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及岩层的产状
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
44-31
岩层的露头宽度 倾斜岩层
A
B
露头宽度与厚度、倾角的关系
A-倾角不变,露头宽度随厚度而变化;
B-厚度不变,露头随倾角而变化
受岩层厚度、产状、地面坡度的共同影响。
44-32
①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
A
B
C
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
44-33
②当岩层面与地面的交角不同时;
30°
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
44-20
三、岩层的露头形态和宽度
1.岩层的露头形态 岩层露头分布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
形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44-21
水平岩层(Ⅰ)、直立岩层(Ⅱ)和倾斜岩层(Ⅲ)的露头形态及 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现
44-22
①水平岩层的露头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的 影响,在地质图上,其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 行或重合。
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
44-1
一、岩层
概念
岩层——指由同一岩性组成的,有两个平行或 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
岩层的产状——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 是以岩层面的空间方位及其 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的。
44-2
分类
水平岩层 倾角<5˚ 按产状可分为 倾斜岩层 倾角5˚~85˚
直立岩层 倾角≥85˚
露头宽度与岩层倾角和地面坡角之间的关系
44-34
四、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在一定地质时代内形成的一套岩 层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地层的接触关系——指上下地层之间在空 间上的接触形式和时间上的发展状况。
44-35
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44-36
1.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连续沉 积,产状也基本相似的 的接触关系。
44-23
②直立岩层 的地质界线是 沿其走向作直 线延伸,不受 地形影响。
44-24
③倾斜岩层露头分布形态则较复 杂,表现出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相交 的曲线延伸,并有一定规律,当其 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 “V”字形,故此规律又称为V字形 法则。
44-25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沟谷上游 山脊下坡
⑴平行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 基本平行一致;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 层,存在沉积间断。
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44-39
不整合面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44-40
⑵角度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不
平行;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缺
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存在沉积间断。
方位角法 N 0˚
135˚∠30˚
135°
(倾向、倾角)
30°
44-18
象限角法
N 0°
45 °
90° W
90°、倾角、倾向象限)
30 °
S 0° 44-19
②符号表示法
30°——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倾向,数 字是倾角。(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 位标绘在图上);
—— 岩层水平(0˚~5˚); —— 岩层直立(箭头指向较新岩层); ——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
44-12
注意!
真倾角——真倾斜线HG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 OG的夹角
视倾角——视倾斜线HD、HC与其在水平面上 投影线OD、OC的夹角。
44-13
真倾角a和视倾角b之间的换算公式: tga tg b sinq
其中:q ——视倾向与走向线的夹角。 【推导】从图上的三角关系可知:
∵ tga = HO/GO,tgb = HO/OC,sinq = GO/OC ∴ tg b HO OC HO tga
这一地史时期内曾发生过 显著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44-41
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44-42
不整合面
44-43
作业题: 1. 什么是岩层?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什 么?并绘图表示。 2. 论述地层的接触关系。
44-44
特征:①时代连续,没有间断; ②上下岩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一致。 地壳相对稳定, 沉积环境持续稳定
44-37
2.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面
常见底砾岩
存在沉积间断的 上下地层的接触关 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简称不整合。
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所反映的地 壳运动的特征,分为: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44-38
不整合面
2.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往往是某种构造形态的一部分。
44-7
单面山
44-8
倾斜岩层按倾角a的大小又可分为: 缓倾岩层,a<30˚ 陡倾岩层,30˚≤a<60˚ 陡立岩层,a≥60˚
44-9
3.直立岩层
直立岩层一般出现在构造强烈的地区。
44-10
二、岩层产状
1.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任何构造面或地质体的界面,也可以通 过测定这三个要素来确定其产状 。
44-3
1.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一般出现在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44-4
水平岩层特征
前提:岩层没有发生倒转 ⑴ 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 ⑵ 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底面标高之差;
44-5
⑶ 岩层的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 坡度;
⑷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或重合,而不相交。
44-6
44-11
a
水平面
b
c
a
d
e
ab-走向线 ce-倾斜线 cd-倾向 α-倾角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两端所指的 方向。(两个方位角,相差180˚)
产 状
倾向 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倾
要 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素 走向 = 倾向 ± 90°
倾角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0~90˚)
44-26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沟谷上游 山脊下坡
44-27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沟谷下游 山脊上坡
44-28
总 结:
若地层没有倒转时,地质界线: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新地层
老地层
44-29
V字形法则,适用于:
岩层界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露头线的 分布形态。
44-30
2.岩层的露头宽度 水平岩层
sinq OC GO GO ∴ tga = tgb/ sinq
44-14
2.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
岩层产状 要素的测定, 一般在野外 用罗盘仪 (袖珍经纬 仪)来测定。
44-15
44-16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方位角法 文字表示法 象限角法
野外记录和文字 报告
符号表示法
地质图件
44-17
①文字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