜索的资料难于聚焦于要解决的问题,变成学生滥浏资料,浪费时间。
2、运用科学探究实验室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对上网有兴趣,当用网络来搜索学习资源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时常要求老师监督或鼓励的方式来约束学生。
3、“专题学习网站”中的论坛、留言板实行学生发布的信息实时呈现时,会造出对信息的管理带来困难,而加强对学生发布信息的管理,又不能实时地呈现教学动态,这是一对交流讨论中的焦点矛盾。
参巧文献:
[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2] 李克东编著.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谢幼如等.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