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放学早与家长下班晚的矛盾,是部分家长较为关心的问题。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后延时服务方案为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无法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后,特制定“济南市鲁矿第一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针对我校下午放学后存在接送难问题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是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便民性服务措施,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更是主动回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二、工作原则我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学生自愿原则。
在家长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根据家庭所需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坚持公益服务原则。
学生延时服务应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务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
坚持安全至上原则。
各班、小组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保工作,做到有人监管、有安全措施、有统一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组织机构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机构。
组长张正伟副组长廉霞、刘建国成员肖颖、张万田、郝文迪及各班主任四、具体要求(一)课后服务对象课后服务工作主要针对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的学生。
(二)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校工作日早上上课前、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周四教师学习除外),一般情况下冬季到17:00,夏季到17:30。
(三) 服务形式早间以巡视看护为主,组织早到校学生开展晨间诵读;午间以午间配餐和午休为主;下午放学后以有组织的社团活动及其他学习活动为主。
(四)课后服务内容主要内容有辅导学生有效完成作业,并进行重点、难点的指导和辅导;带领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和学习资源;在各个开放书架、班级图书角或是图书馆进行自主阅读;带领学生参与各类科普、体育和娱乐游戏、社团等活动,也可以安排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育人课程。
(五)课后服务程序我校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学校事先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家长申请、班级审核、校长审定、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由家长向学校提出托管申请,学校审核申请并与家长签订相关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
五、保障措施1高度重视。
学校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成立专门服务工作机构,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事项,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加强领导,精心策划,认真实施。
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学生看管申报审批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檢査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理机制等,确保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管理。
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1)坚持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看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学习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看管教师要做好看管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看管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4考评表彰为提高课后服务的管理成效,学校将制定有关课后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将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课后延时服务方案一、指导思想小学生放学早与家长下班晚的矛盾,是部分家长较为关心的问题。
为解除小学生看管确有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学生和家长服务,为满足小学生课后在校服务需求,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办有温度的教育,根据省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相关通知,确保本校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现制定**中心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二、实施原则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
第一,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学校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主动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在自愿的前提下,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委托申请,并报名登记。
第二,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
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及其它后勤安全保障。
第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
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措施。
家长职责1、按照课后服务延时时间请按时接孩子离校。
2、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值班老师的管理。
3、如有问题,和班主任及值班老师及时沟通交流。
三、工作目标让每位家长放心。
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学校公信力。
对每个孩子负责。
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让孩子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
四、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延时看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为保证此活动在我校正常开展,成立了学校延时看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陈四、服务时段及主要内容1、每天早700-810在自己教室读书班级内诵读(值班老师负责好自己负责的班级)。
内容周一三五大声朗读语文古诗文散文等周二四大声朗读英语 2、中午1130--1250值班教师协助各班级做好在校午餐等安全工作。
午休前周一三五阅读课外书摘抄或者练字周二四阅读英语午休由班主任负责(不计入延时服务)午间读写由班主任负责周一三五阅读课外书摘抄或者练字周二四阅读英语 3、下午(夏季1620——16:45;春秋冬季3:50---4:15)各班开展益智课堂等社团活动由相关社团负责老师进班级专用教室场地指导。
(不值班老师夏季445 ;春秋冬4:15签退)4、夏季16:45—17:30,秋冬季16:15——17:00班级作业辅导、读书、写字。
(由当日值班老师负责)让学生们在放学后这段自由活动时间内感受轻松、愉快,确保安全。
5、楼梯值班教师每天负责自己所在楼梯值班,每天各个课间时间准时到岗,特别是大课间、中午下午放学时间段及学校组织重大活动时要提前到岗,由少队检查人员和值班领导检查到岗情况,不到岗的取消当天延时服务补助。
6、值班教师如迟到或者不到岗除不发放延时补助外,作为一次安全责任事故追究责任。
五、服务时段课时计算方法1、早700-810计2课时2、中午1130--1250计3课时3、下午夏季1620——1645;(秋冬季15:50——16:15)计1课时4、夏季16:45—17:30;秋冬季16:15——17:00计1课时 5、校车值班计2课时 6、楼梯值班计2课时 7、遇节假日或特殊情况需到校加班按在校实际时间段按课时计算。
六、延时服务考勤办法1、早上7:00—7:10为早考勤时间采用考勤机加签到双考勤方式,在此时间段未进行考勤的取消当天延时服务补助。
2、中午要在1130--1330用考勤机签两次,若未进行考勤取消中午延时服务课时费。
3、夏季当日值班教师下午需在17:30以后签退,社团活动教师在16:45签退。
秋冬季当日值班教师下午需在17:00以后签退,社团活动教师在16:15签退否则取消下午延时服务课时费。
4、每天楼层值班教师负责本楼层不间断巡视,包括本楼层至上一层的楼梯,至值班结束。
操场值班教师负责整个教学楼前巡视,注意学生举止言行,及时将学生劝入教室。
一中大门口值班教师负责巡查家长接送孩子骑车进入学校大门情况,学生进校后再出校情况等。
七、延时服务午餐鉴于我校实际为保证延时服务的连续性及方便延时值班对学生的全程跟踪,当天延时值班老师及带班领导在学校自行就餐。
八、规范管理。
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延时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中心小学 2019、3课后延时服务方案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群众关切,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教育实际,现就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四点半课堂”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下午放学后存在接送难问题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四点半课堂”,是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便民性服务措施,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改革举措,更是主动回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二、工作原则“四点半课堂”要与我市推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工作相结合,坚持自愿免费原则,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倡导在外务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保障孩子学业教育。
三、实施范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四、实施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4:30—5:10,各校也可结合学校实际自行确定具体时间。
五、实施场所主要依托校园“一室五站”平台,即龚全珍式教育工作室、学困生辅导站、留守儿童关爱站、志愿者服务站、健康教育辅导站、群众来信来访接待站等开展“四点半课堂”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馆、运动场、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演艺厅等场馆和功能教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
六、实施人员以学校党员、教师志愿者为主体,学校党员干部为骨干,同时可充分发挥家长、义工、志愿服务者、各类专业特长人才、社会知名人士的作用,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四点半课堂”工作。
七、实施内容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免费课业或心理辅导帮扶;开展“书香校园、海量阅读”活动;组织进行体育、艺术、科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辅导、训练、竞赛、展演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建立校外学生服务联系点(站),共建共享,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开展与学生综合素养拓展提升相关的其他课余活动。
八、实施要求加强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四点半课堂”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回应群众关切,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四点半课堂”模式,打造“四点半课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