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3、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评价
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党 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 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 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八大以 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 倾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 方针、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国民经济调整的成就
工农业生产恢复状况:(比上一年增长) 农业 1962年 6.2% 1963年 11.6% 1964年 13.5% 8.5% 19.6% 工业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
——原油产量增加状况 1949年 12万吨
1957年
1960年
146万吨
520万吨
31.5万吨
*突出表现:工业——大炼钢铁运动
农业——追求粮食高产
工业:“以钢为纲”,要 在七年、五年、甚至三年 内达到原定十五年的钢产 量。 农业:“以粮为纲”, 要在一、二年内达到原 定十二年的指标。
毛泽东在中南海观 看工作人员炼钢
妇女们在利用 土高炉炼钢
农 民 放 弃 耕 作 , 上 山 采 矿 , 建 土 高 炉
2、“大跃进”
*时间: 1958年 *特点: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提高计 划指标
1957年产量
钢铁: 535万吨
粮食:1950亿公斤
北戴河会议计划产量 1958年 钢铁:1070万吨 粮食:3500亿公斤 1959年 3000万吨
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
*时间: 1958年 *特点: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提高计 划指标
*时间:1959——1961年 *原因:
(1)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最重要) (2)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毁约
(3)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七千人大会
*时间:1962年初
*目的: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战胜困难
*内容: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中央领导人带头做自我批评 为“反右倾”受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影响:1962年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 *特点: 一大(规模)二公(公有化程度) 短短几个月内,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 合作社就改组成2万6千个人民公社,全国99% 以上的农民加入。
人民公社的大食堂
人民公社内部,实行平均 主义的配给制,生产队贫 富拉平,生产队甚至社员 的财产无偿收归人民公社 所有。
探索
中共八大召开
时间:1956年秋
地点:北京
八大明确指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 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了, “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 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 社会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因 此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到全面的大规模 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三年经济困难及其原因
*时间:1959——1961年 *原因:
(1)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最重要) (2)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毁约
(3)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四、七千人大会
*时间:1962年初
*目的: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战胜困难
*内容: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中央领导人带头做自我批评 为“反右倾”受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影响:1962年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五、十年建设的突出成就
行业
钢铁
主要成就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石油 电力
铁路 科技
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1965年 石油全部自给 增长迅速,其中农村用电量增长70%
新建铁路八千公里,兰新线、包兰线 成功实验第一颗原子弹
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
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 1956——1966)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是这一 阶段的总体特征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
*时间: 1958年 *特点: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提高计 划指标
*突出表现:工业——大炼钢铁运动
农业——追求粮食高产 *结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财富和人 力的巨大浪费
建立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 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 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 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利 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 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 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如何认识探索与失误?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 当时号称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它无 疑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把国家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的美好愿望。但是在实施中脱离国家实际状况, 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违背客观发展规律, 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给社 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这一时期探索中的失误主要体现在政治 和经济两个方面,而且相互交织:
政治 领域: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 斗争问题上 ,出现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 大化的错误。
经济领域: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 速度上,出现了盲目求快的“左”倾冒 进错误,突出表现就是“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时间: 1958年 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设社会主义 *实施中的核心:速度是灵魂 (强调“多” 和“快”) ——违背了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评价: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状况的美好愿望, 但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 *特点: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提高计 划指标
*突出表现:工业——大炼钢铁运动
农业——追求粮食高产 *结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财富和人 力的巨大浪费
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 *特点: 一大(规模)二公(公有化程度) *结果: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严重 下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 *问题实质:片面强调公有化水平,脱离中国 农村的实际生产力水平
违背“实事求是”原
经济状况1959年开始恶化
农业产量急剧下降,各地粮食供应紧张, 库存挖空,不得不制定口粮标准,甚至 首都北京也要凭粮票限量供应粮食。
中共中央推荐用玉米根粉、玉米茎粉、 小麦根粉等作为替代食品,缓解粮食不 足的问题。
许多地区出现大规模的因粮食不足、营 养缺乏而导致的浮肿病。
三年经济困难及其原因
权 力 过 于 集 中
平 均 主 义
挫伤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权力集中于县社两级,生产 队和社员没有自主权,责任 制无法实施,具体生产环节 无法保证。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 *特点: 一大(规模)二公(公有化程度) *结果: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严重 下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 *问题实质:片面强调公有化水平,脱离中国 农村的实际生产力水平
高二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1956年——1966年
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
1956年——1966年
应掌握的内容
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 3、三年经济困难及其原因 4、七千人大会 5、十年建设的突出成就
1956年中共面临的形势变化:
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 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全面否定斯大林。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全面反苏反共,国际 社会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压力 ——如何摆脱对苏联的迷 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作业:
一、根据会考说明的要求和例题,结 合课本知识和课后习题复习。 二、询问父母或其他知情人、多角度 查阅资料,增加对史实的理解和感悟。
*时间: 1958年 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设社会主义 *实施中的核心:速度是灵魂 (强调“多” 和“快”) ——违背了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评价: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状况的美好愿望, 但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
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
王 进 喜
焦裕禄
雷锋
一、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3、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965年研制成功结晶牛胰岛素,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64年10月16日成功试验 第一颗原子弹
十年建设的突出成就
行业
钢铁
主要成就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石油 电力
铁路 科技
大庆、胜利、大港三大油田,1965年 石油全部自给 增长迅速,其中农村用电量增长70%
新建铁路八千公里,兰新线、包兰线 成功实验第一颗原子弹
各种各样的夸张报道
大跃进的结果
(1)1958年钢产量1108万吨,300万吨不合格。 ——质量差,浪费大 (2)1960年与1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 130%,其中重工业增长230% ——片面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3)1960年与1957年相比,工农业产值之间的 比例由5.7︰4 .3变为7 .8 ︰ 2.2; 工业产值增长 130%,而农业下降22 . 7%,只是1951年的水平