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行政组织

社会行政组织


韦伯的科层制
• 科层化的组织模式以其高效、严整、结构清晰受到推崇, 成为各类组织的主流样式。韦伯对理想官僚组织模式的描 绘,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
• [1] 组织的结构是由上而下逐层控制的体系。 • [2] 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 • [3]强调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
第一节 社会行政组织概述
一、社会行政组织的含义 (一)组织涵义 (二)行政组织的涵义 (三)社会行政组织的内涵与类型 二、社会行政的组织理论基础 三、社会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社会行政组织的含义
• (一)组织涵义 • 在西方,组织一词源于生物学,指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
构。在我国,组织一词最初指用丝、麻等织成的布帛。后来“组织” 一词从单纯的生物意义上被引申到社会群体中,专门指以人为对象, 把众多的人集合起来,发挥团队精神,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人群系 统。 • 1、静态的组织结构。静态的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目标的分工、权责大 小的分配、层次等级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立、制度纪律的规范等。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泰勒、古立克,韦伯法约尔等。 • 2、动态的组织行为。这一理论强调组织中的人员都在为各种目的而 活动,组织是一个活动体,组织中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协 作、默契等行为决定着组织功能的发挥。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梅奥、 罗茨力斯伯格、赫茨伯格、麦格雷戈、巴纳德、西蒙等。 • 3、系统的组织过程。系统学派组织理论强调应该用系统论的范畴、 原理和方法,全面分析和研究组织的管理活动、内部结构、成员的相 互作用以及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建立起系统模型,更精确地对组 织进行分析。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桑斯、伍德沃德、劳伦斯、菲 德勒、豪斯等。 • 综上所述,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特定的结构形式、活 动规律结合起来的一个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与调整的开放性群体。 其基本要素包括:人员、目标、结构、制度、行为、环境等。
第三章 社会行政组织
• 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需要一定的组织作为 基础,社会行政组织是社会行政活动的承 担者。在当代社会,各类社会组织作为人 群集团,依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 规范,整合了人力资源,大大提高了社会 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章 社会行政组织
• 第一节 社会行政组织概述 • 第二节 社会行政组织的静态结构 • 第三节 社会行政组织的动态结构
一、社会行政组织的涵义
• (二)行政组织的涵义 • 行政组织是指政府机关中的机构及工作人员,为了执行
公务,在共同的认识与感情的支配下,经由权责的分配而 结成的具有层级与分工结构的一个功能完整的,随环境改 变而改变的有机整体。 • 一是组织的外在形式。是指国家的政府机关为执行公务, 对其内部的机构与工作人员进行权责分配所形成的关系体 系。 • 二是组织的内在功能。行政组织乃是政府机关为执行公务, 对其内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关系,经由权责的分配, 所作的有系统的安排活动,即机构的设置、权力的分配、 职责划分、编制的确定等活动的总称。 • 三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理解。它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 而随时对其内部的机构、工和方法及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 改进,以适应外界环境需要的有机的发展 。 • 四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理解。行政组织是其内部的工作 人员对权责观点的认识、感情交流与思想沟通所形成的一
二、社会行政的组织理论基础
• 1、静态组织理论——古典学派的组织理论 • 2、动态的组织理论——行为学派的组织理
论 • 3、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 4、当代管理思想的新视野
1、静态组织理论——古典学派的组织理论
• 以韦伯、法约尔、泰罗等为代表的古典学 派,主张从结构入手研究组织,认为组织 是由许多不同部分构成的完整统一体。认 为组织的关键就在于其层级结构、权责关 系、人员配备、管理幅度、纪律规范等。 由于古典学派考察的是组织的静态,故其 理论也称静态组织理论。如,泰罗、法约 尔对管理的研究都是从组织的静态角度着 眼的。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研究的也 是组织的静态。
的关系。 •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 • [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 [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 科层制缺陷的讨论主要是:[1]缺乏弹性,有时会导致低效
率;[2]彼得原理;[3]帕金森定律;[4]正式的关系常常紧 张,并且容易带来员工的疏离感。
* 彼得原理
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1969年提出:人们因为工作业绩得到升迁,而不 是按照职位的要求寻找最合适的人填补,从而导致人和岗位未必相宜。
一、社会行政组织的涵义
• (三)社会行政组织的内涵与类型 • 社会行政组织泛指为了推行社会政策,提供社会服务而将
人们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权责分配结成的系统的、协调 的机构,也称社会工作机构。 • 1、政府机构:民政部、民政厅、民政局、乡镇民政工作 机构。 • 2、社会福利事业单位:面向“三无” (无劳动能力、无 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赡养人不具备赡养能力)人员 以及家庭无力照管的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的福利服务 机构。主要包括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老人公寓、儿 童村以及一些公办的康复机构。 • 3、民办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第三部门):主要由私人投 资、合伙经营或社会团体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老人、 儿童、残疾人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提供居住、生活照料、 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比如:民营 养老机构(托老所、养老院等);民营的康复机构以及一 些面向特定群体服务的机构:如北京红枫妇女服务热线、 广州的惠灵弱智服务中心等等。
* 帕金森定律
•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 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 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 形形色色。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 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 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 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 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 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 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 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 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 的领导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 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 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 塔上升”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