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篇一: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

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

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

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

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

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

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

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

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

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

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从学到仿,随文说写;积累体验,由说到写;从仿到创,由扶到放;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篇二:三上读写结合心得体会读写结合师生共舞思想碰撞——读写结合实验心得体会新华南路小学三年级语文白芸通过本学期读写结合实验,我感到师生之间、教学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口语表达,更要让学生默读批注、即兴练笔。

以课文为范本,加强“随堂练笔”,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做法:一、有感而发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

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

比如《玩出了名堂》一课,通过列文虎克的“玩”悟出道理,给学生思考议论的时间,当场迁移到自己的经历中来,有感而发写写自己曾经玩过什么?玩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或体会出什么?学生们人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由发挥,不限制行文格式,只求表达意思、准确扣题。

二、迁移运用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一)、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

如《风筝》一课,原文通过“我们去放风筝”作为总起句,加上一系列动作描写,完整再现了我们放风筝的情景。

这样的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就需要学生掌握,运用自如。

所以为了保证仿写的相似性,本课的练笔要求学生也已“我们去”为总起进行训练,目的在于先学会套用,加深对结构的理解。

待到学至《赵州桥》一课时,学生对于总分结构,甚至总分总结构都不再陌生了。

教师就可以放开范围,让学生写课间活动的丰富,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等。

(二)、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

如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一诗后,我设计练写仿写作诗,考察学生对诗文行文的把握:学生们的水平超乎想象,快速理解了我的要求,严格按照原文的格式一一对应每一句诗。

有的学生甚至意犹未尽,利用回家后的时间又仿写的其他季节,或者放些四季的颜色,气味等等。

就连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在这次习作中得心应手,用上了平时的佳句积累,自由创作,甚至高于原文。

三、佳句仿写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

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层次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看图补充句子;看图按照特定句式造句;自由想象将两种特定句式组合后成为和原文格式一样的长句。

最后,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金色稻田成了一大片的海洋,晃啊晃啊,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

”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像一只只黄蝴蝶,飘呀飘呀,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

”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闪呀闪呀,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

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续写想象有的课文总可以被挖掘出许多想象空间,这就可以组织学生练笔续写。

如我在《盘古开天地》一文中就发现了阳光练习册的练笔。

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体会盘古的身体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争取做到课堂积累、记忆。

抓住本段排比句式,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要求写出盘古用身体创造万物的其他情景。

学生的想象力远比预计的要丰富,而且想象合理,与原文不雷同。

通过这种拓展想象的训练,学生不仅对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体会更深,更加感动了。

重点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读写结合的练笔也会成为语文教学中师生共舞的亮丽风景,思想碰撞的激情创作!篇三:“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心得体会善于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武宣县思灵中心校潘金召作文难,作文起步更难。

作文如何教?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普遍存在的困惑。

作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我也一直在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

去年覃扬梅老师去桂林听课回来上了一节汇报课,用文本做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作文的时间缩短了,可收到的效果却很好。

上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三年级的语文,虽然我一直在教语文,可三年级我却是第一次上,作文起步如何教?起初我很茫然。

我也大胆尝试着用文本做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去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每一个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各种仿写训练。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和我原来想象中的结果要好得多,学生写作的兴趣很浓,有几个同学平时自己还主动积累材料,把写好的作文拿来给我改呢。

上学期,针对作文指导,我提出了“利用教材,进行有效地仿写训练”,在全校进行了教研活动。

凑巧,上周五,教育局教研员曾春莉老师到我们乡组织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让我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更加充满了信心。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1、从故事的结局入手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地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小摄影师》主要讲小男孩因为忘记了带胶卷没能给高尔基照相而匆匆离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